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国娟
广东省电器电子类“城市矿产”资源回收现状与对策分析
文/李国娟
随着社会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变革,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快速膨胀与有限自然矿产资源难以为继的矛盾日益凸显。在自然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的同时,全球80%以上可工业化利用的自然矿产资源,已从地下转移至地上,并以“垃圾”形态堆存在人类周围,“垃圾”总量高达数千亿吨,并以每年100亿吨的数量逐年增加。这些“垃圾”若不加以利用将成为真正的垃圾,而实际上,这些“垃圾”蕴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各种金属、橡胶、塑料等,是一种亟待开发的“城市矿产”。作为“城市矿产”资源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是最贴近人类生活的“城市矿产”资源。
我国电器电子行业发展迅猛,电器电子产品在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必需品。而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生命周期愈来愈短,报废周期也逐渐缩短。以电视产品为例,1958年中国制造出第一台电视机,1970年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诞生拉开中国彩电生产序幕,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934万台,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城镇居民电视机覆盖率达到百分百,到2015年我国彩色电视机产量已高达14475.7万台。电器电子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以及覆盖率的提高,意味着电子垃圾的数量将以几何形式递增。电器电子产品主要由塑料基体、电子元器件、线路板等构成,含有金、银、铜、铬、镉、铅、汞等有价金属,极具回收价值,这些元素若处置不当,将与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等有毒有害有机物一起成为新的污染源,造成土壤、水体及大气严重的污染。
因此,如何科学回收处理电器电子产品类“城市矿产”,避免二次污染,同时高效、绿色环保分离回收有价组分,实现废弃电子产品无害化、资源化循环经济,已成为考验人类生存智慧的现实难题。本文详细分析广东省“城市矿产”中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及回收现状,为我省废弃电器电子类“城市矿产”资源无害化、资源化回收利用提出政策建议。
1.1 广东省电器电子产品生产现状
广东省是我国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大省,2010-2015年广东省电器电子产品产量如表1所示,同时也是电子垃圾的主产区。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2亿台电器电子产品报废(包括“四机一脑”即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而我省每年报废“四机一脑”产品大约1500万台,占全国报废量的20%,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大省。
表1 广东省2010-2015年电器电子产品种类与产量(万台)
1.2广东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现状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很大部分来源于社区居民,但由于他们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方式不了解,不懂如何通过正规渠道处置,导致我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主要以个体作坊式为主,物资回收公司回收和零售商、制造商回收为辅。截止至2015年底,我省具有废弃电器电子定点回收资质只有6家,这6家企业的理论处理能力达1050万台/年,但该6家企业年处理量仅为600万台,其中通过物资回收公司回收的电子垃圾占全部回收量的10%,个体“散户”回收高达百分之六七十。这种情况下,个体作坊式一方面抬高正规企业回收的成本,另一方面改变废弃电子垃圾流向,存在较严重的环境风险。所以,形成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专业处理机制,建立有效的回收体系迫在眉睫。
2.1回收渠道不规范、多数处置企业无危废处理资质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渠道主要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家电以旧换新、由家电制造商统一回收旧家电、大宗回收机构、个体回收及其他渠道,由于回收渠道多样,回收后流向分布不均衡、不透明,导致回收拆解后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广东省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企业众多,仅清远市就有25家废五金定点加工利用企业和4个聚集区,1327家从事电子垃圾拆解的散户,汕头市贵屿镇从事电子废弃物拆解单位数量超过3000余家,主要以散户为主。目前,广东省绝大多数回收处置企业或个体作坊无危废处理资质,只有佛山市顺德鑫环保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广东赢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清远市东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汕头市TCL德庆环保发展有限公司、茂名天宝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广东华清废旧电器处理有限公司、惠州市鼎晨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少数大型综合回收再生企业具有危废处理资质。
2.2严重危害环境
电器电子产品中主要含有铜、镉、铅、金、银、铟、镓、汞、铝、锡、铁等,金属含量高达10%-60%,是循环经济的一种人造富矿资源,极具回收价值。同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对人类健康及自然环境也造成了潜在的危害,若不能有效环保的管理与处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将产生严重危害。一方面,电器电子产品含有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如铜、镉、铅、铟、镓、汞等,若处理不当,渗透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造成土壤及地下水中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进而通过食物和水进入人体,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电器电子产品中的聚氯乙烯塑料部分,如不能妥善处理而采取简单的填埋或焚烧时,会造成土壤及大气的二次污染,甚至会产生有毒有害的致癌物二噁英的产生,不利于自然生命的健康和生态文明建设。此外,多溴联苯醚(PBDEs)如五溴联苯醚、八溴联苯醚、十溴联苯醚等溴化阻燃剂,因其价格低廉、工业性能优越而被普遍应用于电器电子产品产业中,多溴联苯醚具有严重的生物毒性,可导致内分泌紊乱,具有神经行为毒性及致癌性等,已引起社会的日益关注。
