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琳+宋雪珠+贺丽萍+欧鸿儒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伴发脑白质疏松症(LA)与血清尿酸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脑梗死患者, 对其行头颅CT检查及血清尿酸测定。且按照L.O.Wahlund CT脑白质疏松评分分为两组, 0分为不伴脑白质疏松症组(NLA组, 53例), 其余为伴发脑白质疏松症组(LA组, 97例)。观察两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LA组高尿酸血症患者29例(29.90%), 明显多于 NLA组的 8例 (15.09%)(P<0.05)。LA组患者平均年龄(70.25±4.88)岁, 大于NLA组的(63.72±6.13)岁, 血清尿酸水平(452.67±57.98)μmol/L高于 NLA组的(360.28±63.71)μmol/L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血清尿酸与脑白质评分呈正相关 (r=0.634, P=0.002<0.01)。结论 血清尿酸与脑梗死伴发LA有关, 血清尿酸水平越高, 脑白质疏松程度越高。
【关键词】 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症;血清尿酸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8.031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是由加拿大学者Hachinski率先提出, 用于临床CT或磁共振成像检测中描述脑室范围或皮质下区脑白质[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不同病因LA的检出率越来越高。相关研究均表明血清尿酸与LA和认知功能有关。而另一项研究则未发现血清尿酸水平与脑白质病变相关。目前还不能将血清尿酸水平增高认作是LA的危险因素;是否可以通过降低血清尿酸水平进而减少LA的发生, 目前还需要干预实验来证实。本院为研究脑梗死伴发LA与血清尿酸的关系, 特对2013~2015年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和血清尿酸测定, 进行推断性分析, 以期为预防和治疗LA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指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2015年顺德区桂洲医院内一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其中男90例, 女60例;年龄29~80岁, 平均年龄(66.3±12.5)岁。入组对象均详细记录其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既往史、家族史等。且诊断结果均符合我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脑梗死发病3 d内入院, 并经临床、CT确诊。确诊LA的标准符合相关文献诊断标准[2]。
1. 2 方法
1. 2. 1 头颅CT检查 PHILIPS Brilliance 16排螺旋CT机, 常规从听眦线向上连续扫描16层, 层厚5 mm, 窗宽90 Hu, 窗位35 Hu。
1. 2. 2 脑白质疏松评分 参照L.O.Wahlund等所提评分标准, 对患者左右大脑半球的侧脑室前角区、后角区、侧脑室周围及基底节区四个区域的脑白质疏松程度进行评分。在CT上显示为边界不清的中等程度低密度≥5 mm的区域, 每个区域根据病变程度评为0~3分, 得分越高病变越重(见表1)。
最后将左右半球共8个区域的白质病变评分相加, 总分为0~24分。按脑白质疏松得分分为两组, 0分为不伴脑白质疏松症组(NLA组, 53例), 其余为伴发脑白质疏松症组(LA组, 97例)。
1. 2. 3 血清尿酸检测 所有入组病例在血液标本采集前均空腹12~14 h。由检验专业主管技师应用本院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7170)对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尿酸测定。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比较 LA组高尿酸血症患者29例(29.90%), 明显多于NLA组的8例(15.09%)(P<0.05)。
2. 2 两组年龄及血清尿酸水平比较 LA组平均年龄大于NLA组, 血清尿酸水平高于NLA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 3 血清尿酸与脑白质评分相关性 血清尿酸与脑白质评分呈正相关(r=0.634, P=0.002<0.01)。
3 讨论
LA广泛存在于中老年人的颅脑影像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引起LA的各种病因陆续被发现[3-7]。一般认为LA与脑血管性危险因素、认知功能下降等有关。故对于LA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LA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糖尿病、颈动脉狭窄程度、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均可能导致LA。目前认为LA主要与血脑屏障破坏、缺血性损伤、正压性脑积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有关。临床研究表明, 高龄是LA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同时高血压、冠心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也属于引发脑白质缺血损害的原因。另外其他危险因素也可能影响LA, 例如吸烟、血管病史、饮酒和血脂异常等。
关于血清尿酸, 目前尿酸的生理功能尚不明确。血清尿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小儿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有关。血清尿酸的高水平表现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的发病呈显著的关联性。又有研究证实, 尿酸盐能使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增加, 表明尿酸盐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血管内皮细胞, 促进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8, 9]。有学者对血清尿酸与急性脑梗死伴发LA的相关性研究认为, 血清尿酸会损伤脑微小血管内皮, 从而进一步破坏脑屏障, 造成血液成分漏到血管周围组织和脑实质内, 最终形成LA, 且血清尿酸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呈正相关[10-14], 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 LA组血清尿酸含量为(452.67±57.98)μmol/L, 高于NLA组的(360.28±63.71)μ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说明高血清尿酸可能与脑白质疏松有关。血清尿酸与脑白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34, P<0.01), 说明血清尿酸水平越高, 脑白质疏松程度越高。结果充分提示出高尿酸水平与脑白质的损伤加重呈显著的关联性, 其结果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友梅, 王文安. 脑白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评估. 临床内科杂志, 2010, 27(10):700-701.
[2] 郭洪志. 脑白质疏松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2, 15(1):3-4.
[3] 陈登青, 徐恩. 高尿酸血症与脑血管疾病.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5, 13(2):144-146.
[4] 徐红, 杨汝春, 洪华, 等. 尿酸盐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医学研究杂志, 2006, 35(8):22-24.
[5] 侯宇, 于敏, 姜丽杰.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 当代医学, 2014(12):26-27.
[6] 秦利.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及预后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研究.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2, 22(22):4937.
[7] 朱高春, 段怀凤. 脑梗死合并脑白质疏松症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 安徽医学, 2014(11):1520-1523.
[8] 段作伟, 李华, 孙文, 等.老年脑白质疏松与脑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1):46-49.
[9] 王海鹏, 王春雨, 蒋初明, 等.脑白质疏松症与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9):1057-1058.
[10] 黄旭华, 钟善全, 刘铮.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1, 31(2):200-202.
[11] 高彩虹.脑梗死伴发脑白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山西医科大学, 2011.
[12] 何剑波, 李会琪, 张恒, 等.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白质疏松症相关性分析.陕西医学杂志, 2013, 42(10):1366-1368.
[13] 唐攀.老年性脑白质疏松症与叶酸、维生素B12和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研究.大连医科大学, 2014.
[14] 贵永堃, 吕晓红. 脑梗死患者伴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相关性的研究.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 28(11):980-984.
[收稿日期: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