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新欧”国际班列回程货源困境及解决模式研究

2016-08-03 09:24陈伟霍倩倩林川
物流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班列重庆

陈伟 霍倩倩 林川

摘 要:“渝新欧”国际班列是连接重庆和欧洲的国际贸易及物流专线,它构筑了中国与欧洲经济、政治、文化密切交往的平台,促进了国际物流系统的完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然而,“渝新欧”国际班列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却面临着回程货源紧缺的困境,现已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掣肘。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渝新欧”国际回程班列的运行现状及回程货源困境,之后深入分析了回程货源紧缺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模式。

关键词:“渝新欧”班列;回程货源;重庆;解决模式

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Yuxin'ou is an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orridor connecting Chongqing and Europe, it constructs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platform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accelerate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system, is significant support and basis for“The Belt and Road”construction, which is regard as a“modern silk road”. Nevertheless, in the present practice of running, the“Yuxin'ou”international lines are faced with a dilemma—insufficient back-haul supply,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triction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Yuxin'ou”international lines. In this paper,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are made for the insufficient back-haul supply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status of operation of return lines, and some resolution modes as well as policy idea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Yuxin'ou”lines; back-haul supply; Chongqing; resolution mode

0 引 言

“渝新欧”是连接重庆与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是由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波兰和德国六国以及这些国家的铁路部门和重庆市政府七方强强联手,对原新欧亚大陆桥现有铁道路线进一步优化组合所打造的国际贸易与物流大通道,是重庆市响应我国重大战略举措——向西开放,服务于自身外向型经济发展需要所开辟的一条中国内陆直通欧洲的国际物流交通干线。其线路起点为重庆市团结村,途经达州、安康、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到达我国边境阿拉山口出境,进入哈萨克斯坦,再穿越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终抵达德国杜伊斯堡,全程共11 197公里。“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因其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等特点,现已成为我国出口商品运往欧洲各国新的战略贸易通道,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对于加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已驶入“快车道”的“渝新欧”国际班列也并非畅行无阻,其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回程班列货源紧缺问题已成为影响“渝新欧”国际班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掣肘。基于此,本文拟首先介绍“渝新欧”国际班列的运行现状及回程货源困境,之后深入分析造成回程货源紧缺的原因,最后拟有针对性地给出解决模式,以期促进“渝新欧”国际班列更好更稳定的运行。

1 “渝新欧”国际班列运行现状及回程货源困境

“渝新欧”国际铁路班列于2011年3月19日正式开行,现已成功运行5年多,2014年实现常态化运行。截至2015年底,“渝新欧”国际班列已经累计开行490班,运输的货物达41 698箱,货值约100亿美元,班列数量、运行速度、货值和货量均稳居中欧班列首位。目前去程班列每周开行4~5班,运费从开通时的1美元箱公里降至0.6美元箱公里,仅为空运价格的五分之一,全程运行时间也缩短至13天,比海运节约20多天,是高附加值货物运输的最佳选择(以上数据来自渝新欧物流公司官网)。且“渝新欧”国际班列自开行以来,不断取得了各项突破,成为其独特的优势,如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德国合资组建的专门服务于“渝新欧”班列的渝新欧(重庆)物流公司创造了中欧铁路运输国际合作的新模式;“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采用一卡通和统一运单的通关模式建立了智能化的国际贸易运输链;“水背心”以及电子锁的研发解决了电子产品的冬季运输和货物安全问题。目前,“渝新欧”国际班列的业务范围已经覆盖到了多数省市以及港澳地区,成为辐射性最强的中欧班列,也成功吸引了世界各地投资者的目光,国际物流巨头马士基、美国普洛斯公司等均已陆续落户重庆,“渝新欧”已成为重庆进行招商引资的“王牌”。

尽管“渝新欧”国际班列运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与去程班列相比,回程班列运行状况则不甚理想。“渝新欧”班列运行后的首趟回程班列是在2013年2月正式启程的,截至2015年底,运行的490趟班次中,回程班列仅占三分之一,回程班列运作机制还很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回程货源不足这方面。目前“渝新欧”班列面临的最大难题是难以从欧洲市场揽到充足的回程货源。回程货源可以决定班列运营的成本以及盈利状况,空载率高这一问题必然会影响“渝新欧”国际班列的可持续发展,应予以高度重视。

