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
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开幕盛典吸引了全球迪士尼粉丝的目光。回溯1971年开幕的美国佛罗里达州迪士尼世界,同样完美展现了造梦工程师华特·迪士尼的终极目标和辉煌成就,124平方公里的尖端技术结晶让这里生机勃勃。本文将带领读者在充满技术奇迹的迪士尼世界展开寻梦之旅,探访它背后的故事。
经典乐园——“神奇王国”
神奇王国以迪士尼乐园为原型,但规模是它的两倍。工程在1969年4月正式动工,由一位海军上将和一位陆军将军指挥,宛如一场军事战斗。乔伊·波特将军曾监督巴拿马运河和1964年纽约世博会工程,而乔伊·福勒上将10年前为华特建造了迪士尼乐园。建设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把几十公顷的沼泽地变成起伏的山脉和波光粼粼的水道。他们从挖掘海湾湖开始,162公顷的芦苇、污泥和沼泽野草堆了4米高,18个月移走了超过612万立方米的泥土,这是美国国内最大规模的私人建筑工程。
为了避免一些日常操作破坏魔幻气氛,幻想工程师们设计了隧道网络以服务乐园,取名“效用走廊”。走效用走廊,员工只需10分钟就能从乐园的一头走到另一头,而且不会被游客看到。效用走廊还隐藏着办公室、服装间等并且设有高速垃圾收集系统,有世界上最大的吸尘器之一,通过气动系统将垃圾从各处送到中央收集区。
波特将军的陆军完成工地准备工作并铺好地基后,福勒上将就可以着手建设乐园了。他的最大挑战是华特构思好的地标建筑物——灰姑娘城堡。城堡不能建得太高,佛州法律规定超过61米的建筑需要安装红色闪光灯。承建商订了600吨钢架组装城堡框架,巨型起重机日复一日地将钢架吊上佛罗里达的天空。为了加快进度,他们预制了城堡的框架、高塔以及角楼,共18个部分,用纤维玻璃板包住做成石头的样子,其中三座高塔还涂了纯金。1971年7月,城堡动工18个月后,最高部分被吊起并固定就位。灰姑娘城堡高57.6米,略低于佛州61米限高。幻想工程师们施展视觉魔法,将城堡由低及高以不同比例划分,以凸显城堡的高大。
1971年10月1日,罗伊·迪士尼(华特·迪士尼的哥哥)揭开了神奇王国的面纱,证明了华特的构想和幻想工程师们的技术成就。但最伟大的成就并不是建造了乐园、隧道以及城堡,而是10年前华特亲自设计的各种高科技角色。被称为“发声木偶”的机器人角色,是华特的伟大遗产。发声木偶的问世要感谢1964年纽约世博会。1961年,素来喜欢创造发明的华特与多家公司签约为此次盛会设计游乘设施,这也是取得赞助以实现其构想的办法。他酝酿多年的一个构想便是发声木偶,他梦想赋予木偶生命形式。华特在迪士尼乐园的“小魔宫”里设计了简单的气动发声木偶,游客坐在那里,突然鼓声响起来,花儿开始唱歌,鸟儿开始说话,剧场里的一切都活了起来,就像他在动画片中的创造,给游客带来惊喜。
但华特还想制造真人一样的发声木偶,多年来,他手下的幻想工程师一直在努力制造华特最钟爱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发声木偶。华特向世博会推广自己的构想,世博会官员罗伯特·摩西被迷住了,并称没有“林肯先生”不会让世博会开幕。幻想工程师在90天内绘制出了整个设计:人偶的内部框架由13个主要结构单元构成,全部能朝12个方向移动,关节动作由大型气动伺服系统驱动。1964年4月世博会上人偶首次面世,令观众惊叹不已。
1980年代,发声木偶有所突破,通过一种称为兼容线路的新线路来控制推拉力的大小,使人偶动作看上去更真实流畅。如今,1100多个发声木偶分别居住在神奇王国的十几个景点,包括总统大厅表演——林肯总统依然站在那里演讲。
科技的震撼——“艾波卡特中心”
艾波卡特中心占地121.5公顷,一侧是未来世界,以54.9米高的“地球号太空飞船”为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几何球体之一。另一侧,11座外国博物馆围绕着泻湖,俨然一场永不闭幕的世博会。
