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惊艳

2016-08-03 10:10韩松落
都市丽人 2016年7期
关键词:专栏作家定心清空

韩松落

专栏作家。著有《老灵魂》、《窃美记》、《为了报仇看电影》系列、《我们的她们》、《怒河春醒》。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华语优质电影大奖评委。他把自己的后天属性关键词归纳为专栏作家,娱乐事件评论者,电影爱好者兼影评人,音乐爱好者兼歌曲制作者……但这些符号无关紧要,因为所有的身份最终集结为一点——有情有义有悲悯。于普通人心有戚戚焉。

当初惊艳,实实在在,只为世面见得少。这到处流传的话,版权属于亦舒,还是李碧华,尚在争论之中,但道理总归不错。见过山外山,门前那座土丘,或许不值得付出愚公的执着,见过人外人,身边的白衣飘飘,即便独坐幽篁姿态十足,也显得有几分陈旧。

真实的事:女生一路奋斗,接近了某个交际圈,如获至宝地选择了一名瞩目的年轻男士,而且深度交往,当作终身依托,其实该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情感也并不专注,弄到满城风雨。这失败的恋情,很长一段时间被人挂在嘴上,作为对她的说明:这就是她的level。

另一件:女生少年丧父,感情需求格外强烈,埋头学业多年后,遇到已婚男,他的手段也不过是寻常,送花、巧克力,加上各种破绽百出的诺言,但对于初出茅庐的她来说,样样部是开天辟地第一回,于是各种折腾,各种伤神,最后无功而返。十年后,她身居高应,照旧独身一人,她的下属,一个年轻女孩,却将她当年的经历一一重演,当过一次贴身的观众,她恍然大悟,当初的地转天旋,实在是因为见得少。

许多懊悔,源于世面见得少,缺乏比较,许多自以为百转千回的选择,其实不过是将就,许多自以为过尽千帆的决定,其实还是寸光。这世界却不会一直仁慈,不给你比较的机会,总会有一天,将所有好的、灿烂的堆在你面前,看你的慌张,诱惑你转而他顾。在各种选择之间反反复复,对人是至大的消耗,时间、精力、金钱,部经不起这样消耗,更重要的是,这种反复渐渐会磨灭自信。

所以要见世面,见过世面再定心。定心去爱、去谈婚恋。

见世面,也不只是为了比较,更是为了练习出一颗经得起反复清空的心。伊丽莎白·吉尔伯特有套自传小说叫《Eat,Pray,Love》,中译本叫《一辈子做女孩》,改编的同名电影由茱莉亚·罗伯茨主演,电影的名字译得好,叫《美食,祈祷和恋爱》。女主人公离了婚,不急着开始新感情,而是到处游走,意大利、印度、印尼,一站站走下去,到处搜寻美食美景,到处展开兴之所至的学习,从学习瑜伽,到抄写经卷。当然,更免不了的是和人交往,一路上遇到的人,和她共同经历旅行,也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她听。这一路走下来,不断清空、不断充满,再回到现实中去恋爱,大概就不会那么执着,不会把一段感情、一个人当作全世界,这种执着是爱情的烈性毒药。

见世面,也为的是一份免疫力。毛泽东曾宣讲创办《参考消息》的意义:“这是为了锻炼我们。……知道一点世界上的事情:敌人怎样骂我们,敌人家里的事情是怎样的。……就等于我们种牛痘。”这道理至今仍不过时,而且适用于情感领域,好的坏的部见过,就像种过了牛痘,有了一份免疫力,才能处变不惊。

见世面的手段、途径有许多。便捷靠谱的,首先是阅读(咱们把对书、电影、画、音乐的品鉴都当作阅读)。杨凡在散文集《杨凡时间》里,曾写到刚出道的张曼玉与钟楚红,两人同拍大片,钟楚红的姿态轻松随意,照片出来,“张小姐看了,马上认输。”因为,钟楚红喜欢逛美术馆,看英文报纸,而且绝不走马观花,在每幅画前左右端详,远看近看。其次是游历,名山大川看过,知道了世界之大,把自己瞧小了,当然多点从容。

最好的见世面的方法,还是与人交往,“阅人无数”尽管是一个接近贬义的说法,但金字塔必须有塔身才有塔尖,阅人无数的同时阅人有术,时刻不忘成长才是终极目的,这种交往才会将人引向更为宽广的世界。

猜你喜欢
专栏作家定心清空
定心以应世
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持车削偏心工件
Ode to the Chrysanthemum
清空购物车了吗!
吴晓波(财经专栏作家)
媒介融合背景下专栏作家的二元身份呈现
——以《中国青年报》曹林为例
下一场雪,写一首诗
手动高刚性自定心中心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