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珍基
(苏州大学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6)
氧化石墨烯表面铺磷脂双分子层的研究
贾珍基
(苏州大学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6)
随着社会发展,科研的方向从宏观走向微观,纳米材料的发展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另外,我们通过制作100nm囊泡,利用囊泡融合法,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形成磷脂双分子层,而磷脂双分子层类比于生物膜。从而我们可以研究纳米材料与生物膜之间的关系,进而探索氧化石墨烯等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生物膜;磷脂双分子层;囊泡
氧化石墨烯薄片是石墨粉末经化学氧化及剥离后的产物[1~3],其结构跨越了一般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典型尺度。氧化石墨烯可视为一种非传统型态的软性材料,具有聚合物、胶体、薄膜,以及两性分子的特性[4]。氧化石墨烯可如同界面活性剂一般存在界面,并降低界面间的能量[5~6]。
生物膜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磷脂,之前的研究中,人们利用巨囊泡类比于生物膜,通过观察巨囊泡的行为进一步研究生物膜的特点。而尺寸在100nm的囊泡,可以通过更为简单的方法制备,通过囊泡融合法,制备磷脂双分子的的研究之前也被提及过。
本文将氧化石墨烯与100nm囊泡结合,在通过外加压力的情况下,使囊泡破碎融合,从而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形成磷脂双分子层。这项研究为生物膜以及纳米材料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氧化石墨烯的AFM研究。我们将买来的氧化石墨烯用去离子水分散,浓度为0.02mg/ML,将氧化石墨烯溶液取少量滴于云母片上,放在烘箱中,晾干后置于原子力显微镜(AFM)下观察。
如图1,可以看到,我们所用的氧化石墨烯表面基本平整,且其高度大约在1nm左右。
图1 氧化石墨烯AFM图
氧化石墨烯与100nm囊泡反应。首先,我们利用推拉法制作囊泡,原料为DOPC,如图2是我们制作的囊泡的尺寸分布,由图可知,我们制作的囊泡的尺寸范围大约都在100nm左右。
图2 囊泡DLS分布图
为了让氧化石墨烯表面形成一层磷脂双分子层,我们首先让氧化石墨烯溶液与囊泡溶液混合,并在摇床上震荡3h,震荡结束后,将混合溶液放到特定的仓中,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是为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的结果,由图可以看到,由于我们的囊泡里面加了绿色荧光,所以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的看到,氧化石墨烯表面有很多绿色的囊泡出现,也就验证了我们的实验结果。
囊泡融合法制备磷脂双分子层。上述实验过程以及结论,已经得到了氧化石墨烯表面包裹了很多100nm囊泡的结果,而离形成磷脂双分子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能够使囊泡变成磷脂双分子层,我们借鉴之前的研究,通过在溶液中加入氯化钙的方法,可以使囊泡破裂。因为之前的研究表明,磷脂双分子层的高度大约为5~6nm。如果我们得到的膜也在这个高度的话,就证实了我们实验的成功性。因此,我们把最终混合溶液取少量滴于云母片上,晾干后,我们得到的膜基本均匀,高度大约也为5~6nm,因此,可以断定我们成功实现了在氧化石墨烯上铺磷脂双分子层的实验。
本文将氧化石墨烯与100nm囊泡结合,在通过外加压力的情况下,使囊泡破碎融合,从而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形成磷脂双分子层。这项研究为生物膜以及纳米材料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1]神奇材料-石墨烯-百度文库[EB/OL].
[2]不断进步的石墨烯制备工艺[J].传感器世界,2011(3):39.
[3]《自然》:大规模生产低成本石墨烯已成可能[J].磨料磨具通讯,2009(2):30~32.
[3]傅玲,刘洪波,邹艳红,等.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时影响氧化程度的工艺因素研究[J].炭素,2005(4):10~14.
[4]杨建国,牛文新,李建设,等.聚苯乙烯/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21(5):55~58.
[5]代波,邵晓萍.新型碳材料——石墨烯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24(2):17~21.
[6]张伟娜,何 伟.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特性[J].化工新型材料,2010,38(4):15~18.
O482.3
A
1004-7344(2016)11-027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