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伟
(1. 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2. 湖北大学 教务处, 湖北 武汉 430062)
“985工程”学校现任校长个人特征研究
李中伟1,2
(1. 武汉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2. 湖北大学 教务处, 湖北 武汉 430062)
摘要:文章对39位“985工程”学校校长基本情况、教育与学术背景、任职情况进行分析发现,39位校长中,几乎全是男性、汉族和中共党员,平均年龄57岁,平均任职年龄53岁,主要来自东部和中西部中小城市,拥有院士等名目繁多的人才头衔,全部毕业于国内外名校、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职称,均为博士生导师,多数是本校校友,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理工科类居多,提拔升任是最主要的选任方式,多为副部长级别,多人身兼行政职务。通过对39位校长个人特征分析,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加大女性大学校长选拔和任用力度、重视少数民族大学校长的培养和储备、促进大学校长学科研究转型、扩大大学校长选任视野、回归大学校长选任本真、加快大学校长职业化进程大学校长选择任用的六条建议。
关键词:“985工程”学校;大学校长;个人特征
作为高等学校的灵魂,大学校长是办学的旗帜和治校的舵手,对外履行法定代表职责,对内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985工程”学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塔尖和标杆,扮演着榜样示范角色,发挥着引领带动作用。因此,研究分析“985工程”学校校长的个人特征,对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选取2016年1月24日在任的“985工程”学校39位校长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基本情况、教育与学术背景、任职情况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据此提出大学校长选任的政策建议。数据来源主要为各高校网站“现任(学校)领导”或“师资(人才)队伍”等栏目,具有权威性。少部分补充的内容来自于对大学校史的查询和相关网站的搜索,并经过反复比较筛选,确保信息客观真实。
一、 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年龄、籍贯和政治面貌等,反映出大学校长的人口学特征。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39位“985工程”学校校长基本情况
(续表1)
学校名称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岁)籍贯政治面貌大连理工大学郭东明男汉族1959.04(57)河南温县中共党员东北大学赵 继男汉族1959.02(57)吉林蛟河中共党员吉林大学李元元男汉族1958.10(58)广东梅县中共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周 玉男汉族1955.07(61)黑龙江五常中共党员复旦大学许宁生男汉族1957.07(59)广东澄海中共党员同济大学裴 钢男汉族1953.12(63)辽宁沈阳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张 杰男汉族1958.01(58)山西太原中共党员华东师范大学陈 群男汉族1964.04(52)江苏宜兴无党派南京大学陈 骏男汉族1954.11(62)江苏扬州中共党员东南大学易 红男汉族1963.04(53)重庆万州中共党员浙江大学吴朝晖男汉族1966.12(50)浙江温州中共党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万立骏男汉族1957.07(59)辽宁新金中共党员厦门大学朱崇实男汉族1954.12(62)福建建瓯中共党员山东大学张 荣男汉族1964.02(52)江苏淮安中共党员中国海洋大学于志刚男汉族1962.10(54)山东莱阳中共党员武汉大学李晓红男汉族1959.06(57)重庆合川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男汉族1955.12(61)湖北洪湖中共党员湖南大学段献忠男汉族1966.10(50)湖南冷水江中共党员中南大学张尧学男汉族1956.01(60)湖南澧县中共党员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杨学军男汉族1963.04(53)山东武城中共党员中山大学罗 俊男汉族1956.11(60)湖北仙桃中共党员华南理工大学王迎军女汉族1954.07(62)河北唐县中共党员四川大学谢和平男汉族1956.01(60)湖南双峰中共党员电子科技大学李言荣男汉族1962.07(54)四川射洪中共党员重庆大学周绪红男汉族1956.09(60)湖南南县中共党员西安交通大学王树国男汉族1958.10(58)河北献县中共党员西北工业大学汪劲松男汉族1964.04(52)重庆万州中共党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其信男汉族1962.08(54)甘肃景泰无党派兰州大学王 乘男汉族1957.10(59)湖北武汉中共党员
39位大学校长中,从性别来看,仅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1人为女性,男性校长占据绝对优势,也许是因为传统女性的角色要求和价值定位影响束缚了我国大学女校长的产生。从民族来看,仅中国农业大学柯炳生1人为满族出生的少数民族校长,汉族校长占据主体地位。这可能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来源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够合理、年轻干部数量偏少等问题有关。从年龄来看,大学校长的平均年龄为57岁,处于“正当年”时期。其中,年龄最大的是出生于1953年、即将年满63岁的同济大学校长裴钢;而同为50岁的两位“66后”校长——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和湖南大学校长段献忠,则是目前“985工程”学校中最年轻的校长。从籍贯来看,其共涉及17个省市。其中,湖南籍的有5人,山东、重庆籍的各有4人,河北、湖北、江苏、辽宁籍的各有3人。这7个地区共产生了25位大学校长,占到全部“985工程”学校校长的64%。尽管“985工程”学校多数分布在北京、上海等地,但大学校长却主要来自东部其他地区和中西部较发达地区,但大多出自中小城市。湖南、湖北两省共输送了8位大学校长,称得上是“惟楚有材”。就籍贯与任职高校所在地的关系而言,在本省高校任职的有9人,大多数校长属异地任职,符合干部交叉任职要求。从政治面貌来看,只有2位大学校长为无党派人士,其余全为中共党员且兼任党委副书记,体现出党在高校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既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把握高校的领导权、管理权,又有利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办学自主权。
二、 教育与学术背景
(一) 教育背景
教育背景主要包括最高学位获得学校、是否为所任学校校友、取得最高学位及博士后经历、所获学位的学科门类和海外合作交流经历等,反映了大学校长的学校文化传承、学缘关系(读书、就业)、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学科专业背景以及国(境)外学习(求学、留学、访学)、研究和工作(教学、科研、管理)经历(见表2)。
