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美国、德国特约记者 李勇 青木 ●本报记者 郭孝伟 林鹏飞 曲翔宇 ●张亦驰
“美国和中国会发生战争吗?”“如果美中开战会怎样?”多年来,这两个问题一直令美国一些人“痴迷不已”,不仅时常登上美国主流媒体的“大雅之堂”,更吸引“预言师们”不时捧出水晶球进行预测。美国知名智库兰德公司日前出台的报告给关于美中战争的炒作又加了一把火。在题为《与中国开战,想不敢想之事》的报告中,这家被认为与美国军方关系密切的智库称,随着中国军力提高,一旦美中开战,美军并不能确保战争按自己预料的方向发展,也不一定能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是中国的损失会更大。报告还分析了四种可能的战争场景:短期高强度战争、长期高强度战争、短期低强度战争、长期低强度战争,认为战争打得越厉害,对中国影响越大,但也承认“最后可能没有赢家”。为何中国爱在美国的“战争小说”中“躺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美国是一个对外部警惕感特别强的国家,一些势力惯常通过制造“危机”实现自身目的。但公然鼓吹战争论调,只会给世界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声称“战争并非不可想象”
“美国和中国之间爆发战争对两国、对东亚乃至世界都将是毁灭性的,看起来简直不可想象。”这是《与中国开战,想不敢想之事》报告引言的第一句话。但接下来,兰德公司的学者们话锋一转,给这篇长达116页的报告找到了出台“理由”:事实上两国开战并非完全不可能,两国在多个地区纠纷中针锋相对,确有可能导致军事对抗和暴力冲突;两国大批军力挨得很近,如果发生意外事件或者某个危机过热,双方就可能有先发制人的想法。如敌意爆发,双方都有庞大军力、技术、工业实力和人员在广阔的海陆空域乃至网络空间作战。“美中开战可能规模巨大,代价沉重,但并非不可想象。”
报告认为,随着中国军事能力提高,特别是“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的实现,战争一旦发生,美国并不一定能够获得操作上的控制权,摧毁中国的防御。美中之间若爆发战争,应该是区域性的常规战争,不会使用核武器,主要以海上舰艇和潜艇战斗为主,同时涉及各种战机、导弹以及针对卫星的太空战和针对计算机系统的网络战。报告称,东亚是潜在的美中闪点所在,若发生战争,会首先限定在东亚范围内。随着战争的深入,彼此的跟踪和攻击能力不断提升,整个西太平洋地区都将变成战区,从而造成严重经济影响。
随后报告将时间限定在2015年至2025年,根据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分为四种战争情况重点分析,分别是短期低强度、长期低强度、短期高强度、长期高强度。其中,短期低强度战争由意外事件或者误判引发,可能牵涉第三方。双方领导人对战争行动进行了限制,并且很快就结束冲突达成一致,敌对行动在一周左右时间结束。长期低强度战争是短期低强度战争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双方领导人对战争行为进行了限制,但未能就结束冲突达成一致。双方不断集结并保持接触,意外事件以及损失时有时无并一直持续。
对于短期高强度战争,报告认为,中国会使用“杀伤链”来对付美国航母和空军基地,同时美国会攻击中国的“杀伤链”,并对中国本土精心选择的目标实施攻击。冲突持续一个星期左右,双方迅速进行危机管控。报告称,在2015年的情况下,美国的损失会包括海军和空军力量、航母以及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基地,而中国的损失会更大,包括A2/AD武器系统受损。报告认为,若在2025年的情况下,因为中国A2/AD能力的增加,美国的损失会加大,但是中国的损失依然更大。
对长期高强度冲突,报告称,双方的损失使得妥协更难。美国扩大对中国的打击,双方将更多的部队投入到战争中,当损失不断增加时,中国进行长期战争动员,战争持续一年或者更长。报告认为,长期高强度战争中,在2015年的情况下,战争拖得越长,对中国负面影响越大。到2025年时,美国要取得战争胜利的前景比现在更差,但这并不代表中国会赢得战争。而且随着战争的持续,西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从黄海到南海,都将变成海上和空中运输的危险地带。贸易急速下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重大,而且随着时间延长以及强度的加深,其他国家,美国的盟友卷入战争的可能性就越大,特别是日本可能加入。
报告还比较了战争可能给两国造成的经济损失,认为美国的损失是GDP下降5%到10%,中国GDP则会下降25%到35%。经济损失可能会引发中国的政治动荡并鼓励中国的分离主义分子。而在美国,战争只会造成两党之间的分歧,国家却是稳定的。报告的结论是,“最后可能没有赢家,双方都会遭受巨大损失”。鉴于战争后果非常严重,两国应该将避免战争爆发作为政策重点,两国政府需要强大的危机管理机制。
美国为何爱把战争挂嘴边?
