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娟
摘 要:《聊斋志异》中国叙事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语言精炼、文化内涵丰富。通过不同译者对人名的处理和采用的翻译策略,具有意义深远。
关键词: 《聊斋志异》;译者;翻译策略
《聊斋志异》被誉为中国叙事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是拥有外语翻译语种最多的小说,近达百种。 《聊斋志异》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人物众多,名字各异。本文对比尝试分析由美国学者 Denis.C和VictorH. Mair翻译的 Str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英译本《聊斋志异选》)与丁往道选译的《中国神话及志怪小说一百》中人名的翻译进行翻译策略的探讨。
一、归化- 异化 不离不弃的翻译策略
归化翻译法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奈达。他提出“翻译就是交际”。奈达的理论强调平衡 ,包括文体平衡、社会和文化价值平衡和语言学特征的平衡 (包括语用、语法和语义对等 (王红卫) [1]。奈达认为 ,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必须尊重目的语的特征 ,要尽可能地挖掘目的语的表达潜力 ,因为每种语言都有丰富的手段来表达思想。劳伦斯·韦努蒂十分青睐异化翻译,声称:“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翻译理论和实践, 以抵御目的语文化占指导地位趋势,从而突出文本在语言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差异[2]273。在这一概念中,他提出了一种反对译文通顺的翻译策略,即译文故意弄得不通顺。有些译者也对读者毫不妥协, 要求读者接受异国文化的特异之处。茅盾说过:“文学的翻译是由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 感动和美的感受。”[5]马尔是以英语即译入语为母语,在翻译人名上多采用归化而丁往道多采用异化。
二、对比两译本的具体翻译方法
(一)直接音译 两译本采用最多的方法
原文:瑞云,杭之名妓,色艺无双。[3]
马译:Rui Yun,a famous courtesan of Hangzhou,was unrivalled in beauty and accomplishment.[4]
丁译:Ruiyun was a famous courtesan in Hang Zhou Whom no one could match in beauty and talents.[5]
两译本都是对瑞云直接音译,两个译文版本对大部分人名都是直接音译。然而马尔译本更流畅,unrivalled 相比与 no one could match 更简洁, 其短句的运用,比丁译版本更引人入胜。
(二)直译+修饰VS 直译
原文:太原王生...遇到一女郎,乃二八姝丽。
马译:Scholar Wang of Taiyuan ...found her to be in bloom of youthful beauty.
丁译:Wang, a young man living in Taiyuan ...found her to be a beauty of about sixteem.
马尔将王生用直译+修饰翻译为:Scholar Wang 优于丁往道的直接音译为Wang, 其解释却能够消除直接音译 Wang 对于西方读者的陌生感,虽然Scholar 与中国的“书生”还是有差距的。
(三)意译展现作者的不同理解
原文:道士曰:君身邪气萦绕,何言无?
马译“An aura of evil surrounds you ,”said the Taoist, “Why do you say nothing?”
丁译:“It quite obvious that you have been bewithed by some evil spirit”said the priest “yet you still say nothing.”
马尔将“道士”异译为“Taoist”相比于归化译为“prist”要更好,可以扩大读者视野。而且“道士”的降妖除魔和 “牧师”的传教布置道是有差别的。而且马尔将“邪气”翻译成 “aura of evil”, “萦绕”译为“surround”要比丁往道的归化的“evil spirit” 和“bewithed”跟贴切。
马尔译本中出现很多精彩的人名翻译。例如,在《婴宁》中将狐母译文为werefox 因为狐母在很早就死了,并把婴宁托付给鬼母(ghostmather)。将狐狸丫鬟小荣译为gloria 很好的给西方读者一个小女孩形象。然而在《瑞云》中将“贺生”与“和生”分别翻译成“scholar He”和“Scholar Harmoy”风格上欠统一,因为两个人同时出现在《瑞云》里面,“贺”与“和”在英文里面发音都是“He”,但如果将“和生”翻译为“scholar harmony”读者就会疑问,“Harmony”的出现是不是意味这出现了“imharmony”.或者说把“和生”翻译成“Scholar harmony”那“贺生”是否就要意译为“Scholar celebration”.而丁往到将“贺生”和“和生”分别翻译为“Mr.He”和“Mr.Ho”风格更为统一。
三、结语
总之对比两译文版本的人名翻译,我们可以看出,马尔对人名处理更灵活多变,而丁往道稍显单一。对于人名多样的处理也是马尔版译本最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而中外译者对《聊斋志异》,及中国古典文学著作的翻译,对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继承和流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红卫. 跨文化交际翻译方法: 归化和异化策略 [J].重庆: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
[2]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
[3] 蒲松龄. 聊斋志异 [M].湖南:长沙岳麓出版社,1997.
[4] DENIS C,VICTOR H. Mair. Strange Tales from Make - do Studio[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01.
[5] 丁往道.中国神话及志怪小说一百篇[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