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产品流通、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村市场流通效率,对于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农产品的供需对接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对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背景分析基础上,从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优化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与引进专业化人才等四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and logistics is helpful for improving goods circulation and reducing the circulation cost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rural market circulation. So it is significant to improve rural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and to ensure the docking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China's rural E-commerce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then it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of promoting rural E-commerce development, optimizing the rural logistics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infrastructure, and training and introduc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Key words: rural E-commerce; logistics; suggestions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作为电商领域的下一个蓝海——农村电子商务已开始崛起,这为农村市场流通开拓了新的渠道。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农产品流通、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村市场流通效率、拉动农村就业,从而在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保障农产品的供需对接,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亟待大力推进。
1 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背景
1.1 市场背景
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农村家庭。对于新时代下的农民,已经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了互联网对农业的影响。农村电子商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迅猛发展起来。农村电商被誉为电子商务的蓝海,同时也担负了农村流通市场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
京东、阿里等电商巨头开始纷纷抢占农村市场,将农村电子商务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2015年,全国共有780个淘宝村,同比增长268%,覆盖了17个省市地区,阿里巴巴已在200个县建设了1万个农村淘宝服务站[1]。与此同时,腾讯、京东、苏宁、国美在线等电商也相继开启下乡战略。同时,中国邮政也加速了农村电商布局,中国电信也开始发展农村电商。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快递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配送网络覆盖率相对偏低。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新增农村地区快递服务营业网点4.5万个,乡镇快递服务营业网点覆盖率提升至70%;全国农村地区收投快件量超过50亿件。但国内快递网点的乡镇覆盖率为48%,还有近一半的乡镇不通快递[2]。因此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要与农村物流的发展同步推进。
1.2 政策背景
自2013年开始,被誉为“三农问题”风向标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开启了对农村电商的关注,之后的2014年、2015年,“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均成为热点内容。2016年,“一号文件”重点强调了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设施支撑,提出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可见,对农村电商发展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同时,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实现村村直接通邮”的工程计划,为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共同研究制定的《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明确了五方面重点任务和20项行动计划。政策的持续加力,为农村电商与物流的发展明晰了方向,同时,更有力的推进了农村电商与物流的发展。
2 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建议
2.1 加强农村信息平台建设
目前我国各地区农村信息平台建设程度参差不齐,总体呈现东南地区相对发达、西北地区严重滞后。因此各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平台建设,通过鼓励企业投入建设、有效整合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产地、集散地与销地农产品价格、供求量等信息采集、分析和发布功能,使农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以及农产品供求信息更加透明化,有效引导农村生产、生活资料与农产品合理流通。并不断拓展和完善电子商务功能,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2 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各地政府应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高度重视农产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结合本地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尽快形成适应于各地区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一方面广泛建立多级服务站点,积极面向涉农企业、农合组织、农户进行电子商务的宣传、推广,提高农村市场主体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开展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能够通过电子商务获得更质优价廉的农资供应;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涉农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能力,大力扶持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并给予资金支持,在金融、税收、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优先扶持本地区具有优势特色农业的村、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并积极促成其与知名电商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直供直销基地。通过整合线上信息资源和线下农合组织、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实体资源,积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将当地优势特色农产品搭乘电子商务平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同时将农村居民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源源不断的传递到农民手上。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要发挥协调服务功能,为农户、农合组织和涉农企业提供网店建设、业务咨询、人才培训、金融服务等完善的配套服务。
2.3 实现农产品批发市场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仍是、并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地位,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的同时,各地政府要尽快推动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除了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外,还应鼓励批发市场与电子商务企业开展合作,充分发挥批发市场的实体产品集散地优势与电子商务企业供求信息对接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3 加强农村物流网络建设的相关建议
