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困,地产有责

2016-08-01 14:29:00张杰杨连星新夫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6年7期
关键词:工业部门增长率省份

张杰+杨连星+新夫

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面临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先进制造业成长,创新正日益成为决定性的驱动因素。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房地产价格持续高升、房地产投资快速扩张。有声音认为,房价飙涨,或对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造成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

比如,有学者曾调查中国35个大中城市1999-2007年相关企业数据,发现房价上涨越快的地区,当地工业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的倾向越弱;自从2004年实施土地转让“招拍挂”制度以来,在有新产品开发活动的私有企业中,这种抑制效应就日益明显。

房地产业的狂飙突进,是否会对中国创新活动产生影响,尤其对实体经济存在负面效应?在实践创新驱动战略的语境下,是个有趣的议题。

张杰、杨连星、新夫3位中国学者,刚刚发表《房地产阻碍了中国创新么?》的论文,利用中国省级层面1996-2013年的数据,深入探究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是否抑制地区创新活动,并从以银行机构为主的中国金融体制现实出发,判断地产业占据了大量长期性的金融资源后,对创新可能的抑制作用。文章发表在《管理世界》2016年5月刊。

此消彼长

从作用机制的角度,3位学者首先从逻辑上剖析房地产对创新的可能影响。

他们认为,首先,房地产快速膨胀以及地产泡沫的形成,会对企业投资尤其长期投资形成显著的挤占效应,形成资源错配,进而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造成损害。简单说,就是高回报的地产行业,吸纳过多社会资源,威胁其他行业的发展。比如,基于中国369个城市数据,有学者就发现地产价格的快速增长,加重了非地产行业融资约束程度。

其次,地产业的膨胀可能会抑制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从而长期性地损害经济可持续发展,其作用机制体现为4种渠道:

第一,企业任何形式的创新活动,都需自身“造血”产生的长期资金维持,而地产投资的快速膨胀,对企业创新研发的长期投资造成显著的挤占效应。

第二,在房地产泡沫发展的特定阶段,由于地产投资收益率高于其他行业,以银行机构为主的金融体制,会鼓励商业银行体系将有限的贷款资金偏向地产部门,抑制制造业部门获取金融资源的空间,进而抑制创新及转型升级。

第三,房价的快速上升可能扭曲消费结构,大量家庭将主要储蓄用于购买地产,拉动了水泥、钢铁、装饰材料等创新活动相对较低的行业;高房价又容易导致高支出负担,减少高新技术产品的购买预算,而后者正蕴含着更多的创新活动。

第四,地产部门的净利润率远大于制造业部门,可能激励制造企业将本来用于创新研发活动的资金或利润,通过多元化投资或投机手段,转移到高回报率的地产部门。不幸的是,利润率的落差也正是现状。

“2014年以前,中国地产行业的平均净利润率均超30%,同期,中国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不超过7%,工业企业500强是2.3%。这将导致中国工业部门资金向房地产部门大规模转移,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创新活动造成不可低估的抑制效应。”张杰、杨连星、新夫在文中表示。

近年来,学术界也非常关注,“金融发展及金融体系的结构特征”对国家创新活动的影响。

处于转型中的中国,存在明显的“金融抑制”,具体表现为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及垄断性银行机构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这或导致企业主体的创新研发活动,只能依靠以银行机构为主的外部融资渠道。

而金融与地产的“联姻”,存在两大重要现象:1)地产的投资资金主要依靠银行机构;2)银行体系的长期贷款偏向于地产部门。

据《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数据显示,1997-2013年间,中国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银行融资比例均在40%-50%之间;其中,2004年为50%-60%,该年房地产开发资金第一来源是“定金和预收款”,达7395.3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来源的43.1%;“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分别为5207.6亿元(占30.3%)、3158.4亿元(占18.4%)。

中国以银行机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长期贷款往往优先满足房地产部门投资增长需求。3位学者观察到,中国各省份地区金融体系的长期化贷款期限结构(长期与短期贷款的比重)和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两者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图1显示)。

