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机理与文化产业的多元融创

2016-08-01 18:24王涛金昌庆
上海城市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城市文化釜山文化产业

王涛 金昌庆

摘要: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的城市才更具气质和魅力。城市文化有地域性和独特性,基于此发展的文化产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不断探索、动态多元、融合创新,这一点,韩国釜山的经验值得借鉴。釜山经验、釜山模式是以文化和文化产业为主导发展城市的经验和模式,即考虑到釜山的城市演进,去把握城市文化的脉络、格局、特性,进而推动城市文化产业的多元、融合、创新。韩国釜山的文化自觉和内生性、文化产业的持续创造力,与城市中的文化“场”等机理关系有关,也与韩国社会和家庭结构的“格局”特殊性有关。

关键词:城市文化 文化城市 文化产业 韩国 釜山

“呷一口月光入酒,

漫天星光作陪。

霓虹烂漫,倒影成双,

一个人的旅程也可以如此炫美。”

这是《在釜山》杂志2014年6~8月刊(夏季刊)扉页“韩国视角”中的一段充满诗意的辞话。这段话,诗情画意,既完美呈现出旅行者自由惬意之情,也生动描绘了一幅流光溢彩、如诗如画的城市“炫美”景致。生活离不开城市,城市离不开生活。在城市人的生活中,文化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城市文化本身亦是现代文明表征和人们生活的精神载体。文化的城市,才有气质和魅力。文化城市的多元化、动态发展、融合创新,是现代生活的常态特征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在东亚诸国及地区中,韩国是一个城市文化与文化城市研究的典型地。上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汉江奇迹”等国家经济振兴计划和政策,韩国成功实现了由农业向工业国家的转型,经济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1992年8月24日,中韩建交后,两国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中韩地缘接近、文化相通、关系友好、交流广泛,尤其是近些年来,两国战略互信,“韩流”与“汉风”势不可挡,中国各地竞相刮起第三次“韩流”高潮,建交以来两国的人文交流已达到历史最好时期。可以发现,以K-POP音乐、韩剧、动漫等为代表的“韩流”,除了席卷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东南亚地区外,也传播到蒙古国、俄罗斯、西亚、欧洲、非洲、美洲及澳洲,影响范围之广、影响人数之众,实属罕有;韩国文化产业内容丰富,形态多样,推陈出新,百家争鸣,文化内涵多元,产业化运作精良。这些,无疑与其生成土壤和文化环境,即国家文化政策、城市文化机理、市民文化意识、文化产业融创等,相辅相成,关联紧密。

釜山,韩国第二大城市、东北亚著名海港,号称韩国“夏季首都”,一座山海交融的海滨文化城市,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和节庆之都。在釜山,能让旅行者流连忘返、自由惬意地“呷一口月光入酒”、在城市“霓虹烂漫”中独赏“炫美”风景的,是这个城市引人入胜的人文气质和文化体验,是和谐融洽的文化机理和文化产业的多元聚合与融合创新。釜山的案例,也是韩国城市文化与文化城市命题中,关于文化、文化产业的角色与影响的缩影和恰当写照。

一、诗意城市的古今:釜山的文化脉络与格局

遇见韩国釜山,犹如一位谈吐优雅、气质不凡的豪放派诗人,站在你面前,那么认真地给你朗诵自己新近创作的诗歌,含着笑容,望着你。他轮廓分明,腹有诗书,又年轻好客,充满活力。优雅的豪放派诗人——釜山,给很多人以好感,其独特的城市气质和魅力,自是与它的文化脉络、文化机理有关。从城市发展史的视角来看,釜山城市文化的产生、发展、演进、结构、文脉、机理,虽一波三折,却特征明显,井然有序,文化产业发展之盛,有其先天条件和人文环境,各方协力,水到渠成。

釜山,位于朝鲜半岛东南端,与日本九州福冈隔海相望,属海洋季风性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温和的气候、海滨的自然环境,处于东北亚陆路终端和海路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成就了这座城市历来的海港特色和交通枢纽地位。三韩时代,釜山地区以东莱为中心,即北区靠近起伏如锅鼎的众多丘陵地带附近发展。统一新罗时期(618-901年),根据中国式地名标记,初次使用东莱县的地名称呼,之后,作为釜山早期政治与行政中心的东莱,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中国同时期唐朝官制的继承和文化的吸纳。李氏朝鲜(1392-1910年)时期,海上贸易开始兴起,天然深水良港,让釜山迅速转向海洋方向发展,城市对外贸易日盛。

