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抗洪神器”大揭秘

2016-08-01 15:47王煜
新民周刊 2016年29期
关键词:沙袋抗洪神器

王煜

今年夏天,和各地洪水肆虐、官兵英勇抗洪的画面一起在网络刷屏的,还有“德国抗洪神器”的帖子。“悲情的血肉之躯人墙”与“高科技金属防御体系”产生了强烈对比,一时网民纷纷表示无法接受:1998年大洪水已经过去了18年,我们的抗洪技术就一点没进步吗?

当然,后来人们又发现,原来“国产神器”也不差。问题是,“神器”真的有那么神奇吗?而且,就算神器真的都用上了,抗洪就可以不再靠人力了吗?

“德国神器”真那么神?

一度被网友追捧的“德国神器”的真面目是什么?

仔细看看,它其实也没那么“神”——“可拆卸金属防洪挡板”,听上去原理相当朴素,非常好理解。

目前,德国科隆、法兰克福等一些沿河城市配备了这种设备。德国联邦技术救援署防洪专家弗兰克·阿尔滕布鲁恩介绍,可拆卸防洪板较为轻便,易于安装,能在水位上涨前快速建立起防御屏障。通常情况下,两名专业人员能用这种挡板,在一小时内搭建出一堵长100米、高1.5米的防洪墙。

但是,“神器”只适用于平整的地面,且必须提前在地面打好基础,才能保证挡板安上去之后稳固可靠。同时,它的造价不菲,科隆防洪中心负责人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地可拆卸防洪墙的成本是每公里100万欧元。

如此一来,用可拆卸防洪挡板时就不得不考虑“性价比”的问题了。科隆在德国的城市里第一个使用这种设备,从1984年就开始采购可拆卸防洪板,到今天也只规划了沿河9.5公里的使用区域。更何况,挡板的防洪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洪水太大,它也会不灵。无怪乎后来大家又看到了不少“神器”漏水、被大水漫过的相片。因此,现实状况是,可拆卸防洪墙只在德国的小部分城市地区使用,并非普遍现象。

更关键的是,这种设备在国内也有!首先就是看上去和德国版并无二致的哈尔滨“活动钢闸板抗洪墙”。据《黑龙江日报》报道,国内首创的“活动钢闸板防洪墙”在哈尔滨市建成。文章称:“哈尔滨是全国十个重点防洪特大城市之一。1998年特大洪水过后,国家重新修订了城市防洪规划,要求哈市主城区江南堤防标准要提高到100年一遇。为了兼顾沿江景观、不阻挡游人与江水的亲近,哈市采用了国内首创的‘桩基活动钢板防洪墙建设方案。”

这种防洪墙由桩基础、基础底梁、防洪墙及防洪钢闸板组成,其中露在地面上的防洪墙只有60厘米高,不会阻挡游人视线。防洪钢闸板每块长5米,高2米,重1.3吨,平时存放在防洪通道旁的专用仓库里;大水袭来时,接到水泥防洪墙上面,专业人员安装一块钢板只需4分钟,缝隙之间用专用防水胶粘接,防止漏水。防洪墙顶海拔121.20米,高出百年内最高水位0.33米,加上活动钢板的高度,可超过松花江历史最高水位2.33米。

在上海的黄浦江边,不仅有活动钢板防洪墙,更有颜值升级版的玻璃防汛墙。2012年,上海市南外滩进行防汛墙改造工程,将此前的水泥防汛墙改进为玻璃防汛墙。通透的玻璃让人几乎难以感到“墙”的存在,丝毫不影响游客在岸边欣赏江景。而钢筋混凝土的底座加上18毫米的玻璃厚度,防汛挡水的强度也是过关的。据悉,这道通透式玻璃防汛墙的技术已申请专利。

尽管开始使用的年份不如德国早,但哈尔滨和上海的防洪墙都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其原理和造价、适用范围方面的限制也和德国“大表哥”一脉相承。耐人寻味的是:怎么就只有后者被中国网友“封神”了呢?

