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鲁迅如何被专制文化利用

2016-08-01 21:18聂阳欣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1期
关键词:鲁迅

聂阳欣

摘 要:鲁迅在文革时期被解读为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领袖,所有的思想著作被马克思主义化,鲁迅的形象只剩下有“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的革命斗士。本文将从文本入手,揭开强加于对他作品上的资产阶级阶级批判,革命主题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还原鲁迅被扭曲的思想,展现他作品中对国民性改造的人学思考,从而批驳鲁迅是专制文化同盟的观点。

关键词:鲁迅;文革;专制文化;国民性改造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02

鲁迅在文革期间被当做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旗手,并且是文革中唯一一位受到毛泽东本人多次正面肯定的作家,便有一些人认为鲁迅是专制主义的盟友,鲁迅的作品宣扬了专制文化,比如朱学勤在《鲁迅思想短板》一文中提出质问:“为什么其他人的民主追求不可能被利用,唯独鲁迅能?”[1]更把鲁迅的国民性改造与世界法西斯专制主义联系到一块儿去,仿佛就坐实了鲁迅是专制主义。

但若仔细分析文本,这些说法就会不攻自破,实际上,鲁迅的作品和思想只是被政治利用的工具,鲁迅的总体形象和他作品的内涵完全取决于毛泽东的思想,而毛泽东对鲁迅的认识一直是着重于他的政治远见,斗争精神,牺牲精神,在《论鲁迅》中说“……他(鲁迅)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上的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化的”。

这就把鲁迅与马克思主义捆绑在一起,而当时掌握文艺界大权的江青、姚文元等人更将鲁迅推向“文化旗手”的位置并将其庸俗化、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如姚文元在《纪念鲁迅,战斗到底》的报告中鼓吹“文化大革命”的造反精神时说“纪念鲁迅,首先和主要的,就是按照毛泽东思想,大大发扬这种大无畏的彻底的革命精神,敢想、敢说、敢做、敢闯、敢革命,锻炼出一身无产阶级的钢筋铁骨……红卫兵战士对剥削阶级旧事物猛烈进攻的丰功伟绩就是对鲁迅的最好纪念。”文革中对鲁迅的解读其实都把鲁迅原本思想架空,作为装载文革实行者思想的工具,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方式。

一、对资产阶级误读

《野草》中《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一篇,文革研究鲁迅的著名学者李何林分析聪明人是欺骗人民的统治阶级的帮凶,而傻子是一个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并为这样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感到痛心,因为他们“由于脱离群众,未深入奴才之中,而在他们之外,赤膊上阵,孤军作战,当然要失败了”。“聪明人”的确是统治阶级的帮凶,是旧社会的维护者,但“傻子”的形象却背离了鲁迅的本意。

奴才与聪明人之间相处和谐,是一类人,他们脑子里都遵循着封建专制主义思想,鲁迅毫无疑问是批判的态度,行文间都表现了对这两类人的讽刺。奴才整天抱怨“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猪狗不如,可是没想过要反抗这样的生活,甚至没觉得被人剥削是不应当的,他抱怨,但仅仅想得到一些同情。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

“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聪明人表露同情后,奴才心里得到满足,高兴地又开始述说自己的苦难,说明他并不是想寻求帮助,只想寻求对他苦难的认同,他所有的发泄就为了得到一些虚假的伪善的同情,但完全没有想过反抗,没有觉得这种制度不合理。而聪明人也没有打算给他任何实质性帮助,像《祝福》里那些鲁镇上的女人们一样,听过苦难的事,掬一把同情泪,就觉得尽到了某种高尚的义务,也得到了自我和奴才们的肯定从而沾沾自喜。

傻子却是和他们完全不同的甚至和周遭环境都不一样的突兀的形象,那鲁迅对他态度到底是怎样的呢?听到奴才诉苦后,他大叫“混账”,听到奴才说“四面又没有一个窗”后他立即采取实际行动去砸出窗洞,但是被奴才们一同赶走了,文革时的无产阶级专政以阶级斗争为纲,批判所有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在这里奴才既是被剥削的人民群众,那么被奴才们赶走的傻子就是不融入群众的对立面,因此在文革中被解读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种极左思潮下,李何林先生没有指出奴才的弱点,因为实际上,鲁迅同时批判了奴才的愚昧,对于“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鲁迅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敢于斗争的傻子其实是鲁迅赞扬的对象,是坚定的反封建的战士。文章最后鲁迅都在讽刺只会抱怨,不但不反抗反而抵制帮他反抗剥削阶级的革命斗士,为得到剥削阶级夸奖得意的十足的奴才和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聪明人,对其深恶痛绝。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鲁迅不是无产阶级专制文化的同盟,他对普通百姓的批判从来不是站在阶级的角度,而是从国民劣根性出发,批判他们的愚昧无知。这一目的贯穿他创作的始终。同时,他批判维护封建制度的聪明人,可以看出他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文化的批判态度,他从来都是反对专制的,因为专制带来精神欠缺的国民。