1873年釜山正式开埠。开埠后,便愈加成为日本侵略的桥头堡。日本人在此兴建众多军事设施和办事机构,越来越多的日本移民涌入,现在靠近釜山正南端的影岛区与市中心所在的中区连接的影岛大桥下的老式居民区,多半都是日式旧居,二层三层的日本式样的老楼老房,交错分布,均是近现代日本移民及后代们的世居之地。为了还原历史、保护古迹,釜山市政府也并未对这一市区核心地段拆迁重建,而是极力加以修缮、复原、保护。狭窄的巷道,佝偻着背的老人,依然挪步于其间,做着家务或是贩卖些生鱼片,这是对釜山历史和城市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尊重。

当然,在韩日交往不平等的同时,交往方向却不是单向的。釜山对日本交往的逆向性尤其显著。日本的殖民侵略,反倒客观上给釜山城市带来了发展条件,近现代韩国的对日外交机关、海上贸易机构、军事补给基地大多设立于此。生鱼片市场、海鲜市场兴起,日本料理店出现于街头巷尾,城市建筑发生了变化,日本式样的生活方式成为上流官商竞相效仿和追逐的时尚。日据时期(1910-1945年)和半岛内战时期(1950-1953年),是釜山城市文化塑造和发展的关键年代和特殊时期,日本移民、战争难民相继渐次涌入,流亡政府与爱国人士外逃避难于中国,人员流动频繁,客观上使城市文化发生了变革。这期间,中国及中国文化起到的作用仍然不可小觑。

众所周知的原因,朝鲜半岛上如今有着同一民族的两个国家。1948年,韩国成立,实行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制度。韩美同盟,使韩国与美国关系密切,韩国也日渐成为美国涉入亚太事务、尤其是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前沿阵地。不得不承认,当代韩国文化中的诸多元素,与美国文化关系甚大。如果说韩国曾受中国文化、日本文化的影响巨大,而且可能是韩国本土文化的生成根基和内生来源,但意在“去中国化”、“去日本化”后,当代韩国文化的美国特性表现得则愈加根深蒂固,如影随形,随处可见。釜山的城市文化中,亦是如此。

二、“国家-城市”关系互动下的文化“趋不同”

通过梳理和评述釜山城市发展的文脉和格局,可以发现,釜山城市的文化特性,有与韩国其他城市相通的共性,也有自身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演进的个性。共性,是指作为韩国文化重要单元的城市的共同文化特征,即韩国文化的特征,映射和体现于城市文化中;个性,是指每座城市独有的文化魅力。釜山的城市文化,是韩国文化的缩影和诠释;文化性的城市釜山是海洋之城、节庆之都,在海洋与大陆文化“冲突-融合”中见证过城市发展的兴衰,也正彰显和创造着韩国代表性海洋城市文化的一切个性。

通过城市看韩国文化,我们首先要做一些研判。作为一种地缘概念上的国家和城市我们自然不能武断地说,“现代韩国和釜山的城市文化就来源于中国,同时受日本和美国影响”。的确,韩国和韩国城市,在其早期历史中,受中国文化影响甚大,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同宗同源。虽同属儒家文化圈,但自近现代以来,中韩文化实已形成了各自十分鲜明的文化特征,区别已然很大。

韩中间不同的文化语境和体系,笔者暂且称之为“韩半岛文化”与“东亚大陆文化”。以两国分别所处“韩半岛”和“东亚大陆”的地域特征,来区分两国特有文化,意在说明不同的文化土壤下形成的两国文化特性的诸多区别。

韩国城市的文化亦是表现出很多与他国的差异,尤其与中日相较,“趋不同”胜过“趋同”。从釜山的城市文脉和机理结构中可见,经过一波三折的历史变迁和周边国家文化的巨大影响,城市文化表现出强烈的生命力。在韩国良好的人文环境下,城市文化已出现了内生性和创造力,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征,即地缘上的“社区性文化特征”。K-POP音乐、韩剧、动漫、综艺节目、韩国电影、电子竞技、旅游观光、购物、整容、料理等,都是城市“社区性文化特征”的具体表现,其文化形式之多、内涵之深、衍生之广,文化产业化程度之高、运作之精良、影响之久远,在城市生活中延展开来,体现出广义上的“泛”差序格局,又同时具有较强的市民意识和一定的团体格局,这些都是“国家-城市”关系互动下文化自觉与内化的结果。