表2 39位“985工程”学校校长教育背景
(续表2)
学校名称姓名毕业学校是否校友学位及博士后经历学科门类海外经历东南大学易 红清华大学是博士工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名誉博士浙江大学吴朝晖浙江大学是博士工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万立骏日本东北大学是博士工学日本东北大学博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研究员,日本北海道大学客座教授,日本东北大学助理教授厦门大学朱崇实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是博士经济学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大学博士,美国富布赖特学者,波士顿大学法学院和哈佛大学法学院进修山东大学张 荣南京大学否博士理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合作研究中国海洋大学于志刚中国海洋大学是博士工学德国汉堡大学访问学者武汉大学李晓红重庆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否博士工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培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同济大学是博士管理学湖南大学段献忠华中科技大学否博士工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访问教授中南大学张尧学日本东北大学否博士工学日本东北大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教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杨学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是博士工学中山大学罗 俊中国科学院是博士理学华南理工大学王迎军华南理工大学是博士工学日本姬路工业大学客座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四川大学谢和平中国矿业大学否博士工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英国诺丁汉大学名誉博士学位,美国犹他大学客座教授,英国皇家学会客座研究员,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客座教授,德国汉诺威大学客座教授,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客座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李言荣中国科学院是博士、博士后理学德国卡尔斯鲁厄国家科研中心客座研究员,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访问教授重庆大学周绪红湖南大学否博士工学西安交通大学王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否博士工学法国巴黎国立高等工艺学院高级访问学者西北工业大学汪劲松清华大学否博士工学美国密西根大学访问学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其信中国农业大学否博士农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合作研究,加拿大温尼伯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兰州大学王 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否博士、博士后工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伊利诺大学博士后
毕业学校只统计最高学位获得学校。39位大学校长中,就博士学位而言,毕业于国内高校的28人、国外高校11人,含2位国内外联合培养博士。国内高校是培养和造就大学校长的主体。就学校本身而言,所有校长都毕业于国内外的著名学府,说明名校毕业是担任“985工程”学校校长的重要条件。另外,39位大学校长中,至少有20位曾在本校学习(具有至少一个本校的学位)或工作过,部分甚至从未离开,可认定为是本校校友。多数高校由校友执掌,他们对学校有更深的感情,对学校的情况更熟悉、更了解,更有利于管理和实施。但近50%的校长没有所任职大学的任何背景,这也印证了大学在选拔校长时应“不问出处”,唯德才是举。
这里学位指的是大学校长所获得的最高学位。39位大学校长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至少有8人还从事过博士后研究。大学校长的学问水平已臻顶峰,同时也表明具有博士学位已成为“985工程”学校校长的基本条件。从学科门类来看,根据所获得的最高学位,人数最多的为工学,有22人,占一半以上;其次为理学,有10人,占四分之一以上;后面依次为经济学3人、农学2人、哲学和管理学各1人;其他几个学科如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医学、军事学、艺术学等人数为零。“985工程”学校基本上都是理工科背景的大学校长,人文社科类的大学校长凤毛麟角。大学校长学科结构单一、布局失衡,这是我国特殊发展阶段的特殊现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高等教育为配合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将主要力量投向理工学科。这种做法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另一方面也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了“重理轻文”的社会现象。我国现任的大学校长接受高等教育的年代正好处于这样的历史时期,因此,目前“985工程”学校校长的学科背景仍然是以工科为主,体现了时代特征。
海外经历主要指海外学习(留学、访学)或工作(教学、科研)经历。据初步统计,至少有30位以上的大学校长有过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其中包括进修,攻读博士学位,授予名誉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被聘为研究员、客座教授、访问教授、助理教授、荣誉教授,作为访问学者(高访学者)等等,实质性进行教学(讲学)与合作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使得纯粹的“本土化”大学校长很少。大学校长大都接受过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熏陶和教育方式的训练,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
(二) 学术背景
学术(职业)背景主要包括职称、是否博导、是否院士和人才项目等,代表了大学校长的学术水平和职业水准,具体内容见表3。
表3 39位“985工程”学校校长学术背景
(续表3)