1979年,幻想工程师动工建设艾波卡特中心,为了表达世界主题乐园的观念,建造了一个形似地球的球体。迪士尼乐园再次启动了美国国内最大的建筑工程——3000名设计师,26个建筑公司,500个承建商,以及超过一万名建筑工人参与这项工程,建造“地球号太空飞船”——一个安置在巨型球体内的游乘设施,建造难度远超灰姑娘城堡。“地球号太空飞船”是世界上第一个网格球体,球体外表面积约14000平方米,内部体积62000多立方米。巨型球体由6条腿支撑,每条腿又由伸入地下36.6米至56.4米的钢架支撑。球体最低点距地面5.5米,乐园请麻省理工大学设计并测试风荷重,确保球体下面不会形成风洞将游客吹倒。球体由11000多块三角形的铝塑板(一种结合了热感应聚乙烯的铅材料)围成,铝塑板之间相距25毫米,以便铝塑板热胀冷缩,并可防止球体在下雨时变成瀑布——雨水从铝塑板之间的间隙流进一个排水系统,最终排进泻湖。
“地球号太空飞船”只是这里的众多科学奇迹之一,连接艾波卡特中心和神奇王国的是迪士尼颇具未来感的运输工具——著名的单轨列车。单轨列车其实并不是迪士尼发明的,1820年英国首先申请专利,但华特赋予了单轨列车未来感。1959年,迪士尼乐园单轨列车首航,乘客是尼克松副总统,行驶在1281米的轨道上,仿佛一场嘉年华表演。但迪士尼世界需要更长的列车,于是幻想工程师们扩大单轨规模,提供真正意义上的运输。1968年,“马克3号”设计开始实施,增加了列车的宽度和长度,并设计了新外观——里尔喷气机式的弧度挡风玻璃。1990年,单轨列车再一次升级,纤维玻璃复合材料做成的车身罩在钢架上,整个车身净重360多公斤,这种材料满足了增容不增重的要求。
全新的12部单轨列车,每部6节车厢,增加了三成的运客量。每部列车有8个电动马达,通过轨道下面的通电金属棒输电。这个轨道长达22.5公里的高科技悬空运输系统,一部分轨道穿过现代酒店的大厅,不过行驶得十分安静,从不惊扰住客。单轨列车维护中心每天进行列车的预防性维护,使列车的运行极其可靠。如今,单轨列车每年运输5000万人次,自迪士尼乐园开张以来,已经运输了超过10亿人次,成为世界上乘坐人数最多的单轨列车。
高科技运输工具在艾波卡特中心层出不穷,采用全新概念的游乘设施“悬挂滑翔”,是在一套旧建筑拼装玩具的启发下发明的。系在长椅上的游客被吊到12米的高空,沉浸于电影镜头里的风光中,仿佛在加州上空翩翩滑翔;游客上方的铝翼中还配置了风扇和气室,风可直接吹到游客脸上,并根据影片情节调整风力,或通过喷射装置将气室中的气味喷向风扇,使游客嗅到融入风中的气味,真切体验悬挂滑翔的奇妙。这是电影和游乘技术的惊人结合。但这个项目的早期构想需要多层建筑,且需工作人员带领游客上下楼,这样的设计显得很笨重,几乎在设计阶段流产。这时,一位幻想工程师突然有了灵感,他翻出儿时的一套旧建筑拼装玩具,用绳子、电线和胶水将组件拼装起来。他给设计小组演示他的设想,让游客坐成三排,然后用电动马达将座位吊起送到银幕区,将游客悬在半空并摆动座椅,使游客的观影体验更加真实。如今,该项目已成为艾波卡特中心最受欢迎的游乐项目,1000马力的电动马达和传动装置,一次能吊起50名游客,游客坐在吊臂的一头,吊臂和一个能够内外伸缩的大型装置相连。设施用掉45.4万公斤钢材,繁重的工程只为营造轻盈的飞行感受。
一年365天的每个夜晚,迪士尼世界都会被烟花照亮,这个度假胜地每年要燃放100万枚烟花,燃放数量堪称世界之最。艾波卡特中心每晚的烟花表演要燃放1105枚烟花,由分布在泻湖周围34个不同地点的750个炮管和56个点火器点燃发射。除了烟花,还有音乐、激光、喷火、喷泉和直径8.5米的地球仪,一起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空中表演。26部计算机控制烟花表演,电子点火开关精准地点燃烟花,由定时引信在空中引爆,烟花射上空中后,每枚烟花里的电子芯片精确地控制烟花的爆炸。6.8万公斤重的烈燃浮船喷射出巨型火焰,四个装有160个喷嘴的喷泉浮船每分钟喷出6万多升水,舞动飞跃着喷向12米的高空。烟花表演中毋庸置疑的明星,是幻想工程师们制造出的“地球仪”,这是世界上首个球体二极管屏幕,上面1.5万个二极管不间断地闪烁出近300个艺术、自然和人文图像,与音乐和解说同步变幻。身临其境——“迪士尼—米高梅影城”