所以,准确地说,韩国及其城市,是中国文化在朝鲜半岛地缘上的良好继承者。近代以来,社会内部的变革和国家外部形势的变化,使其无可避免地又深受日本及美国文化的影响。韩国城市,是一个认真学习、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这也是它的独特文化特性和城市持续发展的内动力之一。

三、广安里文化观察:“多元聚合”与“融创”理念

现代釜山,已进入后工业时代,虽然造船业、汽车业、港口物流业、水产品加工业等仍然在釜山产业结构中举足轻重,但多年来积累的传统工业支柱产业比重已不再那么优势明显,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后,市区很少见到工厂企业,以文化产业为主导取代以工业为主导,是釜山城市发展的现况和未来。釜山的特性,已更多表现为一种文化特性。

文化、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不仅表现在产业权重上,更多表现在诸多城市文化现象中。号称“世界第三大文化产业输出国”的韩国,文化多元聚合,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多点开花、形式多样、推陈出新、百家争鸣。

釜山地处海滨,全市依山而建,面朝大海,自西部洛东江河口向东的沿海地区,有众多港口码头、海水浴场,其中,以海云台、广安里、松亭、松岛等海水浴场最为出名。广安里海水浴场,位于中部的水营区,从西起龙湖湾游船码头开始,讫于水营湾帆船竞技场和民乐水岸公园附近,沿海滩建有宽敞的海边漫步道,全长约3公里。在这沿广安里海滩而建的漫步道上,不仅可以饱览全韩最佳良港海湾的美景,也几乎可以领略到釜山城市文化现象中所有的精髓和脉络,看得出构成人性化之城的釜山城市文化的机理和特征。

华灯初上,笔者自西向东沿广安里海岸漫步,从“龙湖湾-二妓台公园”附近的MEGA-MART超市出发,走在大海边缘的步道上,右侧是海,海风轻拂。步道不宽,却用色彩和塑胶材质的不同,来区分出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骑行道。左侧沿街商铺,依次是咖啡厅、赛车行,却显得低调不张扬。渐渐会看到游艇、老式捕鱼工具、渔业陈列馆,不一会便走到釜山著名的广安里樱花大道的路口。路口,第一次出现运动器械区和休息区,有配以偌大图片的游览导图,机动车也不再允许通行。

沿着靠海的右侧步道前行,步道渐宽,约有十余米,骑行道在外侧,以深红色塑胶加以区分,人行步道上,男女老幼,散步、慢跑、遛狗、约会、骑行的人多起来。这一段步道的西侧白色立体墙面上,用黑色颜料,分别绘有“郑瓜亭遗迹纪念”、“水营农场”、“广安里大桥”、“插秧劳作人”等图案,黑白水墨之间,向市民展现和还原着这里的历史原貌。这一段步道长约800米,中段设有洗手间,并第二次出现运动器械区和休息区。此时,海面已完全呈现,广安里大桥西段已展现眼前。继续前行,进入广安里海滩地区,可见宽阔的沙滩、海岸线、海水浴场,路边开始每十步就有一面韩国国旗“太极旗”,岸边有海钓的人。真正的广安里海边漫步道就此开始,左侧是沿街高楼与商铺,中间是双向两车道的马路,右侧是海边漫步道,最右侧是沙滩、海岸、大海和海面上双墩斜拉式的广安里大桥。

夜晚,游人如织,却井然有序。漫步道上有造型各异的座椅、雕塑,醒目的游览示意图,修剪齐整的花木,每隔几十米,便有向海滩方向延伸开去的观景处,以留给游客取景拍照,并不至于挡住后面行人的去路。游客、情侣、家人,或悠闲地坐在漫步道的海边阶梯上,或径直下去走在宽阔的沙滩上,面朝大海。广安里大桥的桥身处处闪亮着各色设计感十足的灯光,每晚8点,还有桥身灯光秀表演,还会有游船在海面上流动,吸引游客。

继续前行,必定会遇见街头艺人,或是独唱、或是组合、或是演出团体的义演,也会在节日庆典期间观看到免费的露天公演。艺人们的演出水平很高,表演形式也颇为多样,清新的流行音乐和说唱饶舌R&B,最受年轻人喜爱,每每表演围观者甚众。这些观众,有随声附唱的,有挥舞手臂的,个个陶醉其中,自得其乐——这音乐与文化的互动共享场面,令人感慨万千。