学校名称姓名职称是否博导是否院士人才计划复旦大学许宁生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同济大学裴 钢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张 杰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华东师范大学陈 群教授是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南京大学陈 骏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东南大学易 红教授是否“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浙江大学吴朝晖教授是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万立骏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厦门大学朱崇实教授是否山东大学张 荣教授是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海洋大学于志刚教授是否武汉大学李晓红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段献忠教授是否“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南大学张尧学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杨学军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罗 俊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王迎军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谢和平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电子科技大学李言荣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重庆大学周绪红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王树国教授是否西北工业大学汪劲松教授是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其信教授是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兰州大学王 乘教授是否
选拔学术权威执掌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惯例。从职称来看,39位大学校长全部为教授(研究员),具有正高职称成为大学校长的必备条件,体现了教授治校的大学理念。与之相应的是,39位大学校长均为博士生导师,肩负繁重管理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从人才项目或工程来看,39位大学校长中,有21位是院士。其中20位是国内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为9人和11人。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5位国内院士校长身兼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同时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这表明“985工程”学校校长是我国科技界的精英,是各自专业领域的翘楚。在32所副部级高校中,有13位大学校长不是院士,而作为正厅级的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李言荣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不是院士并不代表他们不是学术明星。据初步统计,至少有9位大学校长是“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7位大学校长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位大学校长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位大学校长是“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几乎所有的大学校长都入选了各级各类人才工程,拥有炫目的头衔。大学校长是在先成为知名的教授和著名的科学家之后才被推上大学校长职位的,成为学术领域的杰出人才是出任“985工程”学校校长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的大学校长属于党政领导干部序列,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特别是在人才集聚和知识创新高地的高校担任校级领导职务,更应该达到相应的学历学位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要求。另一方面,在人们的心目中,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自然应该是专家学者当家,也就是说应该是学术造诣最深的人来担任校长,才能彰显学校的实力和水平。所以,大学校长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背景,拥有高级职称,甚至是某一领域的知名专家或著名学者。
三、 任职情况
任职情况主要包括任职时间、任命方式、行政级别和社会兼职等,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大学校长的身份和地位,具体内容见表4。
表4 39位“985工程”学校校长任职情况
(续表4)
学校名称姓名任职时间(年龄)任命方式行政级别社会兼职哈尔滨工业大学周 玉2014.06(59)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提拔升任副部级复旦大学许宁生2014.10(57)中山大学校长平级调任副部级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同济大学裴 钢2007.08(54)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提拔转任副部级上海市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张 杰2006.11(48)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提拔转任副部级中共十八大代表,中共第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陈 群2012.07(48)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提拔升任正厅级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第十届政协委员南京大学陈 骏2006.05(52)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提拔升任副部级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东南大学易 红2006.06(43)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提拔升任副部级浙江大学吴朝晖2015.03(49)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提拔升任副部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万立骏2015.03(58)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和中国科学院分子科学中心主任提拔升任副部级中共十八大代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厦门大学朱崇实2003.05(49)厦门大学副校长提拔升任副部级山东大学张 