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2016-08-02 09:01苏冠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4期

苏冠英

河南睢县中医院 睢县 476900



复方丹参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苏冠英

河南睢县中医院睢县476900

【关键词】出血性脑血管病;复方丹参注射液;脑脊液置换术;脑循环

出血性脑血管病为基于实质内血管疾病前提下所发生急性、自发性出血,国内相关调查研究中我国脑出血发病率在脑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占20%~40%[1],且致残率与病死率均较高,临床治疗值得重视。本文以我院收治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例,观察复方丹参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1)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2]中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既往无明确心脏病史;(3)急性发作而住院患者;(4)年龄40~65岁;(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脑疝、血电解质明显异常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2)入院2周内自动出院或死亡者;(3)脑干及小脑出血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者;(4)过敏体质者。

1.2一般资料以我院2012-04—2015-04收治83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3~64岁,平均(55.6±4.0)岁;发病到入院时间2~43 h,平均(11.4±3.7)h。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41~62岁,平均(55.3±3.7)岁;发病到入院时间1~40 h,平均(11.2±3.9)h。2组年龄、性别、发病到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入院后均常规止血、镇静、降颅压、脱水,之后行脑脊液置换术:应用250 mL的20%甘露醇进行快速静滴,时间控制在1 h内。无菌操作下行腰椎穿刺术,穿刺成功后测脑脊液初压,缓慢释放约10 mL脑脊液。之后再次于出血部位注入10 mL的0.9%氯化钠,并再次释放10 mL脑脊液,之后注入5 mL的0.9%氯化钠+5 mg地塞米松。最后注入15 mL的0.9%氯化钠以减少5 mL的脑脊液。一般治疗2次/周,共2周。

1.3.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00 mL/次,1次/d,治疗时间为2周。

1.4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疗效标准: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肢体运动功能与语言功能良好,可生活自理,为治愈;临床症状大幅缓解、生活基本可自理,为好转;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再出血、脑积水、脑疝。

2结果

2.12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有效率比较 [n(%)]

2.2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讨论

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与脑疝、再出血、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出现有明显联系,而快速清除积血不仅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利于脑室引流,同时也可促进脑循环的恢复,因此快速清除积血并减少并发症成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关键[3-4]。脑脊液置换术可较快清除脑组织中积血,降低颅内压,利于积血下流而恢复脑脊液循环[5]。同时避免脑脊液中红细胞及其产物对脑组织造成不利刺激,也避免脑积水情况。地塞米松的注入可发挥抗炎、抗自由基功能,预防血液阻塞脑室系统[6],最终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且该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7],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利于早期出院。中医认为[8],出血性脑血管病病机主要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亏虚、痰阻脑脉致脉破血溢、蒙扰清窍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气血亏虚,在标为痰湿壅盛[9]。复方丹参注射液为临床心血管疾病常用活血化瘀药,具有双向调节纤溶系统作用,可使低凝状态者升高,高凝状态者降低,同时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利于微循环的改善,降低出血部位血管压力,并促进瘀血吸收、防止再出血。另外,丹参还可发挥自由基清除作用,以减轻甚至避免脑水肿,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此外,复方丹参注射液的应用可较快活血化瘀,减轻淤血所释放内皮素、花生四烯酸、五羟色胺、儿茶酚胺等物质所带来毒性。此外,有现代研究提出[10],活血化瘀药类药物对凝血机制同样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消除血栓也可增强凝血机制,因此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也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脑脊液置换术在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有效活血化瘀,减少淤血所带来继发性损害并改善脑脊液循环,利于减少并发症,预后更佳。

4参考文献

[1]褚鹤龄,唐宇平,董强,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出血性脑血管病[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2,20(3):214-218.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6,29(6):379-380.

[3]刘新峰.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从指南到实践[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1,18(3):154-155.

[4]肖露露,杜娟,朱武生,等.脑微出血预测颅内出血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11):600-603.

[5]赵奇煌.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外科规范化治疗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5):719-720.

[6]韩建玲,哈丽旦·司马义,吐尔干巴依,等.小儿出血性脑血管病1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 761.

[7]罗东,林艳梅,李涵志,等.双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J].山东医药,2013,53(31):84-86.[8]苗雨露,赵万,余少雄,等.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13):1 679-1 680.

[9]付志新,张津华,赵燕,等.两种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1):1 176-1 178.

[10]白璐.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2):99-100.

(收稿2015-08-19)

·综述与讲座·

【中图分类号】R749.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4-01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