在广安里海边漫步道上,各种文化多元共生。不经意中,你会看到西装笔挺的西方青年,手拿各种有趣的图片,跟路人愉快地聊天,也许他们是在传教,希望你周末参加教会活动。不经意中,你会在不起眼的角落看到一群游人,兴致勃勃地围坐着欣赏歌手、魔术师的表演。不经意中,你会在7月遇到为期一周的广安里文化节,双向两车道的路面届时封路,各种创意小铺、文化展览、手工制品都会摆上街头,人们竞相游走于其间。各地人们在此际遇交汇,各种文化在此碰撞聚合,人们悠闲地漫步在海边,各得其所,自得其乐。

广安里的文化观察,是釜山城市文化和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缩影。釜山,强调人性化发展和人文关怀,意在打造文化的“多元化”和文化产业“均衡发展”的创意型现代产业经济,以求尽快形成以釜山为中心的韩国“东南经济圈”,凸显东北亚文化节庆之都和海洋枢纽的城市地位。

四、“文化产业+”:韩国釜山的实践

对国家和城市而言,文化产业的升级十分重要;“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宏观思路和发展格局,是未来的方向和趋势。釜山正在实践,成果丰富,已近乎完成,这些是釜山城市文化“多元聚合”和“融合创新”理念模式下的先进经验和必然结果。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和而不同”、“多元融创”的韩国文化和文化产业,生机勃勃。2013年12月在韩国SBS电视台上映的《来自星星的你》,几乎同步在中国播出,并迅速掀起“都教授”热潮,《星》迷众多,一时风靡全球。该剧获得成功,而其产业运作模式的创新实践,也被传为佳话。《来自星星的你》一剧,除在韩国仁川大学校园等多处地点取景外,有6处重要的露天外景地均取景于釜山市附近的海岛“长蛇岛”之上,分别是“山茶花隧道”、“猫头鹰瞭望台”、“长蛇岛分校-竹岛小学”、“连理枝树”、“临海公演舞台”、“艺术之屋”。

未拍《星》剧前,长蛇岛只是釜山市外距离巨济岛西南方向1公里处的普通小岛,相较而言,韩国第二大岛巨济岛更加有名。然而,出品方HE Entertainment和发行方SBS电视台早已料到,该剧播出后必定火热,就选取普通小岛“长蛇岛”作为外景地,在原有开放的海上公园基础上,边拍边建新的景点,如“临海公演舞台”的多层观景阶梯等。《星》剧成就了长蛇岛海上公园旅游景点的完善、宣传和营销,很多国外游客慕名而来,一睹剧中男女主角的浪漫场景,而长蛇岛也与巨济岛串联成一条成熟的观光线路,成为被众人熟识的花开满地的求婚圣地。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剧-景”开发和运作模式,是韩国文化产业升级、创新的成功典范和生动案例。

釜山,是韩国第二大城市,有400万人口,是著名的世界观光城市,有“节庆之都”、“海洋之城”、“影像名城”、“文化活动的天堂”等称誉。中等发展规模的城市,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城市气质和魅力,有着显著的城市文化形象。釜山经验、釜山模式,值得借鉴。

釜山经验、釜山模式,是以文化和文化产业为主导发展城市的经验和模式,即考虑到釜山的城市演进,去把握城市文化的脉络、格局、特性,进而推动城市文化产业的多元、融合、创新。具体体现在如下3点:

首先,釜山有城市形象的一系列标识系统,并广泛运用于各类公共设施和空间场所中。如公交车车头上部位置的LED显示屏上,除显示车次线路、起讫站点名称等基本信息外,不断滚动翻屏,显示釜山城市LOGO——“Dynamic Busan”(动感釜山)的图案。广安里海水浴场所在的水营区,海边步道上印有醒目的设计感字样“Sea You”和广安里大桥的形象图,以体现大海的文化元素。地铁2号线,沿海岸连接城市东西,如恰逢停靠著名海水浴场景区的站点时,车厢内的报站声都会辅以“海鸥”、“海浪”的声音,人性化十足。而各类旅游宣传手册和市区地图,在机场、车站、地铁、大学、酒店,都能方便地免费取阅,中文版资讯的读物也都各有特色鲜明的标识性图文,如《在釜山》封面为“Colorful Korea on your hand”、《来到釜山》封面为“DESIGN YOUR TRAVEL”、《外国人釜山生活指南》封面为“Life in Busan”等。

