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朝峰+陈苗苗
【摘要】原创童书出版是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文章在此视阈下,分析了编辑因素与原创童书出版困境的关联,借助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研究中的“胜任力”理论,指出当前原创童书编辑人才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学校、社会、出版机构、编辑自身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成长模式建议。
【关键词】原创出版;童书编辑;胜任力
【作者单位】赵朝峰,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陈苗苗,首都师范大学。
近期,韩剧《太阳的后裔》冲刷了国人的眼球,牢牢霸占了各类热搜榜,其中,题材创新功不可没,这不禁让人思考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创问题。童书,也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一员。在今天这个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项指标都利好的时代,童书整体板块呈显著上升态势。《2015少儿出版阅读现状与未来趋势》显示,近10年间,少儿图书市场以年均10%的增幅增长。以当当网为例,2015年当当网童书销售码洋达25.6亿元,同比增长20.3%,但这其中,原创童书贡献量有多少呢?以2015年畅销榜单为例,前10名中原创占1位,前50名中原创占4位。显然,原创童书突破不大,究其原因,多项研究将其归结为作者浮躁、出版社商业模式尚需改善等因素。这些因素和原创实力息息相关,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原创链条上,童书编辑是重要一员,属于第一生产力板块,想提高童书原创力量,就不能忽视童书编辑的素质和技能。
本文将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研究的“胜任力”角度,谈谈童书编辑成长模式问题,希望能为各位从业者、研究者提供一个新视角。
一、原创童书发展瓶颈之编辑因素分析
原创童书出版是一个涵盖开发选题、挖掘作者、创意制作、话题营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发挥核心作用,而且,这个核心并非单纯的联络核心,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来看,这个核心意味着创造力核心。当前,原创童书出版出现选题同质化、作者过度开发、产品创意不足等问题,和编辑职责未得到充分发挥有很大关联。
1.选题思路比较狭窄
童书,并非仅有儿童文学一个门类,科普、益智、英文、创意手工等,都是它大家族中的一员。但从原创童书出版现状看,火力基本集中在儿童文学门类上,这也使得除了儿童文学类的国内原创作品数量能与进口书籍持平,其他童书门类严重缺乏竞争力,其中以儿童科普类为甚。是儿童科普图书不值得被关注吗?恰恰相反,随着新生代父母关注儿童多元智能发展,以及国家对儿童科普教育的重视,儿童科普图书销量近年来扶摇直上,其代表产品有“神奇校车系列”等。但可惜的是,童书编辑对原创儿童科普的关注程度、选题开发力度、创新意识还远远不够。由于选题过于集中在某些板块,缺乏创意,这使得原创童书同质化现象不断被诟病。
2.作者意识比较薄弱
编辑应该有作者意识,作者是产品核心,当前,童书编辑的作者意识比较薄弱。编辑的作者意识过于集中在儿童文学领域,导致儿童文学作者被过度开发,而其他童书门类的作者则缺乏深度开发。
童书不仅包括儿童文学一个门类,值得开发的作者也并非仅有儿童文学作家,譬如儿童数学、儿童艺术、儿童英语、儿童哲学等领域,都有很多职业精英。他们的研究成果如果能通过出版社的精心选题面世,一定会惠及很多儿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自然双赢。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这部分作者大都还没有进入编辑的视野,他们和童书出版行业之间隔着一层窗户纸。
3.创意策划未能引领和跟进儿童教育潮流
部分研究者将原创童书滞后于儿童教育的症结归纳为传播力度不够。其实,文化创意产业始终以内容为王,好作品才能获得更有生命力的营销。
如果说原创童书影响力不足,首先要从产品质量上去查找原因:是不是真的契合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规律,有没有代表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其中蕴含的方法是否实用,是否符合儿童审美和家庭教育需求。如果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即使公众号一起推广它,它也未必立得住脚,成为畅销书。
当前,一些原创童书的创意策划还采用过时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模式,对中高端家庭吸引力不足。从目前引进版童书的营销数据分析来看,中高端家庭是主要购买力,意见领袖多集中在此。抓不住这部分读者,是原创童书影响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上,我们分析了当前原创童书处于困境的编辑因素,也正是基于这个角度,我们常常形容编辑是第一生产力。如果说童书出版是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那么最能凸显创意二字的一个块面,还是编辑人才。
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视角来看,我国原创童书编辑目前的情况如何呢?