荣2013.10(49)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提拔升任副部级中国海洋大学于志刚2014.07(52)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平级转任正厅级武汉大学李晓红2010.12(51)重庆大学校长平级调任副部级中共十八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丁烈云2014.06(59)东北大学校长提拔升任副部级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大学段献忠2016.01(50)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平级调任正厅级中南大学张尧学2011.11(55)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提拔转任副部级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杨学军2011.07(48)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提拔升任副大军区级中共十七、十八大代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罗 俊2015.01(59)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提拔升任副部级华南理工大学王迎军2011.12(57)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平级转任正厅级中共十八大代表四川大学谢和平2003.06(47)中国矿业大学校长提拔升任副部级中共十七大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续表4)
学校名称姓名任职时间(年龄)任命方式行政级别社会兼职电子科技大学李言荣2013.04(51)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提拔升任正厅级中共十七大代表重庆大学周绪红2013.06(57)兰州大学校长平级调任副部级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学王树国2014.04(56)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平级调任副部级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工业大学汪劲松2013.01(49)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提拔升任副部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其信2011.01(49)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提拔升任副部级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十一届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席兰州大学王 乘2013.06(56)河海大学校长提拔升任副部级
39位大学校长中,平均任职年龄为53岁,比平均年龄小4岁,表明其任职时正处于干事创业的巅峰期。其中,任职时年龄最大的是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已经年满60岁;而东南大学校长易红则是任职时最年轻的“985工程”学校校长,其就任时年仅43岁。任职时50岁及以下的有11人,60岁及以下的有27人。近70%的大学校长是在51—60岁之间出任大学校长,表明我国大学校长都是在经历了教育和工作的重重考验与磨砺之后才在年过半百之时成为高水平大学的校长。
大学校长的选拔任命工作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相关部委统筹安排。目前,国内大学校长以校内直升与外部空降两种任命方式为主。此外,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回调任命,文章将其细分为平级调任(高校间交流)、平级转任(书记转任校长)、提拔升任(高校间晋升)和提拔转任(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人员升任高校校长)等几种主要选任方式。其中,属于平级调任的为8人,平级转任的为2人,提拔升任的为24人,提拔转任的为5人。提拔升任占62%,是最主要的大学校长选任方式。多样化的选任形式,有利于大学校长之间的交流任职。目前,“985工程”学校还没有试点“公开招聘”这一选任方式。39人中,属于校内直升的为12人,书记转任校长的为2人;属外校晋升的为12人,交流的为7人,跨系统的为6人。来自校外的大学校长超过大学内部产生的大学校长,有利于不同高校、部门间的交流与和合作。这其中,由校长升任(含调任)的为13人,书记转任的为2人;由常务副书记或副书记升任的为3人;由常务副校长或副校长升任的为16人(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此前兼任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副校长升任校长,成为大学校长最主要的后备来源。39位大学校长中,有部分校长有一定的“政界”经验,曾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其中,有3位直接由政府官员转任大学校长。从政界到学界,有利于密切高校与政府的关系,拓展大学的办学资源和空间。中国科学院系统产生了3位大学校长。有2位大学校长由该校党委书记转任。书记转任校长,有利于保持学校的改革稳定发展,推进办学理念、政策的延续实施。中科院系统专家出任大学校长,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学科实力和学术水平,体现了双向交流的协同观念。
大学校长是有一定行政级别的。大学校长的行政级别来源于所在高校的行政级别,副部级大学的校长相应的也就是副部长级干部,这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种特殊现象。39位“985工程”学校中,有32所高校的行政级别为副部级。因此,这32位大学校长的行政级别明确为副部长级(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杨学军为副大军区级,2013年8月被授予中将军衔,为中国首批“60后”中将),享受副部长级待遇,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直接管理和任命。在校长换届大会上,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般都出席并宣布。另外7所“985工程”学校校长由教育部管理和任命,其行政级别为正厅级。32位副部长级大学校长中,有4位“985工程”正厅级大学校长(常务副校长)升任“985工程”副部级大学校长,有3位非“985工程”正厅级大学校长升任“985工程”副部级大学校长,有6位“985工程”副部级大学校长平调“985工程”副部级大学校长,折射出不同的晋升路径。