2 “渝新欧”国际班列回程货源困境的原因分析

2.1 中欧之间货物进出口贸易不平衡。2001年,中国与欧盟决定建立全面伙伴关系,自此,双方合作不断加强,使得二者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近年来,中欧贸易额以平均每年8%的速度增长,但随着进出口贸易额的快速增长,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日益突出。中欧贸易不平衡主要包括两方面:贸易额不平衡及贸易结构不平衡。

表1给出的是2010~2015年间中欧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差额,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对欧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整体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但一直保持较大的贸易顺差。据统计,中欧平均每年陆路运输量约8 000多万吨,但多数是由中国出口到欧洲,从欧洲进口较少,这就导致“渝新欧”国际回程班列在欧洲揽货较困难。

此外,中欧之间贸易结构也不平衡(如表2所示),中国对欧洲国家的出口主要以机电产品及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且出口量大、频率高,而进口主要集中于机械类生产资料和汽车等产品,进口量少、频率低,这一特点就使得“渝新欧”国际回程班列不能被有效利用,造成集装箱“返空”。

2.2 “渝新欧”国际物流通道在欧洲各国知名度低。造成回程班列空载率高、货源不足的另一原因是“渝新欧”国际物流通道知名度较低,还未被欧洲各国大范围的了解与认可,有些国家甚至认为中国所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其本质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此外,欧洲很多企业目前还不知道中欧之间的货物贸易可以通过“渝新欧”国际班列运输,更不清楚其安全性高、运距短、速度快以及比空运便宜、比海运省时、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的特点,故其依然选择海洋运输、航空运输等传统的货运方式。即便有少数企业知晓“渝新欧”国际物流专线,且认识到这些优势,但出于风险与信誉方面的担心,也不会贸然更换货物出口运输的方式。

2.3 熟悉沿线国家商品市场的国际经贸人才匮乏。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开展,重庆、成都等西部城市为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要,陆续在各大高校开设了国际经济贸易方面的相关课程,培养了一批国际经贸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由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及教学软硬件设施相对落后,使得培养的外贸专业人才的质量普遍偏低,主要表现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较匮乏以及高校培养的国际经贸人才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对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尽管“渝新欧”国际回程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行,但在回程货源方面,缺乏一批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熟悉“渝新欧”沿线国家的商品市场状况及特点、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且能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国际贸易及物流专业人才对其进行筹划与组织,导致回程班列运力浪费,间接提高了物流成本。

3 “渝新欧”国际班列回程货源困境的解决模式研究

3.1 基于鼓励企业“走出去”及开辟线上市场的解决模式研究。《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重庆市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0.8%,已连续6年列居全国所有省市前两位。近年来,重庆市始终坚持全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化发展道路,现已形成了以电子及汽车为主的“6+1”支柱产业集群,成为重庆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目前重庆市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世界上约三分之一的笔记本电脑产自重庆,同时它也是全国最大的摩托车和汽车生产基地。但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重庆市传统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鉴于此,政府可以考虑在“渝新欧”沿线国家建立海外工业园区,通过向技术水平较高的大型骨干企业和与之相关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及各种政策保障鼓励它们“走出去”,以发挥关联企业的集聚效应,健全区域合作的价值链以及供应链。对企业而言,通过建立海外工业园区这种模式“抱团出海”,可以享受到人才、技术、资金、配套设施等全方位的服务,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将园区内企业生产或加工的部分工业品搭乘“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运回国内以满足国内进口需求。这样一来,不但缓解了中欧贸易不平衡,且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解决了回程货源不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与“渝新欧”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会更加密切,跨境电商也迎来利好。但目前我国跨境电商贸易模式还不完善,主要表现为配套的法律规范存在漏洞、通关效率低下、外汇管制等,这些弊端使得我国中小企业不愿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行交易。因此,我国要完善电子商务交易的法律法规、建立网络交易商品和交易行为的标准规范、推广跨境电商货物的全程无纸化通关、适当放开外汇管制以及加强与“渝新欧”沿线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电子商务交流与合作,从而建立健康的电子商务交易环境,以此来吸引中小企业利用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开辟线上市场,寻求供应商或消费者进行交易,进口的商品则可以为“渝新欧”回程班列提供充足的货源。