现在,除了专业少儿社,非专业少儿社设立的少儿分社、少儿部也吸纳了不少高学历人才,其中以中文、教育两个专业毕业的居多。以笔者曾就读的北师大儿童文学专业为例,先后有多名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去了人教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外研社、中少社等单位,从事童书编辑工作。应该说,专业少儿社和非专业少儿社都不缺专业人才。
但是,从专业人才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中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否需要很多中间环节呢?哪些指标能帮助这种转化?当前,童书出版瓶颈中的编辑因素,是否也与缺乏这种转化及成长模式有关?
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与“胜任力”模型
笔者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研究中借鉴了“胜任力”理论模型,希望能为童书编辑成长模式的研究和原创生产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个新视角。
何为“胜任力”?“胜任力”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科学管理之父TAYLOR对科学管理的研究,当时其被称为“管理胜任力运动”。1973年,哈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麦克里兰提出,智力并不是决定工作绩效高低的因素,态度、认知和个人特质等因素才是卓越绩效背后的真正原因,他把这些因素称为“胜任力”。在此基础上,斯宾塞等指出胜任力是与绩效标杆有因果关系的个体的潜在基本特质,并提出了胜任力“冰山模型” ,认为知识、技能是“冰山以上”的部分,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个性特质和动机价值观为“冰山以下”的部分,是区分高绩效者与一般绩效者的关键因素。这个概念得到广泛认可,即胜任力是指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
近年来,随着胜任力理论应用的不断普及和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的勃兴,文化创意人才胜任力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学者们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特性,尝试构建出一个初步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胜任力模型。
对童书编辑来说,以提高原创为绩效目标的胜任力模型意味着两个维度:一个是原创素质维度,包括原创激情与创造力、风险承受力、社会经验与人际能力;另外一个是原创技能维度,包括寻找选题机会的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市场洞察和营销能力。
三、“胜任力”视角下当前童书编辑人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原创素质维度
(1)原创激情和创造力不足
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的核心在创造力上,那么什么因素会影响创造力呢?除了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在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激情。当前,生产原创童书相对于生产引进版童书,出版流程慢、技术含量高、市场认知度低,投入产出率低。对编辑来说,若没有足够的出版理想和专业热情的推动,就会在巨大的精力投入面前望而却步,就更不用说由此产生巨大的创造力了。
(2)对经济收益的过分重视
编辑是一项工作,追求较高的经济收益毋庸置疑,但如果过于重视经济收益,就会对原创童书敬而远之。编辑不愿意涉足原创童书,与利润结算有一定的关系,而这一点其实也归因于出版环境。出版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收入算不上高,但为之投入的文化成本很高。对一名普通编辑来说,如果一心扑在原创上,很可能是光种麦子吃不到面包,这种经济风险无疑会成为做原创童书的阻力。
(3)社会经验与人际能力有待拓展
编辑工作有专家的一面,也有杂家的一面。就童书编辑来说,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范畴要辐射到儿童教育的方方面面。譬如以儿童学为核心,编辑对儿童饮食教育、安全教育、数学教育、艺术教育、科普教育、情绪管理教育等各方面的人才,都应该创造机会多结交。目前,业内童书编辑已意识到这一点,但碍于各种人际圈的局限,对各个细分领域的作者人才挖掘不足。
2.原创技能维度
(1)原创选题机会寻找能力有待提升
当当新书畅销榜单上有一套原创地理科普绘本《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很引人注目。这套书2015年12月由中科知绘本馆与出版社联合策划推出,在选题上,它具有独特性、实用性、时尚性,读者好评如潮。运作这种原创图书,需要的就是编辑对原创选题机会的寻找能力。不一定要去盯梢儿童文学作家,广阔的中华文化世界,有那么多热衷于儿童教育事业的一流人才,童书编辑与之深入合作,做好选题策划,一定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原创火花。
(2)原创童书出版资源整合能力有待加强
当前童书市场的读者阅读口味,既强调专业性,也青睐跨界。对童书编辑来说,敏锐地把握当代家庭教育关注的主流话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梳理,立足当代儿童的审美心理,借鉴相关教育理念,实现与原创出版资源的完美结合,充分发挥童书导思、益智、染情、添趣的综合育人功能,何愁不能获得读者认同呢?