不少大学校长身兼社会行政职务。据初步统计,39位大学校长中,有5人现任或曾任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其中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连任中共第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目前还没有中央委员出任大学校长。有8人现任或曾任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其中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杨学军连任中共十七、十八届代表。有13人现任或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含常委),其中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连任第10届、11届、12届全国人大代表。4人现任或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含常委),其中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同时担任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3人现任或曾任中共省级代表大会代表,4人现任或曾任省级人大代表(含常委),5人现任或曾任省级政协委员(含常委)。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同时当选政协第11届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席。这些大学校长活跃在当今政坛,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出谋划策、摇旗呐喊,功不可没。
四、 选任建议
按照“两家”(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要求和“五好”(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标准,选好配强高校领导干部特别是校长,至关重要[1]。根据上述对“985工程”学校校长的个人特征分析,文章针对性地提出大学校长选拔任用的六条建议。
(一) 加大女性大学校长选拔和任用力度
知识女性是社会文化的解语者,她们具备特有的气质和独有的魅力。在历史上,女大学校长人数虽然屈指可数,但其业绩丝毫不逊于男性同行。在当代中国,女性校长撑起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据统计,39所“985工程”学校中,共有42名女性校级领导,平均每所“985工程”学校都至少有一位女性校长[2]。她们以卓越的女性领导力带领她的大学,依凭倔强而优美的姿态穿越时代的隔阂,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必须清醒地看到,这并未改变女性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高校中正职女校长数量太少。由于社会角色的不同,女性校长天生的母性特点使其具备更强的协调能力,善于与人沟通,更愿意培育和帮助他人。随着国家的前进和时代的嬗变,要继续倡导教育管理的性别平等,下大力气选拔和任命一批可堪大任的女性大学掌门人,以其温柔、智慧和学识领导与支持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在促进女性教育和女性领导力发展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二) 重视少数民族大学校长的培养和储备
少数民族大学校长是大学校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着眼于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长远发展需要,加快推进民族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吸引和凝聚各类人才投身高等教育特别是民族高等教育事业;通过大力提高少数民族大学校长整体素质,大胆选用优秀少数民族大学校长,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的少数民族大学校长。
(三) 促进大学校长学科研究转型
“985工程”学校中,没有一所大学的校长修习的是教育学学科。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大学校长在教育理论掌握上的先天不足,也是难以产生有影响的教育家的重要原因之一。高等教育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但总体上,我国的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滞后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现有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尚未完全凸现和充分释放。大学校长作为高等院校的主要治理者,必须开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院校研究,学习怎么样办学治校,了解人才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与科学研究规律。这不仅可以丰富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而且也会使自己的办学治校实践更加科学,进而更好地履行大学的各项职能。不管谁担任大学校长,在职位上必须将教育管理视为自己的专业,进而坚定这种专业态度、学习这种专业知识、增强这种专业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学校办学质量,不断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需求。因此,我国要大力促进大学校长学术转型,使其努力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者。
(四) 扩大大学校长选任视野
一方面,校长是否具有任职学校的教育或职业背景是能否任职该大学的重要考量。校友是大学的重要资源,让“根正苗红”者出任大学校长有助于校长与任职高校的相互了解和便利沟通。但作为局内人,校友出任本校校长,缺乏必要的冲突和动力,难以突破和超越本校的历史传统、人文环境去理解和识读大学,可能会妨碍学校的改革与创新。在各有利弊得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做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他适合、胜任,校友、非校友均无不可。另一方面,学术无国界,要加大从海外引进和选聘大学校长的力度。无论是想要成为著名大学未来的校长,还是想要使现在所执掌的著名大学在国际化进程中发展壮大,国际化都是大学校长必然的选择和现实的需要。
(五) 回归大学校长选任本真
自20世纪90年代始,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模式逐渐定型。有院士的大学,院士出任校长天经地义;没有院士的大学,至少也得选个博士生导师或者教授来当校长。院士是大学校长的重要来源和理想目标,但在各类人才竞相涌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下,却不应是唯一来源。我国要优化遴选标准,建立资格制度,规定国家对大学校长的基本要求和获得大学校长工作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除《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外,大学校长还必须熟悉高等教育规律和高校办学特点,拥有丰富的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经历和有效的学校管理经验。我们要通过逐步淡化大学校长的学术色彩,不断强化大学校长的学校治理实践,突出大学校长的办学治校职能。其实,早在2011年底,我国首次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东北师范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校长时,教育部就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熟悉高等教育规律,有较丰富的办学治校经验”[3]都是清晰在列的必备条件。以往大学校长多从学术精英中选拔的方式正在逐渐改变,大学校长需从学术权威中选拔的固有观念已被淡化,大学校长正在逐渐淡出学术群体,而具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逐渐成为大学校长选任的重要条件,这无疑是选任制度的一种本质回归。