3.2 基于设立多个欧洲联络处以提高知名度的解决模式研究。目前,由于“渝新欧”国际铁路通道在欧洲国家的知名度较低,大量潜在货源还未被有效组织,如德国原装啤酒、法国红酒、波兰的肉类等。目前,重庆市物流办驻欧洲联络处还比较少,重庆市政府可主导在“渝新欧”沿线国家建立多个欧洲联络处,该联络处主要负责进行“渝新欧”国际铁路的推广和有效地组织回程货源。联络处可采取以下措施增加“渝新欧”国际铁路的知名度:(1)与欧洲各国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络处可以首先和欧洲各类大型出口企业建立联系,并与这些企业签订长期的运输代理合同,以此来树立示范效应并大力宣传,吸引其他中小型企业通过“渝新欧”国际班列进行出口货物的运输,实现欧洲各国潜在货源的充分挖掘,以加快破解“渝新欧”国际回程班列缺乏货源的难题。欧洲联络处还可以与沿线各国的行业协会、物流协会、企业协会交流接触,并联合定期举办推介会或宣传会,提高“渝新欧”国际班列的知名度。(2)实施优惠订舱策略并加强宣传。欧洲联络处可以通过制定灵活的订舱价格来鼓励更多企业选择“渝新欧”班列进行进出口货物运输,对出口货物至中国或“渝新欧”沿线国的企业,订舱越早优惠的幅度越大,还可以根据运输的货物量调整运价,价格随着货物量的增多而下降。(3)安排专业人员与各国政府进行交流。通过安排专业人员与欧洲各个国家的政府进行交流洽谈,有利于促进“渝新欧”国际铁路通道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同,从而上升为目标国的国家战略高度,进而增加其知名度。

3.3 基于培育复合型国际经贸及物流人才的解决模式研究。重庆市沙坪坝区作为“渝新欧”国际铁路的起点,科教文化是其优势资源。鉴于此,重庆市政府可以在沙坪坝区建立沙区国际学校,由重庆市政府出资设立多项“渝新欧”沿线国学生来重庆留学的重庆市政府奖学金,吸引“渝新欧”沿线国家的学生到沙区国际学校学习,学习的主要课程包括“渝新欧”国际物流问题、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知识、国际物流等,同时还可以借助沙坪坝区拥有众多高校这一教育区位优势对来渝留学生进行联合培养,竭力培养出不但了解中国国情和重庆市情、而且又熟知母国外贸商品出口市场,既精通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国际结算、国际经济合作,又具有双语或多语沟通能力的国际商务人才。与我国本土经贸人才相比,这种复合型人才的最大优势就是他们充分了解其所在国的对外贸易商品货源,并具有我们难以接触到的货源国的人脉资源。因此,建立沙区国际学校及针对“渝新欧”沿线国家留学生设立重庆市政府奖学金对于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及回程班列空载率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此外,应鼓励重庆市职业技术院校与“渝新欧”沿线国的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并鼓励掌握经贸知识的毕业生前往沿线国就业,这种人才输出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中欧贸易往来,同时有助于为“渝新欧”国际班列挖掘回程货源。

4 结 论

“渝新欧”国际班列的开通,实现了无法比拟的国际货运多式联运的优势,重庆将由此成为中国向欧洲出口商品的重要中转站,中国的物流格局因而也将逐步改变。针对“渝新欧”国际回程班列目前运行实践中面临的困境,本文认为中欧之间贸易不平衡、“渝新欧”国际物流通道在欧洲各国知名度低和熟悉沿线国家商品市场的国际经贸人才匮乏是其主要原因,建议通过鼓励企业“走出去”及开辟线上市场、设立多个欧洲联络处以及培育复合型国际经贸及物流人才的解决模式破解回程班列货源紧缺这一困境,从而促进“渝新欧”国际班列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耀华. 中欧班列的运行现状与发展对策[J]. 对外经贸实务,2015(2):91-93.

[2] 杨明强. 中欧货运合作发展构想[J]. 商业经济研究, 2015(12):42-43.

[3] 古龙高. 基于路桥通道视角的“中欧班列”优化与建设思考[J]. 大陆桥视野,2015(5):46-49.

[4] 夏文汇,耿进,宋寒. “渝新欧”国际铁路物流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 物流技术,2014(1):1-3.

[5] 张俊杰,杨利. 基于渝新欧大陆桥视角探索重庆物流业发展[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34-36.

猜你喜欢
班列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重庆非遗
在这里看重庆
“一带一路”的火车头中欧班列
“汉新欧”班列再扩容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
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抵达义乌
TWO DAYS IN CHONGQING 重庆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