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莹
南海的中国渔船,远处有海警船保护
南海仲裁案结果不出所料一面倒地对菲律宾有利,这种存在明显管辖权缺陷的单方面强制仲裁,不仅不能解决当前南海争端的相关问题,反而会激化各方矛盾,从而使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陷入更加深重的困局。造成这一困局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其一,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中菲有关争议是中国的一贯政策,也是中菲达成的共识与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承诺。但菲律宾否认与中国的相关承诺,通过“创造”中菲在南海问题上有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解释和适用的争端,单方面提起强制性仲裁,这是对《公约》所赋予的权利的滥用。
1995年以来,中菲领导人发表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就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南海争端做出郑重承诺,这一承诺也呈现在2002年中国与东盟十国达成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
根据《公约》规定,争端当事国自由选择的争端解决方式优先,只有当用尽当事国自由选择的争端解决方式仍未能解决争端时,才可诉诸强制程序,所以菲律宾不能直接就此再提起强制仲裁。可菲方却称上述承诺是不具拘束力的政治承诺,这是对国际法理的无视。
菲律宾通过“分解—包装”的方式将中菲争端转化为有关《公约》解释与适用的15项诉求,显然是为提起仲裁而“创造”纸面争端。菲律宾选择对抗性而非合作的南海政策,是造成南海困局的根本原因。
其二,仲裁庭无视中国不参与、不接受的立场,将2014年中国政府发布《关于菲律宾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视为对仲裁庭管辖权的有效抗辩,并做出《管辖权和可受理性裁决》,认为菲律宾所提15项诉求全部是有关《公约》解释与适用的争端,仲裁庭对其中的七项诉求拥有管辖权。仲裁庭根据菲方主张所做裁决已超越其权限并具明显倾向性。
另外,仲裁庭接受了菲律宾所谓“不要求仲裁庭就主权问题做出裁决”以及“不请求仲裁庭划清两国在重叠权利上的界限”的说辞,未经论证就得出菲律宾诉求不影响主权以及不涉及中菲海域划界问题的结论,武断地确定了自身管辖权,这在国际司法与仲裁的历史上绝无先例。
仲裁庭的扩权行为与越权裁决不仅没有“定纷止争”,反而激化了矛盾,是造成南海困局的直接原因。
其三,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东亚力量对比格局,引发在东亚存在重大战略利益的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菲律宾提起南海仲裁案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密切相关,美国是造成南海困局背后真正的原因。
强行推进南海仲裁案开创了破坏国际法治的危险先例,不仅无助于争端的解决,还会激化矛盾、影响地区和平与稳定。通过双边谈判解决争议才是破解中菲南海困局的唯一出路。
(摘自美国《星岛日报》)(编辑/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