实战中的“中国神器”

事实上,奋战在抗洪一线的部队官兵和技术专家并不愿意像网友一样动不动就把某样设备或技术叫得那么“神”,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当前的抗洪还处于只靠人海战术的“原始状态”。相反,近年来,一些新技术和高端设备已经逐渐被我国的抗洪部队掌握,其中不少在今年开始大规模应用。

“以水治水”的膨胀吸水袋就非常值得一提。武警交通应急救援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曾智刚告诉《新民周刊》记者,这种吸水袋由高分子化合物构成,平时重量只有400克左右,吸水之后,体积可以在3-5分钟内膨胀80-100倍,重量达20公斤,承受的冲击力可达150公斤。用它代替传统的沙袋,优点是非常明显的:不需要寻找沙石泥土;不需要耗费人力和时间装填、搬运;装填材料是水,这是在抗洪现场最不缺的东西。袋子里装的是水,恰恰能用于抵御洪水,这让人在感叹技术奇妙的同时也不禁佩服其蕴含的“对立统一”哲学思想。

同样“以水治水”的还有“充水式橡胶子堤”,又叫“移动折叠式堵水墙”。在安徽省望江县伍玖圩抢险现场,武警水电部队首次运用了这种设备。救援官兵每6人一组,迅速铺开橡胶袋,用魔术贴将多段橡胶子堤连接,接上水阀门后洪水快速流入橡胶袋中。包裹上护坦布,随后用固定桩将子堤固定,不到20分钟,长12米、高0.7米的橡胶子堤就“筑”了起来。这种装备外层是结实耐磨的高强度帆布,里面是不透水的橡胶水囊。压缩状态时轻便易携,哪里有险情就可以搬到哪里;使用时可就地取材,用水的自重作为重力进行溃口围堵。优点是速度快、效率高、可重复使用,不怕浪打水冲,可极大提高抢险效率,有效控制洪水漫坝险情。

大载重自卸车的使用,可载重近百吨的钢筋笼串,应对决堤的效果比沉车、沉船好得多;处理管涌,一般先做围井,现在用钢板、硬质塑料围井的方式代替沙袋围井,过去3米直径的围井要20人3个小时才能完成,现在4个人30分钟就能搞定。在大型装备方面,水陆两用挖掘机、臂展20米的长臂挖掘机、能“抬腿走路”的步履式挖掘机、无人驾驶的智能挖掘机相继投入使用,大大减轻了人力的负担。

曾智刚说,扩大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是抗洪抢险救援技术发展的趋势。例如,目前用于架设应急桥梁使用的主要是钢材,比较笨重;而如果换成新型复合材料,体积、重量都更小,而强度更高。他提出,抢险设备要向小型化、强机动性、强跨越性发展;这样,在地面交通出现堵点时,设备可以通过水运、空运等方式多点投送,让救灾快速、全面展开,这非常关键。

他还透露了武警交通应急救援技术研究所正在攻关的一些项目:一是应急桥梁的跨度突破,从目前的单跨50米提高到80米以上;二是在对塌方、滑坡的清障中,应用新的静态爆破等方式代替传统的火工品爆破,避免产生次生灾害,提高爆破材料的机动性。

此外,各种监测手段的进步也为抢险救灾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持。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有助于及时预测灾情。在洪水现场,雷达测速仪、水下机器人实时监测水情变化;在空中飞行的无人机不仅能实时传回灾情图像和数据供专家研判形势、制定方案,还能进行特定救灾物资的空投。

高科技水文仪器在抗洪救灾中作用重大。日前,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共斥资千万采购国产、进口水文仪器设备,包括浮子式水位计、普通流速计、走航式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等。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水文水资源局也进行了相关仪器采购。

在灾难预警方面,截至6月28日,全国通过国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预警超过了14万条。全国通过12379短信平台,向应急决策人员发布预警短信约3600万人次。在农村,预警信息村屯覆盖率达99.7%,气象局与涉灾部门共建共用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7.8万余个、农村高音喇叭43.6万套,提高了预警信息覆盖面。

人是决定因素

今年的抗洪现场,部队官兵泡在泥水中运输沙袋、堵漏补缺的画面依然震撼着公众。人们在心疼子弟兵的同时,不禁要问:既然有了上面说的那些新兴技术和设备,那为何还有这么多需要血肉之躯肩扛手抬的场合、传统的沙袋怎么还没退出历史舞台?