“作为美国重要的军事、安全领域的智库,兰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鹰派的声音,发这种宣扬战争的报告只会对局势起到负面作用。”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7月31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美国鹰派往往就是这样,记得有一次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哈里斯到北大演讲时曾说,瓶子里有半瓶水,军方总是透过瓶子里空的一半看瓶子。像兰德这样耸动的报告容易吸引眼球,但跟现实脱节。“比如中美开战,我认为是不会发生的。很多美国学者都说从来没有两个核大国打过仗,美国前总统里根也说过类似的话,两个核大国不管谁和谁打起来,都是双输。”陶文钊强调,认为中美会发生战争绝对不是美国舆论的主流看法。
虽然并非主流,但这些年,美国及西方媒体和智库对于美中战争的“研究”和炒作可以说从来没断过。最近南海紧张加剧,南海被频繁与“战争”联系起来。7月30日,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网站刊发题为“南海战争倒计时”的文章。稍早前,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网站刊文讨论“如果因南海争端爆发战争,谁能赢?”文章援引澳军事专家的话称,虽然美国胜算依然很大,但赢得战争的成本很高,由于中国的军力发展侧重于发现并击沉美国军舰,一旦开战,美国可能损失一艘航母。7月13日,CNN刊文:“南海仲裁为下一场全球冲突搭下舞台?”在此之前,美国《新闻周刊》刊发题为“美国和中国之间‘不可避免的战争”的文章。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事实上,就在去年9月,兰德公司也曾发表报告,讨论“若美中开战谁占上风”。报告以台湾海峡和南沙群岛发生冲突这两种情况来比较美中在空中与导弹、海上、太空、网络与核武器五个领域的军事实力。报告认为,1996年时,美国军力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占据绝对优势,但是到2017年,如果台海发生冲突,那么美国要实施某些关键任务可能会很困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除了兰德这样的智库,美国媒体上也不时有关于“中美开战会怎样”的猜测,这表明美国一些人确实已经把中国当成主要对手。从历史上来看,美国是一个对外部警惕感特别强的国家,对任何威胁,哪怕是潜在威胁,都非常敏感。通过制造“危机”,可以树立靶子,用来激励自己;另一方面故意把未来的问题说得严重一点,把对手说得厉害一点,符合一些利益集团的利益。金灿荣说,美国一些智库和媒体鼓吹战争论调,会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中美属于超大型国家,如果中美发生战争,对世界是一场深重的灾难。
中美并非现实敌人
“纵观历史,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崛起,靠的就是战争。所以,这些国家的智库担忧中国崛起过程中也会引发战争。”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国际政治学者梅斯奈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关于“美中战争”的研究和预测很多,美国有一批智库及学者的工作就是研究战争。这同时也表明,美国已经把中国当作新的超级大国,是美国潜在的竞争者。
通过设立假想对手,激励或者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能力正是美国擅长的做法。今年5月,美国《国家利益》网站曾刊发题为“肮脏的小秘密:美军‘发明5个假国家”的文章称,美国陆军为了更好地做好应战准备,同时又不想向世界宣告自己所做的事情,“发明”了一些虚构的国家,作为真实敌人的替身。这5个虚构国家是阿丽亚娜、阿特罗皮亚、多诺维亚、戈加斯、利马比亚,位于俄罗斯和伊朗边境的高加索地区。
“我们的军事实力正出现不可思议的衰减”,7月29日兰德发表报告的同一天,美国另一家智库企业研究所网站以此为题呼吁增加国防经费。文章称,目前,美国国防经费购买力在降低。现在美国是个只能承受一场战争的大国,而此前美国是同时能打两场战争的超级大国。以空军为例,核心结构遭到削减,F-22战机建制规模从最初计划的750架减少到381架,后又减少到187架。
中国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小卓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关于中美开战的猜测反映了美国战略学界对中国崛起、尤其是军事力量增强的焦虑。但他们也深知战争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美国尚没有从“两场战争”中完全恢复过来,在叙利亚问题上都力避卷入,更不要说与中国大打一仗。何况中国是核大国,中美经济深度依赖,美国在全球若干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两国是战略对手,但不是现实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