1980年代,神奇王国和艾波卡特中心的游客人数剧增,幻想工程师们决定建造下一座主题乐园,并决心超越以前的成就,用华特的话来说要“做得更好”。这次,迪士尼回归华特的老本行——动画片,这个乐园以演艺行业为核心,主题围绕好莱坞、百老汇、电台广播、电视,尤其是电影而展开。
幻想工程师们创建了当时技术最为复杂的游乘项目,将闹鬼旅馆和跳楼机结合起来,产物是一个会自己思考的失控升降机——“阴阳魔界的惊魂古塔”。该设施启动后先平稳上升,之后水平移动到一间“闹鬼”的黑暗旅馆,接着升降机突然以令人毛骨悚然的速度忽下忽上,给游客以恐怖的失控之感。1994年7月惊魂古塔对公众开放,引来游客阵阵惊叫;2002年迪士尼推出了该游乐项目的第四代——T4,它拥有四至六次升降,且每次的顺序和高度均由电脑随机生成,令每次的游乘体验迥然不同。
离惊魂古塔不远处,有另一个惊险刺激的游乘项目。摇滚过山车不会像传统过山车那样先慢慢爬上长长的轨道,而是一发动就会像火箭一样向前飙,在3秒内即可从0加速到每小时96.6公里。整个过山车都是在黑暗中行驶,飞速而过的同时又会看到一些地标。摇滚过山车的发动系统由一系列强大的电磁系统组成。如今,海军利用这项技术将飞机从航空母舰中更快地发射,太空总署也利用该技术更高效地发射航天器。这项高端的发动技术源自华特在纽约世博会上展示的一个运输系统。其轨道镶嵌了一排排磁体,使车辆沿着轨道平稳安然地行驶。450个线性感应电动机驱动行人捷运系统,能加速沿轨道分布的电磁体点火,把微弱的磁链波变成汹涌的海啸,任何经过这个海啸上方的车辆都能加速到极速。除了电流爆发、车辆和乘客的承受能力以外,速度不受任何限制。此外,不管你是在车头还是车尾,歌曲都能一路相伴。过山车上搭载的声音系统有与沿途信号同步的感应器,座位旁边有扬声器,下面有低音炮,游客完全被音乐包围,充分体验着速度与激情。
设计迪士尼—米高梅影城时,幻想工程师们还想上演一些飞车特技表演。迪士尼建造了一个占地1.6万多平方米的表演场地和一个容纳5000个座位的观赛台,灌注混凝土建了1.3米深的地基支持桥梁和斜坡,并建造巨坑放置液化石油气储罐,打造一场刺激的爆破视觉体验——爆破6个液化石油气储瓶以向天空发射一个14到20米的火球。幻想工程师还利用气体力学在表演中加入了好莱坞追车戏不可缺少的弹击特技,利用布置好的压缩空气和装满水的管座制造效果,模仿子弹射击水面的场景,并设计了烟花装置模仿中弹和开炮效果。飞跃旋转表演的汽车安装了1300cc的摩托引擎以及特制轻便底盘,减小油箱尺寸,简化内部装饰。特质轮胎冲入55万帕压力,即使仅靠两个轮胎行驶也不会爆裂。
不仅表演的每个动作都经过大量科学设计,特技人员的服装也有玄机。由于车内没有空调,车手需穿着水冷式背心,确保核心体温不会过高。在其中一场表演中,演员需驾驶摩托车穿过一面火墙,他们穿着三层防弹赛车服,每层都泡过冷冻胶,发挥最主要的隔热作用,最外层的防火服用一种特制牛仔布和隔热材料缝制而成,然后涂上燃料表演被火球吞噬的场景。
亲近自然——“动物王国”
第四个乐园动物王国于1998年4月开幕,是迪士尼世界最大的主题乐园,占地200多公顷,相当于另外三个乐园的面积总和。这里原本是一片平坦的养牛牧场,景点里的每座山、地貌上的每个高度变化都是人工建造的。运输车连续两年每天运送60车泥土到工地,总计330多万立方米的泥土,足够填满9个“地球号太空飞船”。
场地准备好后,迪士尼着手种植400多万棵植物,有些是播种的,利用催长剂使其加速成长,有些是从迪士尼的其他乐园中挑选高大树木进行移植。乐园最大的“ 生命之树”高达44米,相当于14层楼高,树干直径15米。不过这棵树是人工建造的,也是一项饱含精密工程的技术成果。在早期设计里,这棵树高15米,可以让孩子们爬上去玩耍。不过它逐渐在纸上生根长大了,变为原来的3倍高,并且要在它的“根系”建一个地下剧场。这就需要一个架构,既能支撑树枝和树叶,底部还要有空间容纳450个座位的剧院。不久,一架石油钻塔运到了佛罗里达州腹地,钢铁工人给石油钻塔铺上模仿树干和树枝形状的钢铁结构并涂上水泥。吹风时,树枝会逼真地摆动,这归功于主树枝底部的伸缩接头。研发队伍还与多个生产商合作,开发出一种能够抵抗紫外线和风的乙烯基树叶,10.3万张树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多年之后它们依然崭新如初。这棵树还很有艺术气息,树干上雕刻了300多头相互交错的动物,每只都是根据所在树干的形状而雕。
