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
【摘 要】教学实践和艺术实践证明,读字发声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从我国汉语的读字发音来说,至少也有五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了,其中经过了不断的改革和科学化。因此,依照读字发音的科学规律进行共鸣有理有据,有因有果。
【关键词】读字;密度;歌唱;共鸣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59-01
读字发声的科学性来自人类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演变、进化、发展、完善、科学化的过程。在汉语中,依字共鸣的典范数不胜数,如卡鲁索、帕瓦洛蒂、科来里、毕约林、盖达等世界十大男高音歌唱家,卡拉斯、萨瑟兰、普莱斯、卡伐耶等世界十大女高音歌唱家都是依字(母音)共鸣的榜样。
读字密度大,字声的响亮度就大,因而共鸣就大。读字密度小,字声响亮度就小,因而共鸣就小。在声乐教学中,听到有些学生的字声空虚、松散,没有亮音,也没有共鸣和泛音,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读字达不到一定的密度。研究发现,读字的密度首先与读字的力度有直接关系,当唇、齿、舌、牙、腭在读字时,动作迅速果断,真切有力,才能使字具有或达到应有的密度,才能字声响亮。其次,读字密度与气息有着密切关系,当气息对发音器官的阻碍达到一定冲击力(除阻)时,字声才会具有相应的密度。如果气与字不能协调一致,或者漏气、憋气,气下不去、上不来,气流强度、流量、流速都达不到应有的维度,那么,字声就会空虚、松散,有甚者还会沙哑。读字的密度在歌唱中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实与虚,另一种是圆与散。
一、实与虚
字声是结实响亮,还是空虚苍白,这就是判断读字密度的标准。怎样才能使字声结实稳固呢?首先不能似是而非、模糊不清,唇、齿、舌、牙、腭动作不能松懈无力、犹豫迟钝。要起读果断、喷发有力、弹吐真切。
其次,要气沉丹田。初学声乐的学生往往不是气沉丹田,而是抬胸抽气或拔气,致使气息浮浅,造成有气无力、有气无声的空虚字声。
怎样才能气沉丹田呢?研究结果表明,只有放松腹部,张嘴吞气,才能使气沉丹田。当气沉丹田,字声才能贯通三腔,共鸣泛音就会结实与响亮。
另外,用软腭读字,或者用软腭共鸣,都是造成字声不响不亮、暗淡空虚的原因。还有字声的结实响亮与发声位置有直接关系。教学实践和演唱实践证明, 高位的字声最响亮、最结实,穿透力比较强;低位的字声不响不亮,声音较虚,毫无穿透力。因此,读字声音响亮度较差的学生应该着重进行高位读字练习、,以此获得读字的密度,增强字声的响亮度。汉语普通话的鼻腔音字发音位置最高,是读字训练的最佳选择。如:an、en、ang、eng、ong韵母相拼的字,都是高位字。初学声乐的学生,应该每天都要进行朗读训练,当把这类字读得纯正清晰后,再把其他的字进行相似“鼻化”,这样会收到极佳的效果。正如有的人讲话全部是鼻化音一样,优美动听、魅力无穷。
二、圆与散
所谓字声“圆”,就是指字声圆润通畅;字声“散”就是不集中,无出字点,无声音共鸣,或是口腔声,或是喉音。这种散声字不是乐音,而是噪音。出现这种散的读字声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是气息浮浅,有的学生抬胸提肩抽气、拔气,气吸不下去,似乎只把气管充满,读字时又漏气,这样呼吸必然导致字声发散。其二是读字口形不正,读字时包着嘴,像口含糖球,这样读出来的字也必然发散。其三是读字时起音点很不明确,似是而非,造成满口腔里都是声音,有些歌者还误以为自己的声音浑厚、通畅。
克服字声发散,达到字声集中圆润的对策有以下几点:其一是气息要深沉,不仅气要吸得深、吸得快、吸得多,而且做到呼之即出,在气息引导下,顺着气息流出方向,把字声引向集中点而发出。这样就会避免咽腔和喉咙部分收缩或捏紧,以及偏后或偏低读字状态。其二是字音要与口形协调对应,禁止出现怪异口形。演唱实践证明,优美的口形发出优美的字声, 怪异的口形发出怪异的字声。因此,读字首先要端正口形,然后才能发出集中圆润的字声。卡鲁索指出:“许多歌者都有一种最坏的缺点,就是发出喉音或是过于靠后的声音。即使有强壮的体质和最结实的发声器官也经不住这种声音。”其三是读字起音点准确无误。歌者想要在一个字即将读出时,必须首先对那个要唱的字音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映象,这样,唇、齿、舌等发声器官也将随着自己的意识而产生“欲动状态”,甚至必须对韵母和声母的音质、音量、音色及共鸣都要有一个较为理想的预估。一定不要出现那种在歌唱时,不仅思想毫无意识,而且读字发音器官也配合不利或不恰当的现象。因此,歌者对自己所要读的字,应有一个“先知先觉”的强烈的责任心,并能主动积极和毫不犹豫地担负起应尽的义务。
在声乐演唱中,一些演唱者把追求声音共鸣摆在不适当的位置,更有甚者,为了单纯的共鸣竟不顾字音对与错,似乎除了声音共鸣,其他都无所顾忌。实际上,字声的共鸣要求具有美感性,声音大不一定具有美感,关键在字、声的谐和与泛音。当字、声谐和共鸣时,才能产生丰富圆润、优美明亮的声音。脱离字音的共鸣,充其量是一种毫无表现力的纯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