城乡经济发展中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2016-08-05 06:51连爱红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城乡经济劳动力农村

◎连爱红

城乡经济发展中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连爱红

本文以农村劳动力就业与生活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城乡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阻碍和造成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原因,并以此提出了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的相关建议,以期缓解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使得社会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就业。

我国疆土辽阔,即便在城镇化不断纵深发展、工业经济如火如荼的当下,仍留较大面积的耕种土地。话虽如此,却已导致尤以偏远农村地区、农耕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农民中,有近千万农民正面临着失地的困扰,各种强制性的土地征用,不仅影响了农村劳动力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基础,还从根本上影响到其就业和生活质量;再加上城乡经济的飞速发展,簇拥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在改变就业结构的同时,也衍生出劳动力转移就业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农村劳动力就业及生活现状

关于农村劳动力的生活问题。城乡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剧,广袤的农村土地逐渐成为大量非农用建设用地的关注对象,伴随着大量合法土地被征用,无数以农业耕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和生活依靠的农民陷入了无地可耕的窘困局面。而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由于本身文化素质较低、也很少接受过较为高级的技术与劳动技能学习,因此一旦离开了土地,其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生活本领也都将遭受严重的冲击。尽管目前有关方面及国家政策当中,含有相关内容对这样一部分因为失地、因为城镇化进程而陷入失业局面的农民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但是从长远意义上来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如果不能从深层次意义上得到有效解决,不仅将影响农村劳动力的个体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时将引发各类社会矛盾的加剧,不利于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

关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就现实而论,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难觅就业岗位。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就业,其实则处在一种信息获取相对困难的境地,其获取工作岗位信息的渠道很少,绝大多数依靠亲戚朋友来获得招聘信息,而这些信息时效性和准确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且这种渠道获得的岗位多为艰苦的底层工作;加上他们对城市里工作岗位的认知不足,往往盲目地在有限的范围内寻找工作。而部分文化水平略高的农村劳动力在寻找工作时,往往容易提高心理期许度,渴望找到一些技术水平或知识水平要求都较高、且薪酬待遇较好的工作,以显示自己与其他农村劳动力的不同,然而现实情况却截然相反,他们从亲友、同乡处获得的岗位信息多为一些技术及知识要求不高的低端工作岗位,且劳动强度较大,工资收入较低,显然与之心理预期相差较大,所以他们不愿“将就”。二是工作更换频繁。农村劳动力所从事的行业具有流动性强、稳定性差的特征,所做的工作多为体力劳动或初级技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但工作报酬却很低。使得部分农村劳动力不甘于屈就于当前工作,故而频繁跳槽。现实中,大多雇佣者要求劳动者能够服从企业的工作安排,不怕累,愿意为了公司牺牲自己利益。初级操作工工作虽然简单,但是却需要具有一定的耐心,反复进行同一种操作,极易使人失去耐心,粗心犯错,而一旦出现错误则会被辞退,因此岗位流动性较强。

城乡经济发展中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阻碍

受教育程度不高。受观念和家庭等因素影响,农村劳动力对教育投资少,故而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知识水平普遍不高;而文化水平又直接与其就业素质、以及对工作的适应、接受能力挂钩,如此,就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水平,这是阻碍这一群体就业的主要因素。据调查,过半数的城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者的文化水平都只有初中或小学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比例相对较少,而本科或更高学历的更是寥寥无几。

专业技能不扎实。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当前社会就业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农村劳动力原来从事的都是农业方面的工作,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大多缺乏专业技能,不能满足一些专业岗位对求职人员的技术及能力要求,只能选择一些单纯靠体力劳动就能胜任的工作岗位。由此一来,其就业范围也就因此受限。

造成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知识改变命运”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听到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凭借努力学习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虽说,知识确实能使人成长、进步、蜕化,飞跃,但首先得要有接受知识的渠道。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优质的教育资源多分布在城市中,农村只有很少并且质量较低的教育资源,农村劳动力在进入城市务工之前,通常只能在农村接受质量不佳的教育。而城镇居民长期接受城市化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使之在日后就业时除却技能优势外,还拥有了地域优势,即便面临失业等职业困境,也可以在不担心家庭生活的前提下自由选择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或者接受再教育,以寻找更好的工作。而农村劳动力由于工作不稳定、业余时间较少且需要担负家庭生活的重任,所以,学习的渴望通常难以实现。

城乡区域文化冲突。自从城市与农村的概念出现以来,就有了城乡冲突,包括文化冲突、习俗冲突等,其中来自城乡区域之间的文化冲突尤为严重。农村劳动力想要被城市认可,并留在城市,则必须适应城市的主流文化并能够融入其中。但农村劳动力的父辈大多数世世代代生活在相对贫穷落后的农村,奉行“农耕文化”,秉持“多劳多得”的观念,而这一切在他们进城之后开始有所不同。当农村劳动力离开家乡,只身进城后,他们所遵循的原则便与城市中生产活动高度一体化、多劳未必多得的城市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处在城乡文化冲突最前沿的他们,不得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包括冷漠的人际关系等,使得他们情绪焦躁,失落踌躇。尽管农村劳动力主观上想要融入城市,适应城市文化,但在面对不公平对待时,往往习惯于采用农村的抗争方式,而这种做法很难被城市所包容,其社会资本就难以提升,也就更难走出职业困境。

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的相关构想

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首先,政府除却必要的经济补偿外,还要考虑到广大农民日后的发展前景和长远利益,从政策上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予以广泛的指导,加大培训力度,为其提高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提供更多帮助,以确保其能够参与社会竞争,获取就业岗位提供更多的选项与支持。同时,积极设立一定的就业扶助机制及流动资金机制,在鼓励失业农民进行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道路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如失业农民申请个体工商经营,可以由相关负责部门为其简化流程、享受下岗职工的税费待遇等;如需基本投资支持,则应为其降低信贷条件,鼓励其大力发展生产和自主创业。

加大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个体影响自身职业发展的变量包括工作经验、技能训练和知识等,其中职业技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决定了个体的择业水准、工作稳定性和未来的发展空间。农村劳动力要走出职业困境,获得稳定持续的工作,必须具备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知识和职业技能,然而失衡的教育资源却使得他们更加力不从心。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再教育,开办的职业教育培训要与农村劳动力特点相契合,要根据用人单位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并且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保证他们所接受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够符合就业市场的发展要求。

妥善协调农村劳动力资源。首先,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劳动力市场进行整合,打破分割局面,保证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其次,实现信息互通,促进劳动力市场信息的网络化。对农村劳动者的就业经历、就业技能等基本情况实现网络共享,及时为其提供就业信息,降低求职成本和风险;再者,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意识,壮大农村劳动力市场规模,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取消歧视性规定,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

经济的进步和城镇化发展离不开农村劳动者的勤劳付出。农村劳动力就业,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对我国整体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此,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各项方针政策,相关耕地保护法规应当考虑到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尽可能地将农村用地的保护与大面积的城市发展规划格局相统一,防止因为非法和盲目进行土地资源占用所带来的对农民利益的损害以及正常生活节奏的破坏。此外,还要正确认识农村劳动力群体的特点,从观念、技能、制度、人文等各个方面进行引导和关怀,争取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作者单位:齐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就业办公室)

猜你喜欢
城乡经济劳动力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从民国北平郊区的“留守”“空巢”现象看城乡经济流动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城乡经济均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耦合与协调模型的分析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赞农村“五老”
基于PCA-AHP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评价——以鄂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