2.3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一方面,在立法方面,缺乏专项立法,监管主体不明确。广东省尚未颁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监管的相关地方性法规,主要参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实施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在监管方面经历了“从放任到整顿、从无序到逐步规范”的发展阶段,初步建立了6家大型正规电器电子废弃物拆解回收企业,虽初有成效,但省内五分之三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仍流向个体手工作坊,流入地下回收工厂,导致正规拆解企业严重“吃不饱”,其只能从个体户或者物资回收公司回收,抬高了企业成本,恶性循环后严重影响正规废弃电器电子处理企业生存。
另一方面,现有法规的可操作性低,责任主体不明确。首先,国家和相关部委制定的法律法规尚无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专门规定的高层次国家层面法律,只有如工信部制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部门规章,当这些规章与其他高层次法律法规相冲突时,将很难得到有效适用。此外,现有法律规定没能构建一套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制度,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备,经济激励条款缺失,法律实施效果差,法律主要是从原则性上进行规定,具体实际操作性规定很少,许多条文仅是一种宣示性条文,在实践运作中缺乏可操作性和强制力,从而使废弃电气电子产品管理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制约了废弃电气电子产品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2.4企业规模偏小且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广东省电器电子废弃物的回收主要集中在前期拆解,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拆解技术和拆解装备科技水平不高,只有少数可实现资源化利用。主要分离手段为人工拆解、物理分离、化学分离等,利用人工分拣、机械破碎、磁选、重选、风选、负压吸收与化学溶解等手段回收有价组分,但与欧美、日本等西方国家相比,电器电子废弃物处理水平和处理能力都存在极大差距,尤其是配套的环保工艺和设备比较落后,如在拆解电视机壳时,大型回收企业采用了负压吸收装置,可将机壳中的粉体物料直接负压吸收分离,显著改善了操作环境,但中小回收企业及个体作坊环保意识及设施不足,采用非正规方式处理电器电子废弃物,致使更容易产生废水、废气、废渣而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3.1建立电器电子废弃物管理体系,加强政策引导
广东省是我国本土电子垃圾及进口电子垃圾的主要聚集地,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改革先锋,广东省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立法依据,制定适合广东省实际的废弃电气电子产品绿色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规,以法律手段有效解决我省日益严重的电器电子循环利用问题,协同解决环境保护、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之间的矛盾,使我省的电气电子产业走出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以循环经济立法为指导思想,以“延伸生产者责任”为管理电气电子废弃物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以法律手段为依据、以行政手段为保障、经济手段为杠杆、技术手段为基础,构建完善广东省地方性电气电子废弃物管理体系和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我省电器电子循环经济产业的健康发展。3.2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综合回收技术水平
着重构建电器电子等“城市矿产”资源清单数据库及生命周期评估体系,建立“城市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系统动力学决策模型,揭示“城市矿产”资源的代谢特征和资源回收潜力,为电器电子等“城市矿产”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提供重要依据。鼓励相关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进行电器电子等“城市矿产”资源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研究方面进行合作,开发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及关键装备,提高综合回收技术水平,开展电器电子“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预判拆解、分离、加工等环节可能产生的废气、废渣、废水污染,集中处理“三废”防止二次污染源的产生,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废物管理目标。
3.3加强宣传教育、制定奖惩机制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工具,对基层社区居民、学校普及电子垃圾相关知识,设置电器电子废物回收点,回收公司按照回收点情况给予居民一定的奖励,引导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对于电子废弃物循环经济中各环节的自然人或企业,应遵循“受益者分担”原则进行责任分担,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将生产者对产品的有形责任或经济责任延伸到产品生命周期的消费后阶段,承担起经济责任、行为责任和信息责任。并以此为基本原则制定法律法规,建立“谁污染,谁追责,谁污染,谁付费”的监管和惩罚制度。3.4建立有效运转的回收网络,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有效的回收体系,促进电器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的产业化、规范化。一是建立网上交易平台,使得消费者可预约正规公司上门回收电器电子垃圾,实现消费者和正规回收企业网上对接;二是加大建设回收渠道力度,提高对拆解企业补贴,拆解企业与销售企业共同搭建回收渠道。采用“线下与线上”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以生产者和处理企业为基本中心,建立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到回收处理者的回收网络。政府继续鼓励及支持生产者实施“以旧换新”服务政策,生产者及处理企业向社会公布回收网络分布及客户预约服务平台,消费者使用预约服务平台,自主选择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机构,由回收机构以有偿方式上门回收,并建立客户及产品档案,消费者凭借档案可追踪相关电子产品的流向。只有当消费者有意识地将废弃电子产品主动交给回收机构,回收机构再利用先进环保的工艺进行再生利用,才能形成电子产品-报废回收-再生利用的良性循环体系,有效发展循环经济。同时,利用电器电子“城市矿产”资源易于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切实转变传统的线性经济增长方式,利用“城市矿产”资源循环利用,缓解自然矿产资源开采殆尽的资源现状,带动资源再生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简介:李国娟(1985-),女,经济师,硕士,任职于广东省科技图书馆,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技术创新管理、科技政策与科技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