当下,童书编辑对原创出版资源的整合还处于较低水平,缺乏新颖的创意,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如果能发挥编辑的创意,开拓多种资源,在更广阔视野下进行系统整合,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原创童书精品问世。
(3)原创市场洞察和营销能力较弱
童书市场营销手段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版社和发行公司借助各类新兴媒体、公众号,尝试新的营销手段,探索新的营销理念,创造了很多适合当今市场、行之有效、多元化的模式。出版社和发行公司在原创童书的未来营销中,应该立足市场实际,开发出新的营销模式来,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过去,原创儿童文学图书销售主要依靠校园营销,未来,更多的原创童书种类必将突破这种单一模式。至于如何突破,终究由内容决定,只有真正抓住了核心读者群的模式才是好模式。
四、基于“胜任力”视角,对原创童书编辑成长模式的建议
1.从学校培养机制入手
我国高校并没有专门设立童书编辑专业,童书编辑多是毕业于相关专业,如儿童文学专业、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以及出版专业等。但是,当前这些专业,很少针对成为一名童书编辑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培养,即使学生有潜在需求,也很难找到对应的课程。
随着儿童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应该加强相关专业对童书出版工作的认知,如果受学科及教师资源限制,开设不了专门的童书出版、儿童阅读推广类课程,也可以在学生知识结构上多做些努力。比如,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复合型人才教育,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跨越文学、教育学、艺术、哲学等多个学科,具备必要的跨界思维。当前,高校的选修课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教学效果还有待提升。再比如,可加强实务教学和课外实践,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文化生产的运作流程、产品经营、营销推广等方面的知识,这不光有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也能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毕竟创造力是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的。
2.从出版社企业文化入手
要想提高童书编辑原创素质维度、技能维度,就绕不开出版社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出版社的立身之本,影响着编辑的职业观念。童书编辑对原创图书是否有激情、有多大激情,很大程度上受企业文化左右。当前,做引进版童书,时间成本、沟通成本相对较低,如果依靠出版社实力购买到海外销量大、口碑好的童书,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然较高,这种氛围容易影响编辑做原创图书的热情。如果企业文化强调这一点上的价值观塑造,会从根基上起到促进作用。
另外,针对童书编辑原创选题寻找能力、市场洞察能力的提升,出版社应创新管理机制。具备文化创新能力的原创编辑,不应囿于案头工作,要走出去,打开视野、多结交相关行业的精英朋友,扩大交际圈,如果工作局限在办公室中,并不有利于其发挥创造力。同时,笔者建议出版社通过创新,实现奖励机制多元化,多给优秀编辑提供国内外学习进修的机会,让他们加强与同行的交流,甚至是跨行业交流,使创新内化为原创童书编辑的自觉追求。
3.从社会多方支持入手
社会作为人才培养的大熔炉,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政府主管机构和行业组织。政府主管机构作为政策的制定者、管理者与监督者,为编辑人才的发展指定了方向,也明确了规则,直接决定了编辑人才的发展高度和发展路径。行业组织作为编辑专业人才间交流、沟通、联谊的平台,是编辑人才学习与提升的重要渠道。
具体到童书编辑培养方面,政府可从多方面给予支持,营造良好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环境。比如,制定和推行相关政策制度,用于规范和指导高校等培训机构对创意人才的培养,使培训机构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运用经济奖励的手段,增加专项资金投入,通过科学的考评体系,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优秀原创童书给予重奖,进而激励编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行业组织要为童书编辑营造良好沟通、和平竞争的氛围,通过行业间的经验交流、论坛沙龙、案例讲解等形式,让童书编辑能够快速把控童书发展趋势,多出好书。
4.从个人终身学习入手
再多的支持,再好的土壤,也离不开种子自身的努力。
编辑想提高原创童书质量,必须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些学习包含多方面内容,不一定非要等待企业的内部培训。比如,主动到学校回炉,从职场返回校园,会更加清楚自身的不足和需求,学习会更有针对性、实效性。譬如儿童文学专业毕业的编辑,可以回炉重新修读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回炉不一定非要读学位,中国大学课堂的门大多数是敞开的,如果有心,一定会不虚此行。再比如向优秀同行学习,同行是对手,也是最好的知己、朋友,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对方的成功产品,了解、学习同行在原创选题、资源整合方面的运作思路和操作方法,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增强自身的编辑实力。
总之,在当今这个终身学习型社会,童书编辑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员,要想保持活跃的激情、高昂的创造力、敏锐的原创市场洞察力,只能把学习作为自觉的追求,干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