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安
2015年究竟有多少当代艺术展览呢?答案是:3590个。在一年365天中只有18天没有新的展览开幕。最多的是在3月21日那天,共有61个展览开幕。这个数字仅仅是指“当代艺术”,并不包括以油画写生、国画、书法为主的传统艺术,也不涉及以文物和古代艺术为题的欣赏和研究性展览。这种体量似一股洪流,其中蕴含着种种突破的力量。自2012年起,当代艺术市场进入降温通道。和资本的颓废相反的是,很多专业人士却认为,理性的整理带来持续良性发展的可能。当代艺术早已逐渐从被误解的不合法存在,变成一个在公共领域被强调和拓展的时代文化特色。
2016年春拍刚刚结束,这次春拍被多家分析机构看作是艺术市场触底反弹的时间节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经过2010年、2011年的井喷之后,经历了5年的挤泡沫和整理,成交市场只有最高峰时的一半以下。今年春拍的数字:上拍量、成交量均较前两年下降,然而成交金额上涨了11.6%。这一现象被解读为“缺钱”只是表面现象,“求精”成为市场风向。
另一方面当代艺术的评奖体系也呈现了一些变化:学术奖项继续扩大影响力,更加注重学术性。例如,“AAC艺术中国.年度”从多门类转为当代艺术评奖专项,不设奖金,只承诺对获奖者的宣传和推广。民间的、有独特价值观众和评价标准的评选活动不时出现,构成多元特征。国际性保持独立姿态的评选项目也进入中国并广泛开展活动。
从这些变化中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当代艺术在各种力量的拉锯中在朝向良性发展。北大历史系教授朱青生的角色既像一位见证者,参与者,也是守护者。当代艺术在中国被赋予形状的最初阶段,朱青生正在央美留校任教,敏感地接受到思潮变化的信息,九十年代中他也曾作为艺术家参与到艺术创作中,他还有一个更冷清的角色:《中国现代艺术档案》项目负责人,这项工作已经有三十年的年龄了。朱青生笑称自己已从年轻人做成了老人。
每年“中国现代艺术档案”的整理工作从元旦的零点开始。他们已经记录了一整年365天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事实。倒计时钟声落停时,他们开始梳理这些数据和档案,把这一年当中的“变量”标示出来,这些变量被记录到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中,这个听来既诗意又带历史感的工作周而复始、没有终点。它的渊源是1986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后迁至北京大学的现代艺术资料汇集工作。如今,它已扩展为一个包含档案库、年鉴和年鉴展的综合项目。
在《中国当代艺术年鉴2015》的引言中有这么一段话表明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处境和《年鉴》的一些坚持——
“编辑部一直在追问:我们的选择如何能做到不受商业影响,保持学术性?不受无孔不入的商业影响而选出真正有学术性的艺术家,是非常困难的事。现在商业活动太过蓬勃,而且艺术领域所有的商业行为都以学术的面貌出现:目前美术馆、策展人、评论家大多是受了商业委托才进入工作的。因此,现在要求比以前具备更为清明的鉴识眼力。除了要有眼力,也要跑圈子,广泛地调查研究。以我们现在的能力和资源,可能无法避免遮蔽与影响。因此我们随时保持警觉与反省,以编辑委员和学术委员的信誉和良知,尽量避免忽略对多年之后才能崛起之艺术家的记载。”
实地调查是“档案学派”的基础方法,也是为了获取“全体生态”信息,观察的维度包括作品的环境、问题意识,以及其制作的场所,艺术家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境遇、所处的经济状态、所生存的地域,以及他/她的阅读、交谈、写作、习性,其对所遭遇的社会问题的思考,包括他在思想上所受到冲击,特别是作为一个艺术家以其天赋对这些冲击做出的超常的反应。这些都作为一个作品的整体而显现出来,不能仅仅解释为一个“点子”,或是一次偶然的效果。这样,就把艺术家的历史与他的处境和存在结合起来,使得档案变成对事件、人物、文明和生态的呈现。
《年鉴》依照一套标准从这些档案中筛选出100多位艺术家进行收录,并且利用一个展览对他们表达着变量的作品进行展示。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个展览则是观看中国当代艺术的另一种角度。
蔡国强《天梯》 行为
福建泉州惠屿岛海边,6月15日清晨4点49分,历时约2分30秒。 2015
它是蔡国强为百岁祖母的生日献上的一份特殊礼物——天梯。然而作品入选的理由并不是作品本身,而是其传播方式。 这个仪式被围观群众用手机记录并在网络传播,曾在美国大选期间的选战中被插播。这种现代的媒体在现代政治生活中蔓延,并且把一个文化现象展现在多文化的穿插之中,是当代艺术实验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王光乐《150621》布面丙烯 2015
作品由北京公社提供
王光乐的作品是一种超写实绘画,年鉴编委将他视为第三抽象的表达。第三抽象有两个方向, 一种是在人为的抽象痕迹中灌注生存的意志和愿望,另一种是对于人的意志和愿望的绝对的排斥,用绘画摹仿物体的抽象外表本身。王光乐的作品就是第二种方向的杰出实验,技术问题演变为一个哲学问题。
方力钧 《2015夏》陶瓷 44x46x32cm 2015
方力钧作为一位资深的艺术家,其艺术的风格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但是对于成为标志的艺术家,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在与自己的作品不相关的方向,甚至是相反的方向和相异的方向上继续做出探索。这样的探索已经让人等待了很多年,2015年,它终于又一次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从成熟的、成名的艺术家的每一个探索中都能够看出他们的凝重、深厚、承载与不间断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在方力钧一贯的题材中本来具有,所不同的是他引发的观众的感觉。一个艺术家从野性、自我嘲弄和嘲弄社会的惯性中突然自我疏离开来,变其作品为优雅并切入人心。
陶辉《谈身体》 单频道高清录像,彩色,有声 345 2013作品由艾可画廊提供
陶辉选取的角度总是与人们观看的日常角度有较大的距离,这个距离在于其他人从来不会想象会有这样的一个角度来针对此种问题,却又不得不沿着艺术家所设置的这个角度来针对问题,从而改变了问题的观察方法和理解方法。这就是艺术家想通过艺术带给他人的一种特别的进入世界的方式。
林科《看01》 影像 0345 2015作品由杨画廊提供
林科是2015AAC艺术中国的年度青年艺术家。1984年生于浙江温州。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自2010年起,林科持续创作了一系列难以被归类的作品,有的是用电脑录频软件创作的影像行为记录作品,有的是与电脑界面相关的摄影作品。他的作品“轻”到没有历史负担也无意识形态传达,但轻巧幽默,互联网时代的心理体验被召唤出来,让人熟悉又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