(六) 加快大学校长职业化进程
集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三种角色于一身的大学校长,是一种特定的职业类别,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从大学校长的岗位性质看,并不要求校长一定是一流的学者,而更要求校长具有懂教育、会管理、能活动等方面的素养。纵观中外高等教育史,对大学发展影响最大并被历史所认可的校长,是那些真正懂教育、拥有教育情怀、并将办学治校作为专业一样进行研究与实践的人。《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高校领导任职期间要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工作,党委书记和校长一般不担任科研项目主要负责人”[4]。与之相应的,是要逐步取消大学校长的行政级别,开展大学校长任期全职化试点,着力培养和打造潜心从事管理和服务的教育家型大学校长。种种迹象表明,大学校长“职业化”的轮廓正日渐清晰。在普遍博士化、教授化、博导化的形势下,大学校长只有真正爱教育,把教育作为一项毕生的事业;只有真心爱师生,把促进学生的成长、满足教职员工的诉求作为工作最大的目标,才能有效提高办学治校能力,成为大学发展战略的规划者和设计者、大学内部改革的推动者和支持者、现代教育和管理理论的研究者和创新者,进而成为一位与大学发展历史同在、与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同在的教育家型校长[5]。
参考文献
[1]程斯辉.新中国著名大学校长[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9.
[2]教育部:平均每所985高校都有一位女校长[EB/OL].(2014-09-07)[2016-03-26].http://news.sina.com.cn/c/2014-09-07/043930806030.shtml.
[3]教育部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公告[EB/OL].(2011-12-22)[2016-03-26].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1-12/22/content_981817.htm?div=-1.
[4]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EB/OL].(2015-05-04)[2016-03-26].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49/201505/186927.html.
[5]程斯辉,李中伟.大学校长的立场:“学科型”与“学校型”校长之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4):3-9.
(责任编辑马双双)
doi:10.13316/j.cnki.jhem.20160614.006
收稿日期:2016-04-02
基金项目: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116275053)
作者简介:李中伟,博士研究生,湖北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从事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16)04-0032-12
A Study on the Personal Traits of In-Service “985 Project-Sponsored” University Presidents
LIZhongwei1,2
(1.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2.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China)
Abstract:Among the 39 “985 project-sponsored ”university presidents in this study, nearly all of them are male from Han nationality, and members of China Communist Party. Their average age is 57, with 53 as their average age of taking office. They are mostly from small or medium cities of east and mid-west China, and possess a variety of tittles including academician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or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They graduated from famous universities in China or abroad with doctoral degree and professorship. All of them are supervisors of doctoral candidates. Most of them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ies in which they work as president, majoring mainly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ave working or studying experience abroad. They are promoted by the decision of the upper authority, and positioned as in equal to vice-minister, and most of them work as governing leaders as well. By studying the personal traits of these university president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6 suggestions as follows: making more efforts to select and appoint female university presidents; 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ng and storing of university presidents from minority groups; promoting university president discipline transition; broadening the horizon of appointing university presidents; returning to the origin of appointing university presidents; 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university presidents.
Key words:“985 project-sponsored” university; university president; personal traits
网络出版时间: 2016-06-14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74.G4.20160614.1604.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