其次,重视整体的文化产业同时,又与其他韩国城市“趋不同”,错位发展,凸显优势。如着重发展节日庆典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数量众多,同时又追求质量、求新求变。如今,作为“节庆之都”的釜山远近闻名,庆典活动的形式和数量也很丰富多样(见表1);而从质量和规格上看,釜山电影节、釜山海洋节都已成功举办多年多届,成效显著。尤其是釜山国际电影节,作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盛世,已上升为城市文化的战略高度和对外交流的城市名片。釜山“影像名城”的赞誉,家喻户晓,这就集中地凸显出了城市文化形象,极大地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

再次,认真对待跟文化有关的公共场所。政府重视文化场所的建设,投入巨资,除因举办亚运会、APEC会议而兴建的大型建筑外,釜山市设施一流的代表性大型建筑,基本都是文化设施和场馆,如釜山博物馆、釜山文化会馆、釜山市立美术馆、釜山水族馆、釜山电影节主会场“电影的殿堂”、BEXCO会展中心、UN联合国纪念公园等,且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有利于形成区域化的文化集聚效应,也便于开展各类专项的节庆活动。这些文化设施、场馆、公园(见表2),设计和管理先进,均配有最新的高科技技术,电子化和信息化程度很高。例如,釜山博物馆主体是由两个场馆连体组成,并附有文化体验馆、户外展览馆、大礼堂、小礼堂等建筑场馆;侧门出口便可拾级而上,进入市民公园,而开放式的市民公园又与釜山文化会馆相邻,釜山文化会馆则由两座金碧辉煌的大型建筑构成,适于大中型演唱会和文艺演出,也是釜山夏季国际舞蹈节等活动的举办地之一。沿釜山文化会馆的二馆向西,步行3~5分钟,便可到达开阔的UN联合国纪念公园。

五、探因:文化“场”与“差序格局”下的自觉创造力

几个文化设施、场馆、公园,馆馆相连,路路相通,开放式的联体规划,便于节庆活动的组织安排,最优化地集中了文化资源,产生文化集聚效应。这种资源不断叠加,聚合效应愈加明显,不断向外扩展开去,便形成了区域的“文化土壤”和环境——文化的“场”。在釜山,事实上,有文化历史遗迹展览富集的“场”,有艺术文艺富集的“场”,有体育休闲运动富集的“场”,有旅游观光购物富集的“场”,有流行音乐、酒吧、咖啡厅富集的“场”,有大学文化街区富集的“场”。一个个文化“场”与市民不断互动,相互影响,整个城市文化氛围浓郁,市民文化素质不断提升,文化的特性愈加显著。釜山的特性,已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文化特性,这是源于釜山这座城市各文化要素之间、文化“场”与“场”之间、文化的市民之间、文化要素-文化“场”-文化市民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文化机理的不断聚合、推演是逐步形成和塑就的。

韩国和釜山,作为国家和城市而言,文化上虽多元共处,但社会和家庭结构依然受儒家文化圈的极大影响。儒家讲究伦理纲常。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说到,中国“人与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韩国和釜山,社会结构基本仍是遵循这种“差序”人伦的,即以“己”为中心的讲究差等次序,这就是费先生所说的“差序格局”,全社会尊老爱幼,崇尚礼仪。但同时,又兼具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的特点,群己界限分明,讲求国会、宪法、真理、教义,市民的公民意识较强,这种团体格局使他们又不同于传统的中国式“差序格局”。所以,韩国釜山的文化产业得以成功实践完成转型升级,其内生性及普遍的文化的自觉与创造力,可能跟韩国“社会、家庭、个人”兼具“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特征,是有关联的。也就是说,其“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而对待文化和文化产业上,在变与不变的研判中,它们则可以不断地多元聚合、动态发展、融合创新。这也是现代城市文化发展的持久动力,是现代城市文化产业发展之道。

一首《江南Style》可以传遍世界,一个“爱心Heart”的手势可以竞相效仿,韩国文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城市离不开国家;国家的文化很重要,城市的文化与文化产业亦是如此。韩国釜山的文化与文化产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进一步探究。

责任编辑:王 缙

猜你喜欢
城市文化釜山文化产业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釜山国际电影节,展现国际新姿态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新时期博物馆的城市功能拓展
沈阳城市文化思考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国际现代艺术展在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