二、牵强为革命思想

《墓碣文》一文,李何林认为,主题是揭露墓中死人的阴冷的虚无主义思想,鲁迅借梦中读到的墓碣上的刻词,来解剖自己在黑暗现实中由于不能解决革命前途问题而产生的思想苦闷。但我们从文本中分明看出死尸身上迸发的激情。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不以啮人,自啮其身……”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本味何能知?……”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我们不能单独从第一句前三个分句就断定死尸的思想是虚无主义,还要看到“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句话表达是一种矛盾,挣扎的痛苦心境,眼前是一片虚无,自我改变是虚无中唯一的救赎。这其实是一个勇敢面对现实、坚韧不拔地苦苦求索着的蜕变历程,而这个勇敢的求索者的思想蜕变是要经历了异常艰巨而痛苦的自我解剖才得出来的,这种自我解剖犹如毒蛇“自啮”,痛苦万分,于是他不禁疑问,这样做真的有效吗?“本味何能知?”但很快他又坚定地给出了答案“你将见我的微笑”,他坚信这样做是能够成功的。

“自我解剖”“欲知本味”代表人对自身本性的反省,鲁迅苦苦追寻一种独立理性的人格,但那时的群众却愚昧混沌,所以墓中人也是他自我的写照,他致力于进行国民性改造,去解剖本性,把愚昧懦弱的劣根性挖掘暴露出来;更期望群众能够像墓中人一样,发现封建剥削下丧失自我人格的虚无,从而自我反省,啮噬性格的缺陷,尽管蜕变思想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成功后,一定会得到生命的满足。

所以鲁迅表达的并非是虚无主义的疑惑,也没有涉及到革命问题,更无从说因为不能解决革命问题而苦闷,这就是把鲁迅的思想强说成革命思想,战斗思想的一例,这样的解读结合文本就会发现很不舒适的违和感,因为鲁迅批判的原点是在鲁迅的人学思想,在于使人格变得更加独立与理性。

三、笼罩上马克思主义

《狂人日记》在文革时期普遍观点是说鲁迅受到当时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对阶级社会的历史有了朴素的阶级观点,把狂人解读为革命民主主义者。但事实上,没有证据表明当时鲁迅接触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从文本中,也看不出来。

“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颜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铁青。”

“我想:我同赵贵翁有什么仇,同路上的人又有什么仇……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

“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从这些文本中,我们看到,狂人想象中要吃他的人是“赵贵翁”、“哥哥”、“小孩子”、“路人”,狂人和这些人没有阶级区别,他们是同一个阶级的,他们也是被知县打枷、被绅士张嘴、被衙役占妻子甚至母亲被逼死的受封建地主阶级压迫的百姓,狂人认为他们“吃人”的依据是在历史上的“仁义道德”中看出了“吃人”的本质,因此狂人想象这些人迫害他不是因为他们阶级的对立,而在于他们有封建礼教的“仁义道德”,这篇文章实际上就是在批判封建礼教,想要唤醒这些自觉维护封建礼教的愚昧群众,只有对旧文化的批判,我们找不到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的痕迹。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文革中对鲁迅单一的解读是非常不合理的,他思想中占很大比重的人学思考和他写作原始目的——进行“国民性改造”——全部被抹掉,被解读为是在宣扬阶级斗争与马克思主义。鲁迅即便是文革中战斗的旗帜,也只是一面单薄的苍白的旗帜。他的种种复杂思想,朴素的人道主义,对卑劣国民性的忧虑全都被毛泽东思想过滤,变成了只剩下阶级斗争的文字输出。“……文革肯定了鲁迅,却又回避了鲁迅精神,包含在其中的,是对一个伟大、复杂并且独一无二的灵魂的漠视,也是鲁迅一直坚持并希望中国能够多出现一些独立、理性的人格的普遍欠缺。”[2]

朱学勤说文革中吸取了鲁迅的无政府主义,也只是没有结合历史与文本的妄谈,毛泽东在发动文革时所进行的理论表述和针对文革中具体事件的策略所表现出的领导思想,其早期所接收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与鲁迅早期思想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成分有相通之处,但无论是从历史真实还是思想客观的方面,我们都只能从毛泽东思想而非鲁迅思想中去考察分析文革的精神来源,因为鲁迅的思想是被曲解的。他所说的世界法西斯专制主义对国民文化的改造与鲁迅想挽救衰败的国家和愚弱的国民为初衷的国民性改造也不是一回事。

文革中的鲁迅并非真实的鲁迅,“‘文化大革命保全的是一个‘矮化了的,被改写、被歪曲、被丑化的鲁迅。”[3]鲁迅只是被专制文化绑架、利用。

注释:

[1]朱学勤.鲁迅思想短板[N].南方周末,2006.12.14(F).

[2]方百羽.文革与鲁迅——一个时代与一个伟人[R].厦门:厦门大学,2007.

[3]王彬彬.许广平在改写鲁迅中的作用与苦衷[J].《文艺争鸣》,2001,1:15-22.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朱学勤.鲁迅思想短板[N].南方周末,2006.12.14(F).

[3]方百羽.文革与鲁迅——一个时代与一个伟人[R].厦门:厦门大学,2007.

[4]王彬彬.许广平在改写鲁迅中的作用与苦衷[J].《文艺争鸣》,2001,1:15-22.

猜你喜欢
鲁迅
鲁迅防窃
鲁迅,好可爱一爹
孔乙己
鲁迅虚拟(外一首)
鲁迅《自嘲》句
鲁迅的真诚
阿迅一族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解读鲁迅《呐喊》内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