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萍
习作评改向来被人诟病,教师一人修改习作,费时费力,效果甚微。我们把习作评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习作,采取集体评、自评、小组互评的评改方式,让学生的习作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习作水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问题提出
“你第一单元的作文改完了吗?”“还没呢?一节课才改了8本……”习作批改,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总是一块心病。每次习作,老师给每位学生精批细改,错别字、语病一一圈出,眉批、总评一样不少。老师批改习作耗时是最长的,但是学生的习作水平总是提高不了。这样的结果让很多老师感慨,批改作文耗时耗力大,但效果甚微。
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向学生进行过调查,本次调查共144人次,调查的问题及结果如下:1.每单元的习作,老师一般改多长时间才发回来?A.三天以内;B.一周以内;(选择B项的人数达73%)C.两周以内;D.三周以内。2.老师把批改完的作文发回来给你时,你是怎么做的?A.看一眼分数就放好了;B.看了分数,并读了老师的评价;(选择B项的人数达64% )C.认真再读作文,并根据老师评语的意见进行修改。由调查结果可以总结:老师批改全班学生习作非常费时,学生的习作不能及时得到反馈;老师绞尽脑汁,对学生的每篇作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修改和点评,但是学生无法领会和改进,效果不理想。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学生的习作,到底如何评改才好?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想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生活和工作中,谁都经常有作文的需要。‘改与‘作关系密切,‘改 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习作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并且,《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在第二学段习作板块中说到,“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在第三学段习作板块中说到,“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由此可见,习作评改可以走另一条路。因此,我尝试让学生学习自主修改及其和同学互改,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为此,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你喜欢作文以怎样的方式批改?A.老师帮我改;B.我先自己改,再和同学互相交换改;( 选择B项的人数达89% )C.全班一起改。由调查结果可见,学生对于自改和互改的方式也很感兴趣。
二、操作方法
我们让学生自评互改,并不是放任自流。我们应该指导学生修改的方法和策略,不管是修改的过程还是修改的结果,都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和反馈。
(一) 明确内容,指导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到:“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第三学段提到:“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习作中明显错误的词句、不通顺的语句,用得不恰当的标点符号等都提出了修改的要求,这就给我们指明了学生自改互评的方向。
学生的习作中,经常会出现错别字、病句等,学生自评互改之前要先学会一些基本的修改符号,如添加符号、删除符号、调换符号等。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有叶圣陶先生关于习作修改的论述,同时在文后的“资料袋”《一张画像》一文里,也采用了各种修改符号进行了详细的修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此为范本,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另外,在平时的修改病句等的练习中,也可以渗透这样的修改方法,让学生养成修改的习惯。
除了字词句的修改,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关注习作的内容。小学阶段,一般以写人、记事或写景类的文章为主。本次习作是写人还是写事?习作的主题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内容是否具体?这些都是要关注的习作内容,也是要引导学生修改的。其次,习作的结构,比如文章的顺序、开头、结尾、中间过渡、详略安排等,也可以作为自评互改的方面。当然,这些都是大概而论,每次的习作都有侧重点,我们在引导学生自评互改时也要有侧重点。比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一中有“写一写你身边使你有所感触的事物”一项,要求“写清楚事物的特点和你从中得到的感悟”,那么,这些要求便可以作为这个习作评改的一个侧重点。
(二)形式多样,促进提高
1.集体评改,突破难点
在自评互改之前,我们可以先进行集体评改,即是老师先拿班中一名习作水平中等的文章和学生一起修改。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把学生作文拿到课堂上示范批改,能对全班学生有启发作用,用这个办法,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集体批改是教会学生批改的一个好方法。我们可以把学生的习作在投影上展示,进行分层次的修改。第一层次是对习作错别字、病句和标点的修改。第二层次是对文章内容的修改。在这之前,老师先要了解全班习作的大概情况,找出全班本次习作的普遍性问题,从而进行集体修改,目的是方法的指引,为接下来的自改互评作准备。最后修改文章的结构。文章的结构修改,也可以根据单元的学习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三、四年级应重点指导对总分等构段方式的运用,学习写好一段话;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你所了解的民风民俗,则侧重于详略得当的写作技法指导。这些都不能一概而论。
2.自主评改,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难得“一次成功”,往往要修改好几次。但作文要自己改,不用请别人给修改,这就经常处于主动地位,岂不是好?学生是习作的主人,他最清楚自己的语言特点和文章的主旨。经过师生共同修改一篇水平中等的习作后,学生已习得一定的修改方法,然后再次斟酌习作的字、词、句、内容、结构等,经过修改,习作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在自主修改的过程中,使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得到了改进。这种自主的修改方法,强化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endprint
其次,学生自主评改,对习作的自我评价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二,颜语同学写了《家乡的春节》一文,她给自己习作的评语是:“我细致地模仿了《北京的春节》的行文结构、描写方法,但这篇文章并不成功,许多习俗我已经忘记了。”沈湘同学给自己的习作的评价是:“文章结构清晰,介绍了多个当地特有的风俗,有详有略。”
3.小组互改,互相促进
学生自主评改后,再进行小组互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小组内互改,不但可以提高修改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对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很有帮助的。在小组互改前,应该进行合理分组,即组内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一般以四人为一组,根据习作水平的高低,以优、良、中、差四种层次进行组合,小组内的成员轮流互改习作。在互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文章的字、词、句、标点等方面进行修改,也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方面进行修改,还可以在写得好的地方写上欣赏性的评价语言。给组内同学修改和点评习作,既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最后,由四人小组的组长对照习作的评价标准,给组员的习作评出等级。经过一番修改后,组员再读一遍修改后的文章,并利用课后的时间把习作抄正。
学生是习作的主人,也应该是习作修改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评自改、小组互改的方式,能迅速地让学生得到习作的反馈意见,及时修改,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这样的习作评改方式,既减轻了老师批改作业的负担,又提高了习作批改的效果。
(三)反馈与激励
1.点评与交流
每次自改互改后,教师以抽样或小组自荐的方式展示两个小组的修改成果。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可以一起给修改认真的同学鼓励。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交流习作自改互改过程中的收获或启发。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一《难忘的第一次》习作修改后,成家宁同学说,这次的自评互改,让她知道了自己的习作选材有点偏了,文章的重点不突出,没有写出第一次的难忘。包欣燿同学说,在这次的修改活动中,他明白了只有正确加标点,才能让同学看明白自己所写的文章。
2.激励进步
有效的激励也是提高学生习作和修改兴趣的有效方法。家长评价也是对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每次习作,我都建议学生给家长阅读,并让家长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写上评语。每次的习作自评互改后,我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优秀的一篇或一段习作发到班级的QQ共享上,同学们互相欣赏,评出最优秀的几篇。我再帮学生投稿到学校的报纸《正大文苑》或者校外的一些报刊。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见报或领到人生的第一笔稿费时,那种欣喜与自豪之情跃然脸上。
三、实践效果
这种自改互改的习作批改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修改能力和习作水平。本班学生从四年级开始,采用了这种自评互改的方式评改习作。本班学生在三年级语文期末抽查中,作文的得分率是85.2%;四年级的的语文期末抽查中,作文的得分率是86.5%;五年级的语文期末抽查中,作文的得分率是89%;六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期末抽查中,作文的得分率是90.9%。经过几年的尝试,我发现这种自评互改,把习作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习作修改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参考资料:
《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