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大学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内容,激励机制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方法。能否有效、合理地利用激励机制是衡量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之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把激励的目标和手段结合起来,才能把管理学生的工作做好,从而做到管理育人。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激励机制
现今高校在校学生在学习和思想、心理方面存在着种类问题,为数不少的学生进了大学校门,便如释重负,不思进取,表现懒惰,只求及格。这就需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和思想观。在考虑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激励机制来引导和激励学生,使学生个人目标和理想与当前高校教育培养目标尽可能的一致,从而使学生能够达到在校学习和毕业就业相辅相成的目标。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的作用在于通过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从而激发他们的精神动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增强他们的集体凝聚力,引导他们主动自觉地把自己的行动朝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努力。这种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的行为方向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具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激励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大学生自觉把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社会目标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从这一点来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有利于引导学生的行为方向。
(二)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潜能是有待开发的深层智慧和能量。挖掘和发挥人的潜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激励。因为激励过程是不断实现人的超越过程,人的超越以人的潜能为资源背景。因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有利于挖掘大学生的内在潜能。首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可以打破学生消极的习惯平衡。通过实施激励,利用一定的信息刺激动摇平衡习惯,使大学生开阔视野,重新调整自身行为状态,经过开发自身潜能从而达到新的境界。其次,可以改变大学生的态度。态度是潜意识的自动功能。判断一个人的态度要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方面综合权衡。通过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激励,能够达到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丰富大学生的情感和引导他们高层次的文明行为的目的。第三,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兴趣能使人产生热情,对自已的目标乐此不疲,在兴趣的驱使下,人的潜能就不断被开发出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正是通过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自觉刻苦学习,努力成才。
二、激励机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一)目标激励法
目标激励是指通过目标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动机,指导其行为,使大学生的成才需要与成才目标紧密结合,从而充分调动和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用。”可见目标对个人发展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在心理学中,目标被称之为诱因,由诱因诱发需要和动机,再由动机达成目标的过程即是激励过程。简言之,目标就是人们的行为目的。就人的行为来说,需要是激发动机的内在条件,而目标是它的外在条件,目标同需要和动机一起调节着人们的行为。
在引导学生设置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目标设置要明确具体。目标越具体,就越具可操作性,越便于检查考核;另一方面,目标越具体,学生自我努力的方向就越明确,实现目标的信心就会增加,容易形成自我激励。
二是目标要有针对性。即设置的目标要与大学生的物质或精神需求相联系,以使他们从目标中产生动机,从而激发行为,自觉为实现自我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是目标设置要适度。一般情况下,所设置的目标应从学生自身条件出发,讲求适度。目标设置过高,即使学生竭尽全力仍不能达到,就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他们积极性的发挥。目标设置过低,让人唾手可得,容易使学生产生盲目自满、不求上进的想法,这些都不利于目标的激励。
因此,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努力目标,同时在设置目标时要做到个人的奋斗目标要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长远的目标与近期的目标相结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着重从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人文素养、身心发展、智力教育、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给大学生确立全面发展的目标,从而帮助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为将来走上社会和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就是用先进人物的优秀品德激励、感染、影响受教育者,使之形成优良品德的一种方法,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大学生风范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也是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是高校学生激励机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榜样是社会主体完美形象的统一,代表着人的价值追求,具有能够触发人们仰慕、效仿的特征,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榜样永恒的魅力在于榜样所体现的人生精神。榜样本质就是一种目标,通过榜样的树立,激发学生追求上进,对榜样进行模仿和学习,不断接近榜样,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榜样包括杰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典型等,通过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形象生动且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舞力,因而对学生就能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
榜样激励还要靠高校学生工作者身体力行,做好表率和起到示范的作用。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充分重视人格影响和自身道德修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通过个人崇高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情操起到榜样的作用,从而树立个人的人格魅力,以好的示范作用在学生中形成巨大的说服力、感染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人格是一种非权力的影响力,是一种榜样示范,其自然渗透有无限的张力,不受时空的限制,能通过震撼、感染、舆论、传播,使人产生敬佩、信赖、亲切感。运用人格的力量影响,学生工作者的言行举止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和引导功能,成为有方向性和代表性的力量。
(三)奖惩激励法
奖励激励是对学生良好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肯定,它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每个人都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精神奖励是将奖励用一定的荣誉形式固定下来,以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满足其思想上的需要;物质奖励则是通过满足学生一定的生理需要和物质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学生往往思想活跃且自尊心强,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肯定。当他们的行为得到称赞时,就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别人的承认,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从而受到鼓舞,产生更高的学习、工作热情,产生更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惩罚激励通过对违纪者行为的否定和限制以及严肃的处罚来约束这种行为的发生、减弱直至消除,从而使不符合社会期望和组织要求的行为得到控制和矫正。激励本身包含着激发的作用,惩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与奖励不同角度的激发。当某个学生受到处分时必然会引起心理上的紧张不安和内心矛盾的斗争,这种内心矛盾的激发,可以促进其产生周密细致的思考,从而分清是非,抑制不良的思想行为。因此,惩罚也是一种积极的,可以催人上进的外部刺激,也就是说处分本身就是对违纪学生的一种激励。
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和方法各不相同,但都是为了激励学生向进步、成功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在实施奖惩激励的过程中,应做到客观、公平、公正和公开,要注意把握好奖惩的时间和力度。
(四)竞争激励法
竞争是竞争主体之间,基于各自需求和满足需求的客体的特定性而形成的一种较量关系。竞争激励是利用人们不甘落后的心理创造竞争氛围,从而激发个体和集体奋发向上的一种进取精神。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手段。高校应从创造公平竟争的环境入手,将竞争激励引入学习管理,让学生感受压力,并为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供机会,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为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得到增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在实施竞争激励时,首先要创设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条件。公平的竞争对于激发人们的激励性和创造性有着特殊的意义,公平的竞争导致公平的结果。二是竞争主题要有针对性。三是要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是相对的,在竞争中提倡合作,形成良胜的竞争,在合作中的竞争。同时,在竞争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应倡导团体竞争为主,激励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运用激励机制进行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研究是一项大课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理论、实践能力和现有教学条件的限制,我们对激励机制的探索还只是初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激励机制对高校教育很有益处,也将进一步得到推广,同时在理论方面、实践方面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徐龙.浅谈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J].时代教育,2014(01):75-75.
[2]孙思芳.浅析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09).
[3]王宁.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求知导刊,2015(13):119-119.
[4]毛雯.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几种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