他们认为,深入理解地产对创新的效应和作用机制,需要全面认识金融体系的贷款行为,“房地产部门的快速扩张很有可能对金融机构和创新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产生扭曲性影响,从而加剧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对创新活动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房地产投资的高速增长必然需要银行机构的融资支持,另一方面,工业部门创新风险相对较高,收益较低,工业部门无法通过金融市场获得足够的创新研发资金。”(图2)

两大假设

根据以上的逻辑,3位学者提出了2大研究假设:

假设1:中国各省份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快速增长,对地区创新活动能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而且,对地区工业部门创新活动的阻碍作用可能表现得更为突出。

假设2:中国各省份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会通过金融体系长期化的贷款期限结构,对地区创新活动造成显著的抑制效应,而且,通过长期化贷款期限结构的影响渠道,对地区工业部门创新活动造成更突出的抑制效应。

为验证研究假设1,学者们设计了一个计量模型,其中,自变量为中国各省份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增长率。

因变量为对应区域的创新活动活跃度。如何找到度量创新活动的代理指标,是研究的关键所在。3位学者综合采用了多种代理指标:1)使用中国各省份地区的R&D内部支出(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增长率表示创新活动的投入;2)使用中国各省份地区的本地法人或自然人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率,表示创新活动的产出,其数据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

为解决遗漏变量造成的可能偏误问题,计量模型综合考虑了人均真实GDP增长率、人力资本、国有部门因素、对外开放程度(分别使用中国各省份地区的进口额和出口额占GDP比重)及地区产业结构等多种因素。

从作用逻辑看,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长率和地区创新活动之间,可能存在特定的内生性问题。举例来说,创新活动越是活跃的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通过企业的生产扩张以及居民收入增长促进对房地产需求的增加,进一步促进本地区房地产投资额增长。对此,学者们均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以突出地产投资增长率的影响。

计量模型一系列的检验结果,从不同角度支持研究假设1,证明地产业高速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带来负面效应。

中国工业部门中,规模以上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要推动者,因此,3位学者综合采用中国各省份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投入增长率,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增长率两个指标,作为反映工业部门创新活动的代理指标,进行同样的计量检验。

调查发现,在控制一系列相关影响因素的条件下,中国各省份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对地区工业部门R&D支出增长率的作用效应显著为负。

采用相似的方法论,3位学者的研究同时支持假设2:以垄断性银行机构为主的间接融资金融体系,偏向于将长期贷款提供给房地产行业,满足当地房地产对金融资金的巨大需求,从而抑制该地区的创新活动。

任重道远

基于数据的实证分析,张杰、杨连星、新夫的研究证实了两大结论:

第一,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对创新活动造成显著的阻碍作用,具体表现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越快的省份地区,创新研发投入增长率、发明专利授权额增长率相对更低;第二,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增长,通过金融体系扭曲性的贷款期限结构,对创新活动造成了显著的抑制效应。

“要切实落实中央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必须合理定位中国房地产的健康稳步发展需求,通过控制房地产投资的过快膨胀,消除局部区域的房地产泡沫,纠正房地产部门的不合理发展所带来的资源错配效应,缓解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对实体经济部门创新研发投入的挤出效应,才能从根本上为促进中国创新能力提升营造合理的外部市场环境。”三位学者在文中这样建议。

他们同时提醒决策层,“要高度关注中国金融发展滞后以及当前以垄断性银行机构为主的金融抑制体系”,而真正塑造激励中国创新能力提升的外部制度环境,将是一个必须考虑多个环境因素、共同改革推进的系统性工程。

原文刊载于《管理世界》2016年第5期,64-79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

本文未经原作者确认,标题为编者所加。

猜你喜欢
工业部门增长率省份
2020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美国太空部队与工业部门分享内部数字模型
2019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当代水产(2019年11期)2019-12-23 09:03:46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
中国产业生态化转型的IOOE模型分析
中国碳市场免费配额发放政策的行业影响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