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学院 “一二三四五”就业工作体系构建初探

2016-08-04 08:19刘伟桥
关键词:药学院中医药大学就业指导

于 澎 刘 晶 刘伟桥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7)

基层学院 “一二三四五”就业工作体系构建初探

于 澎 刘 晶 刘伟桥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长春 130117)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现了“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特点。就业工作是一项关系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同时也是切实实现学生根本利益的大问题。经过多年就业工作的沉积,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在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和机制建设等方面做了努力探索。逐步构建成以“一二三四五”为主线的就业工作体系,并在工作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已经形成特有的就业工作特色。本文就该基层学院现有的“一二三四五”就业工作体系作以介绍说明,仅供各位同仁实践参考。

基层学院 “一二三四五”就业工作体系

一、“一二三四五”就业工作体系的具体内容

根据就业工作的发展和需要,学院逐步构建出以“明确一个中心、强化两个坚持、巩固三多模式、落实四抓方针、完善五项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一二三四五”的就业工作体系。

“一个中心”即以提高学生就业和教学质量为工作中心;全院上下从党政领导到学工团队都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从专业设置到课程安排以及活动设计都围绕学生的就业下功夫,使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成为药学院的中心工作。学院将正式签约率、考研率、考取重点高校研究生数量、一线城市就业比率等指标作为就业质量的指标,几年来各项指标均在不断优化。

“两个坚持”即坚持全员抓就业、坚持全程抓就业。学院在工作中逐步浓厚全员抓就业、全程抓就业的工作氛围。一是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全部参与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具体工作,部分院领导每年都给学生做考研指导和端正就业心态的专题讲座。党政领导每人每年负责至少5名就业困难的学生,落实包保责任。学院全体教师齐抓共管学生就业,依托与医药企业的项目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习和工作机会。二是学院重点做好分年级、分阶段、分层次的就业教育,坚持针对大一开启职业理想、大二拓展职业信息、大三谋划职业生涯,针对大四的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在学生进入毕业班后,建立由学校、学生家长、学生本人三位一体的就业模式,对学生就业进行全程辅导,并做好就业后的信息跟踪工作。

“三多模式”即多渠道拓展就业信息、多角度进行就业指导、多方位提供就业服务。在多渠道拓展就业信息方面,学院每年除了利用好学校的专场就业洽谈会,还鼓励并号召全体教职员工利用校友、朋友、学生的社会关系为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效果显著。五年来,由校友及往届毕业生帮助联系到的用人单位多达百余家,为现有的就业人群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全体学工干部除做好学校的大型招聘会准备工作以外,还积极帮助学生收集各种校外的就业信息,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大型招聘会,拓宽学生就业信息渠道。学院的多角度就业指导,除了要求辅导员利用晚点名和班会等形式加强对网上求职、市场分析的讲解,还针对准毕业生开展“就业有话说”系列讲座,并邀请用人单位和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关于简历制作、就业心态、面试技巧等专题讲座,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当今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的用人标准。为做好学生的就业教育,学院在每届毕业生中挑选考入名校研究生和进入全球知名医药公司的同学成立成长成才报告团,到在校学生中进行主题宣讲,提供交流平台,提升在校学生认识就业的准确度。在多方位提供就业服务工作中,针对学生建立学生就业信息化平台,如QQ群、人人网、微信群、微信平台等,辅导员除了上班时间进行分类指导和个别谈话,还经常利用下班时间与学生进行网上交流和一对一就业指导,克服了就业指导时间、空间的限制。针对企业开展企业一站式服务。在专场招聘会中为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服务,即在用人单位入校前指定辅导员进行信息沟通、入校后全程陪同,离校后提供咨询服务,为学生落实签约奠定基础。

“四抓方针”即抓好大三大四过渡期、毕业求职黄金期、基层项目招考期和实习返校关键期四个时期的就业指导。一是利用大三到大四过渡期,抓好形势政策和择业技巧指导;二是利用每年冬季毕业班学生求职的黄金期,抓好一对一贴身指导;三是利用公务员、选调生和基层就业项目招考的机遇期,抓好报考指导;四是利用“五一”假期后毕业生实习返校的关键期,抓好签约指导。

“五项保障”即为学生就业提供制度保障、手段保障、条件保障、外源保障、指导保障。一是制度保障,依托药学院以往基本做法,为考研学生提供缓考的便利条件,在实习管理和课程安排上,也都向就业工作倾斜,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二是手段保障,依托学校就业工作的大环境,通过学校、学院的专场洽谈会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三是条件保障,依托药学院学生实习特点,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试用期岗位,提升学生的就业结合度。四是外源保障,依托现有的外源就业平台——校友会、就业联络站等,推进外延渠道的建设。五是指导保障,按照学校的要求与学生工作团队建设的需要,通过外出实践、理论研讨等形式加强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培训与实践,提高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和水平。

二、就业工作体系构建的成效

通过“一二三四五”就业工作体系的构建,学院在近几年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均得到了提高并逐步稳定。具体体现在近四年的就业率均超过了95%,正式签约率开始稳定在70%左右,逐步上升到80%,越来多的毕业生到一线城市与东南沿海等发达城市就业,学生就业前景广阔,为进一步做好学院的就业工作奠定了稳定的基础。以学院2011届-2014届毕业生为例,就业情况见表1。

表1:药学院2011届-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

三、基层学院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在构建就业工作体系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对自己定位不清,对社会对企业认知不够,对就业工作准备不充分,对困难估计

不足,就业期望值过高等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的现象。笔者认为在后续的工作中应在以下几个方向上做出努力:

一是要通过不断整合工作重点促进就业工作科学性的提升。学院要从学生的从业素质、择业心理、就业状态等多个方面挖掘出有效的指导方法和手段,合理的安排好基层学院的就业工作布局,增加学院就业工作合力,促进就业工作科学性的提升。

二是要通过修订就业指导课大纲促进课程开展的规范性提升。根据目前高校的现状,大多数高校都还没有具有本校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大纲,学校应组织学生工作团队以及校友探讨完成对本学院学生的就业指导课大纲的修订,提升就业指导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要通过培训与实践,促进就业指导人员能力性的提升。就业指导人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提升,根本是就业指导观念的修正。首先要跟上形势,了解和掌握学生就业的基本内容;其次要提高对就业市场的分析研判能力。

四是要通过多部门的努力,促进就业工作扩展性的提升。要提高就业工作的成效,不仅要依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以及学工团队这个就业工作主体,也应建立多个触角辅助促进就业工作的开展,学院应争取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就业渗透,增加在专业课教学中的侧面引导,开发就业指导课以外的隐性就业指导课程。特别是在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更有效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提升就业能力的活动,如职业性格测试、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能力测试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破“一次择业,终生就业”的心理观念束缚,坚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

五是要通过多种信息渠道的建设,促进就业信息畅通性的提升。学院应加强信息收集力度,应用现代化的工具,如网络、广播、电视等,收集并公布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搜集与公布信息。有效地建立起校—院—班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并指导毕业生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和利用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选择。

六要通过校友会、就业联络站等平台促进就业工作外延性的提升。基层学院应以校友会为依托进一步创建好就业人群集中地区的就业联络站,通过校友会、就业联络站促进就业工作外延性的提升。

于澎,男,吉林省长春市,1978年出生,硕士研究生,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药学教育。

刘晶,女,吉林省长春市,1987年出生,硕士研究生,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刘伟桥,女,吉林省长春市,1986年出生,硕士研究生,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药学院中医药大学就业指导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兰州大学药学院简介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湖北中医药大学
金铁锁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