中心景点是乞力马扎罗草原历险。44.5公顷的“非洲大草原”上,自由自在的野生动物就在游客周围漫步徜徉,与游客同行。华特喜欢动物,他早在1950年代建乐园时就计划在丛林巡航沿岸放养真正的野生动物。但动物难以控制,要确保动物在特定地点让观众观赏并非易事。如今的动物王国终于有资源和技术实现华特半世纪前的构想了。要使动物们留在某处,需要变换各种花样,人工暖气和冷气、阳光、水、食物、玩具等等,以吸引动物们的注意力;同时还要利用地貌环境精心布置野生场景,并通过类似河道泥岸或隐藏的壕沟、围栏等防止动物随处走动。
在动物王国众多充满魔幻色彩的景点中,还有更加令人惊叹的地方:在恐龙乐园里,人们乘坐高速火车疾驰在变化莫测的喜马拉雅山脉之间,仿佛瞬间来到6500万年前的恐龙世界里探险。在这里,恐龙发声木偶一天要面临几百次灭绝危机。
早在1940年,恐龙就在动画片《幻想曲》中拼死作战,自此恐龙成为迪士尼故事中的常客。因此将恐龙纳入乐园再合适不过了,游客们穿越时空去捕捉巨大的禽龙。恐龙木偶的活灵活现归功于发声木偶技术的另一项突破——21兆帕气动木偶。在木偶中装入更小的气缸,使压力增加以推动更大的荷重,并且加入兼容线路,使动作更快更流畅。为了营造紧张刺激的气氛,让游客如临其境般地爬巨石、躲陨石、陷泥浆,完美打造了一场体验真切的时空赛车之旅。
“幸运”是工程师们借助电动技术制造出来的第一头能够自由活动的恐龙发声木偶——这是自林肯木偶在1964年世博会上首次亮相以来,发声木偶的最大飞跃。它的骨架采用一种类似于制造自行车和飞机的碳纤维材料,坚固且轻量;新的轻量乳胶复合物用来做恐龙的皮肤,这也是第一次可以让游客触摸的皮肤,其触感非常符合人们的想象。此外,工程师还设计出精密的软件控制“幸运”眨眼、走路和转头等动作,一举一动都可以在游客面前即时操控,使 “幸运”更加栩栩如生。
另一个宏伟项目是珠穆朗玛峰探险。61米高的山峰,高耸于动物王国上空,俯视着迪士尼世界。珠穆朗玛峰探险采用传统的重力过山车,运用链式提升器和大型马达把过山车拉到山顶,然后在车身重力的牵引下俯冲。山体建造并非易事,内部有三个独立的建筑系统:一个是灵活的动态系统即过山车轨道,一个是固定系统即支撑山体的混凝土骨架。占地4000多平方米、两米厚的席形地基,用来分散这两个系统的重量。更为复杂的是喜玛拉雅山的神秘守护神——一个巨大的雪人,也需要自成一个建筑系统。三大基本构造到位后,工人们开始制作假山,将板条安装在山体骨架上,再将石膏涂在板条上,雕刻成真正岩石的样子……前后经过三年的施工,该项目终于向公众开放。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迪士尼乐园已拓展至世界其他国家,先后在东京、巴黎和我国香港、上海等城市开放,并且“入乡随俗”地增添了一些本土文化元素:比如东京迪士尼乐园,建筑之间安装日本常见的套顶、长廊;园内植物的选择及游乐项目的设计充分体现日本特色;开设大面积的野餐区和日式餐饮;卡通人物们还为日本青少年庆祝成年礼。巴黎迪士尼走“精致风格路线”,城堡与街道的设计、建筑物的雕饰、树丛花圃的造型,都具有欧洲中古世纪宫廷花园的特色。香港迪士尼乐园的主角米奇和米妮换上了具有浓郁“中国风”的红色服装,财神爷、寿星、福星等卡通形象纷纷登场。而刚刚开幕不久的上海迪士尼乐园里,卡通主角们都穿上了旗袍和洋装;中文版《狮子王》的演出中融合了京剧、齐天大圣孙悟空等民族文化元素,花车巡游表演中还能看到花木兰;“十二朋友园”里的12幅壁画,生动描绘出化身中国十二生肖的迪士尼动画角色……
自从华特第一次描绘他雄心勃勃的宏伟计划,已经过去了40年。在这40多年的时间里,庞大而复杂的迪士尼世界不断地突破技术限制,把一个个新奇的想象变为令人惊喜的现实,创造着游乐世界的奇迹。用华特的话来说,迪士尼乐园“永远没有竣工的一天”,它会一直变化着、改进着、成长着,延续它绚丽奇幻的造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