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苏 月
李亚中:从文字中追寻祖父李大钊
记者/苏 月
李亚中,革命烈士李大钊之孙,河北省乐亭县人,其祖父李大钊,字守常,出生于1889年10月29日,于1927 年4月28日英勇就义,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著名学者。
李大钊烈士为祖国、为人民、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丰功伟绩永垂青史。祖父与一批有识之士所创建的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前赴后继,带领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之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让李亚中感到深深地自豪。浩瀚的历史长空,斗转星移,时光荏苒,2016年中国共产党迎来95周年华诞之日,在此特别之际,来听李亚中讲他的祖父——李大钊,与同志们共勉。
李大钊从小便树立了致力于民族解放事业的远大志向,把对祖国的爱同对广大人民群众命运的关切紧密结合在一起。青年时代,他目睹了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祖国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他在1916年发表了著名文章《青春》,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同当时中国许多进步青年一样,他曾经一度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希望通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但是,他在实践中感到,资本主义并不能保证正义、平等和民主。从1913年到1916年,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了社会主义的思想,开始研究。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促使他比同代人更早抛弃了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迅速地转向信仰共产主义,并开始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而英勇奋斗。
1918年7月,祖父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明确地指出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是推动世界革命的巨大力量。同年11月15日,北京大学在天安门旁举办了演讲大会,祖父在会上作了题为《庶民的胜利》的著名演说。接着又发表了题为《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的著名文章。他针对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战胜同盟国说成是“公理战胜强权”的错误说法,指出这次胜利是劳工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资本主义失败”。他宣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发表了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及其三个组成部分的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他在自己周围团结了一批信仰共产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邓中夏、高君宇、毛泽东、周恩来等都受过他的影响。毛泽东同志曾深情地说:“我在李大钊领导下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我的思想迅速朝着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
李亚中老师在家中
“五四”运动前,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祖父,通过报刊、社团以及到各地讲演等方式和途径,联系了许多爱国知识分子,在为“五四”运动进行思想准备的同时,也在这个运动的组织准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在这次伟大的运动中,祖父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他积极撰写文章激励青年们投入这场斗争,并指导许多进步社会团体在运动中发挥骨干作用。他在《每周评论》上发表评论文章,抨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卖国独裁的反动统治,引导运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当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被迫辞职时,他带领教职员工奔走呼号,加以挽留。他冒着被捕的危险,散发他与陈独秀起草的《北京市民宣言》。在他的参与、指导和影响下,“五四”运动由初期的爱国青年运动最终演变成为有工人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妇女界参加的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一大召开前全国共有53名党员,其中曾为北大师生的就有19人,占当时党员总数的36%。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祖父因正领导北京八所院校的教职工的索薪斗争,未出席一大。北京支部派出了张国焘、刘仁静两位代表。参加中共一大的十三位代表中有北大经历,直接接触过祖父并受他的影响的有6位,分别是: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3人是北大学生;毛泽东1918年秋到北大求职,担任图书馆书记员工作;包惠僧1919年春到北大中国文学系旁听;王尽美是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可见,在这一时期,祖父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做出了重大贡献。
1920年3月,祖父在北京大学秘密发起并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参加研究会的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同年4月祖父与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在北京讨论了建党问题,开始了建党的准备活动。关于党的名称,祖父明确提出:就叫共产党。同年10月祖父发起组织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1月,在他的指导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起来。与此同时,他还派人到天津、唐山等地,帮助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祖父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做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创建了北方的党组织,领导了北方工农运动。他参与推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第一次国共合作。他提出了党抓武装的思想,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在党的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统一战线工作、军事工作、妇女工作和少数民族工作等战线上,都留下了他光辉的业绩。
李亚中说,我们这个家庭在每年清明节的时候会互相联络一下,然后约一个时间,大家一块到香山万安公墓陵园为他扫墓,追思爷爷的革命精神和英勇事迹,然后激励自己奋进。除此以外,作为家人,我们还把宣传祖父的革命业绩和革命精神作为纪念他的一种方式,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宣传,唤起更多的人加入到祖父所倡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伟大事业中来。
在陵园纪念馆里保存着一块石碑,顶端刻着一颗红星,内刻镰刀铁锤,碑文写着“中华革命领袖李大钊之墓”。这块墓碑是1933年李大钊下葬时,北京地下党组织冒着生命的危险送来的。
李亚中回忆,1983年党中央决定重修李大钊烈士陵园时,当年参加过葬礼的李大钊次子李光华准确地说出了墓碑埋藏的方向。经过工作人员几天的搜索,在距离李大钊墓两三米处,发现了这块墓碑。“遗憾的是,挪动时墓碑从中间断裂了。”李亚中说。
1983年,中共中央重新为李大钊树立的墓碑上写道:“李大钊同志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亚中认为,祖父的感召力是跟他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首先,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爱国者,心中充满了对人民的热爱,人民在纪念他。第二,祖父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对青年人也是很有感召力的。第三,祖父又是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又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而且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党成立以后,他又是共产党北方地区的总负责人。所以共产党人也会纪念他,他对共产党员也有非常强大的感召力。
作者认为,李大钊烈士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和家庭传承。比如诚实谦和、律已宽人、甘于奉献、舍身取义,给我们后人思想升华,启迪心灵。
1926年9月,党中央通知祖父等同志离开北京南下武昌。行期已定,祖父临时又改变计划,叫同志们先走,他后走。1927年初春,敌人加紧对北方党组织领导机关的监视,处境更加险恶了。在这前后,有许多老朋友和关心他的人士托人送信或亲自拜访,劝他离开北京,都被他婉言谢绝。祖母更为他担心焦急,不时地劝他,祖父总是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假如我走了,北京的工作留给谁?”1927年4月6日,祖父被军阀张作霖逮捕。他在监狱里受尽折磨,身体受到严重摧残,但他仍以昂扬的斗志,继续同敌人进行斗争。他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全力保护同志,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气节。北方的反动派对他恨入骨髓,主张处以极刑,背叛革命的蒋介石也密电张作霖“将所捕党人即行处决,以免后患”。这样,祖父李大钊在4月28日被反动军阀处绞刑,牺牲时不满38周岁。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祖父的名言,也是祖父一生的真实写照。祖父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献给了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祖父牺牲距今已89年,但他的精神永存。祖父诚实谦和的身影,律己宽人的品质,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而奋斗。在他英勇就义的22年后,他所为之奋斗的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如今又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5周年华诞,李亚中坚信祖父所为之奋斗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愿在党的领导下必将实现,敬爱的祖父永远活在我们和全中国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