武警交通三总队七支队总工程师曾赞文在安徽的抗洪一线向《新民周刊》表示:“一切为了安全,一切为了救援,能用设备就不用人力。”但是,洪水现场的环境十分复杂,受到水文条件、地理状况等制约,一些大型设备常常无法进入;小型设备可以进入但需要运输条件,抵达现场的速度也比不上人。同时,使用设备需要调配,也需要根据每个应用场合的实际情况来改装,这都需要消耗时间;但是在紧急的险情面前,这样的消耗是不允许的,必须用人力以最快的速度处置。

另外,还有一些工作,例如堆砌沙袋等等,目前还不能用机器完成,必须人力上阵。在实际情况面前,原始的肩扛手抬和沙袋可能正是最有效最合适的方式和工具。如此看来,湖南华容堵溃口的“卡车敢死队”也不应被简单认为是“野蛮落后”。

就连被网友“神化”的德国,抗洪也主要还是依靠传统沙袋、人工运输。2013年,德国遭遇严重洪水灾害,一度遭遇沙袋短缺,被迫向荷兰、丹麦等邻国求援,外国向德国供应的沙袋超过160万个。英国同样不例外,遭遇洪水时,威廉王子也参与人力垒沙袋。

除了条件限制不得不用人力外,人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也是绝对无法被技术和设备抹煞的。

7月11日,芜湖市南陵县西七圩的抗洪大堤出现决口。指战员决定,将沙袋从堤坝上运到水面,再用船运到决口处封填。但是,堤坝有15米高,堤顶到水面的斜坡也有十几米长,沙袋只能靠官兵徒手传递,烈日炎炎下,连续作战、体力消耗大,而封堵决堤需要约50万包沙袋。包括曾赞文在内的技术专家组根据实际情况,连夜研究设计,借鉴了之前在边防公路使用过的工具的思路,现场加工出一种长10米、宽0.8米的U型滑槽。这样,沙袋可以顺着滑槽滑到船上,极大地减小了官兵的体力消耗,提高了救援效率。接着,他们又抓紧联系芜湖市相关企业,对后者原有的皮带输送机进行改装,将转运沙袋的效率又提高了三倍。这样因地制宜、简单实用的发明创造,是人的智慧力量的最好体现。

又比如,在安徽池州升金湖坝堤抢险的武警交通部队官兵,通过用脚踩入堤坝附近的水中感觉水温变化、以舌头舔水分辨含沙量大小和观察堤坝附近有无漩涡等判断管涌的方法收到奇效,先后封堵大小管涌30余处,确保了防洪大堤固若金汤。

在实战中,武警交通部队的每一个支队都有一个专家技术组,配备有技术干部,直接深入一线,根据实际情况应变研判,为安全救灾、科学救灾提供指导意见。针对入汛以来,各地险情多发、抢险点分散的实际,技术专家组精心编写了《抢险技术手册》口袋书,还积极建立了抢险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实施远程技术指导。

武警交通应急救援技术研究所通过微信公众号,把国内外相关经验发送给各级指挥员,并且非常及时和有针对性:例如,7月8日,太湖县102县道城江大桥抢建进入“引桥落地”的关键技术阶段,公众号适时推送了《装配式公路钢桥架设辅助系统解析》解决官兵在桥梁架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7月11日,池州升金湖大堤排险加固时,公众号又推送了《堤坝管涌的成因分析及应急抢险措施》,对堤坝上管涌的形成原因和危害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就险情的判别及排险措施提出解决方案。

如同战争一样,人的因素永远是决定性的。在抗洪抢险这场与自然灾害的战争中,技术和设备的运用非常重要,但人的力量更为关键。这就是所谓的“君子不器”。

猜你喜欢
沙袋抗洪神器
古代降暑“神器”
奋战在河南抗洪一线的夫妻档
本期主题:郑州抗洪
沙袋的数量
大型充填沙袋在围堰中的应用及造价分析
抗洪中的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