3.1 统筹规划农村物流网络建设
农村物流系统的建设,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和更便利、更高效的满足农合组织营销渠道的供销需求,而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在于农村物流系统建设的滞后,因此在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应将农村物流网络作为国家重大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制定总体建设规划,并尽快足额落实建设资金,保障农村物流网络建设进度。各地区应抓住国家农产品流通骨干网建设的机遇,积极扶持物流网络建设项目。应由各地方政府发起,由当地邮政局牵头,统一规划和布局农村电商物流网点,加快城乡物流体系建设,搭建城乡仓储物流平台。优先支持农村物流迫切需要的仓储、冷链、物流配送和监测系统建设,加快构建成本低、效率高的农村物流网络。
3.2 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深入挖掘并整合现有农村物流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邮政系统、供销系统、商贸企业现有网络资源,以此为基础继续拓展其辐射范围,尽快填补农村市场的空白区域,打造一批兼具商贸物流等多功能的农村商贸物流服务站,推动农村电商物流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以农村电子商务带动、以农村物流支撑的农村流通体系。
各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和拓展县、乡、村三级供销系统作用,以实施“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抓手,整合改造已有网络资源,尽快填补网络空白阵地,构建起以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购销等连锁配送网络格局,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商贸流通的农村流通体系,有效缓解田间地头最后一公里问题。
3.3 调动物流市场主体作用
政府应充分调动物流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挥物流市场主体的覆盖范围广、灵活性强的优势,采用资金支持、出台金融、税收、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农村物流网络建设。鼓励并扶持物流企业参与农产品物流网络建设与物流设施建设,开辟农村市场,将物流企业的网络资源、设施资源与邮政、供销、商贸系统进行对接,提高物流网络覆盖范围。同时协调电商企业、物流配送公司、快递公司间合作,对农村物流配送资源进行整合,合理规划和布局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构建适应农村电商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解决配送运输线路重叠、人员重复配备等资源浪费问题。为农村市场产品流通打通实物通道。
3.4 加强冷链物流建设
加强冷链物流建设,采用各种补偿和奖励方式鼓励冷链物流资源投入主体,大力扶持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网络的建设项目,尽快打造出集分级预冷、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并积极推广“互联网+”冷链物流等模式,大力扶持平台企业整合社会冷链物流资源,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3.5 利用大数据、云技术,推广“互联网+”农村物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因此西部地区在发展农村物流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形势下的信息化,积极推广“互联网+”农村物流。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互联网+”农村物流平台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平台企业利用互联网优势,整合社会分散的物流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有物流资源或物流需求的客户则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服务号、PC客户端等多种方式接单或发货,高效率的实现车货匹配。一方面实现了社会物流资源更有效的配置,另一方面便利了农村市场上产品供销需求的满足,降低物流成本,间接实现农合组织营销渠道收益的提升,并有效地回馈给渠道成员。
同时“互联网+”农村物流还可以在管理监控、运营作业、金融支付等方面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实现整个物流供应链信息化。
4 加强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建议
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中,支撑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的关键基础就是信息网络建设。尤其是在当前农村地区网络建设相对落后的背景下,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4.1 充分调动企业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积极性
在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还应大力投入扶持资金,推行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等灵活机制,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动力和积极性,积极协调和引导移动、联通、广电等网络通讯服务商在农村地区建立互联网基站,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宽带普及率,并尽快实现提速降费,让广大农村居民能够便捷地融入互联网时代。
4.2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推行配套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政府还应推行配套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减少不必要的前置审批项目和资质认定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同时简化审批程序,为企业项目建设提供便利;并完善财税、土地、价格等相关优惠政策,保证落实到位;鼓励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5 培养与引进专业化人才的相关建议
5.1 高等院校加强电商与物流专业化人才培养
高等院校应围绕农村电商与物流发展的需要,开设专门的农村电商与物流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中既要涵盖农业基础知识,也要涵盖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相关知识,注重培养既懂农业又懂电商及物流的技术人才、商务人才或综合管理人才。职业院校则要注重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鼓励院校与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建立合作,通过开设订单班的形式,培养专项人才。
5.2 地方政府建立专门的农村电商与物流指导培训机构
各地方政府应建立相应培训机构,面向农村地区的农民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针对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重点培训电脑操作,能够学会使用互联网完成对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选购;针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重点培训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基本技能,培养农村地区电商与物流人才,从而实现农村优势资源与农业现代化对接,共同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5.3 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农村电商与物流专业化人才
各地方政府还应建立人才引进机制,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提供免息贷款和税收减免等手段激励职业院校和高校毕业生等专业化人才返乡创业,从事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活动,带动当地电子商务与物流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阿里研究院. 2015年中国淘宝村发展报告[EB/OL]. (2015-12-24)[2016-04-21]. http://i.aliresearch.com/img/20151224/20151224230229.pdf.
[2] 高少华,傅勇. 物流仍是农村电商“短板”[EB/OL]. (2016-02-23)[2016-04-21]. http://jjckb.xinhuanet.com/2016-02/23/c_135121300.htm.
[3] 汤晓丹. 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研究[J]. 物流科技,2015(11):11-13.
[4] 朱世友. 农村电商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及农村物流体系构建[J]. 价格月刊,2016(3):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