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黛君
一、我国“老人农业”的产生及其现状
从已经形成的研究成果来看,多年来一大批经济学、社会学及人口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本着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倾注心力开展该问题研究,他们借鉴西方“推—拉”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和“托达罗模型”等理论工具,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从而奠定了新时期农村劳动力问题研究的基础。而根据西方的推拉理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出于对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条件、为自己与孩子获得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以及更好的社会环境的追求,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地涌入城市,形成了“农民工”群体。本文中“留守老人”被界定为子女长期外出务工、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并留守在户籍地村的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我国部分地区,留在农村务农的大多是这些留守老人,他们的年龄偏高却从事着繁重的农业劳动。
相关针对部分地区留守老人的访问调查数据显示,留守老人的农业生产结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粮食和蔬菜种植;他们中大部分人种植粮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家消费,只有少部分是从事商品粮生产,因而他们很少专门雇人进行生产活动。大部分的务农老人受到年龄与文化水平的限制,无法操作先进的设备,许多技术无法推广,因而农业劳作只能维持低水平的人工种植,这大大的影响了农业的产量,也限制了我国农业无法形成规模。
二、“老人农业”的隐忧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基础作用,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突出的基础地位,而我国农业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人多地少,可耕地更少,人均占有农业资源有限,农业发展受资源条件制约较明显;农业基础地位比较脆弱,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偏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存在靠天吃饭的情况;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并不充裕,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地区差异大,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供给不定,确保粮食攻击的长久安全稳定任务繁重。由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对农村的“老人农业”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对于当今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觑,在笔者看来,它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阻碍作用:第一,它会延滞我国农业水平的发展。部分耕地因缺乏劳动力更粗放经营,传统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可能会被“懒人农业”取代;由于务农老人文化水平不高,他无法引进、学习周边地区先进的耕作技术,只能依靠人力进行辛苦耕种,这会使我国无法进入大机器农场时代、农业耕作无法实现规模化经营,反而需要大批劳动力。第二,它会阻碍我国粮食产量的增长。人力耕种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如劳动力缺乏、天气情况等因素,它不利于我国农作物产量的增长。第三,它会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城乡收入差异偏大,农村经济无法提升会加剧社会矛盾,促进农业生产的举措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共同富裕。
三、对解决“老人农业”问题的建议
农村社会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其他农村工作者合作,以农村社区为基础,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方法,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增强农民和社区的能力,在预防和解决农村社区问题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福利水平,最终实现农村社区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社会工作是期望从改变大环境的方向上促使环境及个人发生转变,以社会工作者为主导的农村社会工作则是在开展具体实务时尊重农民独特的价值观和思维逻辑,要将专业方法同传统智慧有机结合起来。
可以看出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具有的性如中介性、普适性、历史性和本土化等,它既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社工理论、方法又能与中国农村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将农村问题置于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来看待,因此结合农村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对“老人农业”问题进行对策的研究是专业的、具有可行性的、创新的。而具体的建议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社会工作者深入调查老人农业的原因
通过专业优势与独特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协助农民成立各种组织,对农民进行培训。如何保证农民有愿望有积极性地通过种地来“获取经济收入和展开人生意义”,除了要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来思考这个问题,恐怕还必须从“心灵重塑”方面做反思。对农民的培养、教育促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发展农业,比出去好多了,进而留下来创业。同时为各种农民协会或专业技术协会提供智力服务以及培训、信息、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提高他们的自身素养,促进农民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增强他们对农村发展的信心。
(二)落实惠农政策,社会工作者作为政府、社区和农民间的沟通者
将政府对农业生产问题的重视程度传达给农民,给他们普及政策知识,吸引劳动力留下来。工作者通过将农民意见上传到政府等相关部门,将农民关注的问题反映给政府,以促进解决与农业、民生相关问题的解决。社工通过积极的努力发挥农村社区及村委会组织功能作用,建构劳动帮扶制度。农村社会工作者可以以社区为依托,在社区内对农村居民进行教育,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为“老人农业”的解决创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将农村社区建造成为互帮互助,知识素养较高的新型农村社区。同时还要加强还要建立、完善对农民的保障制度,建立职业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职业农民的职业吸引力。
(三)增强农业中科技含量,减轻劳动强度,逐渐实现机械化大规模生产
引进较为发达的科技用于耕种,如品种培育技术、包装保鲜技术等利于农业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先进技术,还可以引进、运用耕种机械,一步步做到机械化耕种。先进技术与机械的运用不仅可以节省务农者的时间,同时还可以提高务农者的利润,务农者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可以进行其他的经济生产活动,对于农民提升自己的收入有很大的帮助,这样会吸引更多的劳动力留在农村务农,还可以维持粮食产量的稳定。通过合作社或农业大户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就可弥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四)吸引乡镇企业家投资进行产业化农业生产
对于那些想要流向城市中的青壮年劳动力,政府要尽量吸引他们留下来;对于一些对农村建设有意向的投资商,政府也要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以及说法引导他们对农业进行投资。政府可以适当给予优惠、放宽限制,促使农业耕种发展为规模化的耕种,而不是“单打独斗”,进而可以将农业产业化,形成生产、制作、销售一系列的流水线,这种模式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在农忙农闲的时候都有事可做、有钱可赚,可以让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有选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