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话剧与民族戏曲传统

2016-08-02 10:31郭夏楠
戏剧之家 2016年14期
关键词:话剧戏曲民族

郭夏楠

(新乡市艺术创作研究所 河南 新乡 453000)

论中国话剧与民族戏曲传统

郭夏楠

(新乡市艺术创作研究所河南 新乡 453000)

很早以前就有学者提出话剧来源于中国民族传统戏曲这一学说,可见中国话剧受中国民族戏曲传统的影响颇深。虽然我国的话剧起步较晚,也深受西方国家先进艺术的影响,但其生长依旧以民族戏曲传统为支撑点。本文结合实践艺术经验,讨论传统戏曲与中国现代话剧的关系。

中国话剧;民族戏曲传统;关系

民族戏曲传统在我国的历史久远,而中国话剧起步较晚,并且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外的优秀艺术,通过有机结合而成。二者虽然从形态上来看是截然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追求和艺术划分各异,但它们的基础都来源于生活,同时也都是“假定真实”的艺术载体及表现形式。

一、中国话剧与民族戏曲传统的区别

虽然都是一种“假定真实”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在原则上二者依旧存在本质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中国话剧是通过真实的情节来演绎真实情景,而民族戏曲通常是通过假的环境来描述真实的思想。也就是说中国话剧是通过生活的细节来表现、再现生活,通过道具、背景等尽量避开“假”;而民族传统戏曲对道具的要求并不像话剧要求的那样真实。比如:同样是表现交通,中国话剧会通过演员骑着一辆自行车的方式来描写,而民族戏曲中则运用程式,以鞭代马,通过步伐、唱腔、伴奏等配合,将扬马鞭这个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外,中国话剧在描写现实生活的过程中要比民族传统戏曲存在更多的优势。中国话剧能够通过自身的真实带给观众们一种不用通过间接手段就能获得的直观认识,从而对生活产生别样的认识和评论;而民族戏曲则可以通过对唱念做打的综合运用,通过服装、道具造成的冲击力,赋予观众一种美感,这是中国话剧无法比拟的一种优势。

所以我们在强调话剧与民族传统戏曲创新的同时,要注意保留二者的差别,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必须注意对各自特点的加以保持与强化。任何艺术门类的生命力都是由于自身特点而具有存在的价值,如果特点被弱化甚至取消,这类艺术将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二、中国话剧与民族戏曲传统中的共性

无论是中国话剧还是民族戏曲传统,都需要演员对生活进行琢磨、提炼,才能够表演得游刃有余,个人认为其中最难拿捏的就是中国话剧演员与民族戏曲演员的眼神练习。著名的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能够在精湛的表演过程中流露出数十种眼神,通过这些不同的眼神,观众们便能领会大师刻画人物时的内心变化,而著名的话剧大师蓝天野也在他的课程中提到,演员不仅要在舞台上准确、认真地体会所扮演角色的性格,还要通过眼神的交流来进行基本功的练习,学员要通过镜子进行提升眼神的训练,再通过与其他演员的互动交流来进行练习,平日多临摹一些经典话剧作品,不断提升表演能力。

其次,中国话剧与民族戏曲还存在一个共性,即表演者要大胆地与观众进行互动。话剧演员认识了“第四面墙”这一理论,由于担心观众觉得自己的表演很假,就要通过平日的训练在表演中还原生活。而在民族戏曲中,特别是二人转的表演,要加强与观众的沟通与互动,以推动剧情发展,通过拉近观众的距离来实现民族戏曲传统的发扬。

三、民族戏曲传统元素在中国话剧中的应用

虽然民族戏曲传统与中国话剧在本质体现上都是以舞台作为展示窗口,但二者不仅存在共性,还存在着个体差异。民族戏曲传统可以汲取中国话剧中存在的特点,而中国话剧的表演也应当在戏曲元素中获得启发。我们知道民族戏曲传统拥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而中国话剧则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一个艺术品种,在读懂它们内涵的基础上,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互相借鉴。

首先,民族戏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程序化的展现,这种展现在角色创造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在中国话剧中对人物的主观意识进行借鉴。

其次,中国话剧更有必要对传统戏曲进行引荐与学习,特别是学习戏曲元素中角色的张力表演。老艺术家身上体现的创新力、对传统艺术的执着都需要进行借鉴。

最后,要加强民族戏曲与中国话剧行业之间的交流,打破一枝独秀的状态。比如著名的导演田沁鑫老师,由于他本人就是传统戏曲专业的专家,所以在他指导的《城市人家》《翼梦》等中国话剧作品中,都能看到中国传统民族戏曲元素的身影。田导演总是能够在中国话剧中将传统戏曲的程序化、人物线条的勾勒充分融入其中,在实际的艺术实践中得到最为深化的体现和运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话剧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现代化艺术理念的促进下,话剧产业发展得较为活跃,而民族戏曲传统相比之下则显得缺乏活力。不过我们相信,传统戏曲与中国现代话剧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在我国现阶段的艺术领域内,不仅会带来健康的发展,也会带来更高的回报。只有二者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攀登新的艺术高峰,观众朋友们的文艺生活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多采。

[1]肖灿.中国戏曲艺术[J].百花文艺出版社,2015(9).

[2]姚莉荣.论话剧接受民族戏曲传统的几个问题[J].西安艺术学院学报,2013(3).

[3]吕红民.论传统戏曲与中国话剧的优级融合[J].中央艺术学院学报,2014(4).

J824

A

1007-0125(2016)07-0031-01

猜你喜欢
话剧戏曲民族
话剧《坦先生》
我们的民族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话剧《二月》海报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多元民族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