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理运,杨 博,江原猛,张宏伟,余海滨,周宁宁
板栗雪片象甲的饲养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章理运1,杨 博1,江原猛2,张宏伟1,余海滨1,周宁宁1
(1.信阳市林科所,河南 信阳 464031;2.光山县林业技术推广站,河南 信阳465450)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板栗新鲜叶片对栗雪片象甲成虫进行室内饲养试验,结果表明:栗雪片象甲的成虫饲养成活率在40%左右,寿命最长达160 d。通过生物学特性观察,栗雪片象甲幼虫仅在栗实内取食,幼虫期长,可达260 d,以成熟幼虫在栗实内越冬,次年3月下旬老熟幼虫在栗实内化蛹,蛹期25~30 d。在河南信阳自然条件下,象甲每年发生1代,成虫寿命长达120~160 d左右。研究其人工饲养技术、生物学特性可以为防治提供基础性资料。
板栗雪片象甲;人工饲养;生物学特性;
栗雪片象()属鞘翅目()象甲科(),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的板栗()蛀果害虫,分布于我国的河南、江西、陕西、甘肃和安徽。寄主主要是栗属植物,其中板栗受害最重,油栗也可受害。据报道,在陕西镇安、柞水等栗产区坚果受虫害率一般为20%~30%,严重时达70%[1,2];河南新县受害严重的果园,坚果被害率可高达80%[3];安徽舒城受害率达30%~60%[4]。虫害是造成板栗产量、质量大幅度下降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信阳板栗产区虫害较为严重,为探讨适宜的防治方法,作者于2014-2015年对栗雪片象甲进行了人工饲养及生物学特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材料
供试虫源:板栗雪片象甲幼虫由信阳市林科所板栗试验林中采得。
供试植物:新鲜的板栗叶片。
养殖容器:采用规格为直径12~15 cm,高15~18 cm圆柱型无色透明塑料盒或方型无色透明塑料盒作为养殖容器,盒的上方有可以打开的盒盖,开启方便,盒上部开2~3个通气孔以便通气。
1.2 方法
1.2.1板栗雪片象甲生物学习性观察
象甲的幼虫、蛹、成虫的生活习性观察主要在室内进行。温度为室温;光照为日常自然光另加40瓦日光灯2个,日光灯每天开灯光照时间8~11 h。
幼虫:从栗园内拾取的上年脱落的板栗栗苞去掉外皮,轻轻掰开栗实,查看是否含有栗雪片象幼虫,若有幼虫,将幼虫和栗实一起接入养殖盒内,每盒5头,共接虫30头,在塑料养殖盒底放入3~5 cm厚的腐殖质土。每隔3~5 d检查土壤含水情况,若发现土壤偏干,应及时洒水保湿。
蛹:在6个养殖盒内接入的板栗雪片象甲幼虫中,每隔3 d随机抽查5粒,掰开栗实检查,观察幼虫发育及化蛹状况。试验过程中如幼虫死亡要及时加入新鲜的幼虫,观察蛹的习性。
成虫:成虫羽化后,放入新鲜的板栗叶片(有叶柄)作为食物。每3~4 d更换新鲜的叶片并观察其行为特征。
1.2.2板栗雪片象甲野外生活史观察
在河南信阳市林科所板栗试验林内,用防虫网罩着板栗树3株,并在其中释放带有板栗雪片象甲的幼虫栗苞30个,然后每周调查一次象甲发生动态,每次随机轻轻剥开检查6个带虫栗苞,观察记录象甲幼虫、蛹和成虫情况。调查期限为12个月。
2.1 栗雪片象甲生物学习性
2.1.1成虫
体长7~9 mm,宽3.8~4.2 mm。长椭圆形,密被浅褐色短毛。头管粗短,略弯曲,黑色,约为体长的1/4。触角膝状,着生在头管近末端。前胸宽略大于长,背板黑色,稍有光泽,有许多瘤状突起。鞘翅浅黑褐色,基部有许多铁锈色与白色相间的小点,端部有条白带纹,鞘翅上有许多间断的黑色刻点,近翅中缝处的两列较为明显。足腿节后端1/3处有钝齿(见图1)。
2.1.2卵
圆形或椭圆形,长0.9 mm,宽0.7 mm,橙黄色。
2.1.3幼虫
老熟幼虫虫体长10 mm左右,头部褐色,体部白色,体形较栗实象成熟幼虫瘦,有皱褶,略微向腹部弯曲。
2.1.4蛹
长约10 mm,为裸蛹,初期为黄白色,翅部颜色稍浅,腹部颜色稍深,尾部有两个黑色短刺, 17~25 d脱皮羽化。
1、蛹(裸蛹)2、幼虫3、成虫
2.2 生活史
根据我们在实验地和室内饲养观察,栗雪片象在河南信阳1年发生1代,发育不整齐;老熟幼虫在残留栗苞中越冬后,翌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4月下旬成虫陆续羽化, 5月上、中旬羽化后的成虫相继脱离栗苞,上树取食嫩叶,6月中旬开始交尾产卵,7月上旬为产卵盛期。8月上旬被危害较重的栗苞开始脱落,孵化的幼虫继续留在落苞内取食发育,l0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在栗苞内潜伏越冬,幼虫期长达260 d左右。
2.3 成虫行为特征
野外观察发现,成虫于4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后,潜伏在栗实内不动,待5月中旬才开始咬破腐朽栗苞爬出,较活泼,爬行较快,攀援力强,飞翔能力差,畏光,白天多潜伏在叶的背面或隐蔽处,遇震动有落地假死性,上树后开始咬食栗树幼芽和嫩叶,喜食雄花序,常将其基部咬断,致使栗苞早期脱落。傍晚7时至凌晨5时最活跃,遇雨很少活动。交尾后的雌虫经7~l0 d补充营养后方产卵。产卵时成虫用口器在靠果柄基部处咬一浅浅的小洞,将卵产于洞口,再用头管将卵推倒洞内,并用碎屑覆盖住洞口,从外表只能看到伤痕,见不到卵。单粒散产,每个粟苞只产卵1粒。卵经l0~l2 d孵化,刚孵化的幼虫不直接入果,先在栗苞基部取食苞肉,随着虫龄增大,虫孔道增长弯曲并充满虫粪。由于果实基部受伤,切断了水分和养料的供应,入果早的,栗苞脱落,入果迟的随果采收。早期落果的幼虫继续在栗苞内取实,至9月底,幼虫将栗实内果皮咬成棉絮状,作成虫室潜伏于内越冬。
室内饲养条件下,由于人为因素的控制,成虫取食的范围受到限制。从饲养的情况看,板栗新鲜叶片能够满足栗雪片象的取食要求。成虫孵化不久,很快就能识别板栗叶片并进行取食。开始时取食量较大,一般情况下,第1天放进养殖盒内的叶片,第2天就被啃食成块状的空缺斑块,此时栗雪片象的行为表现与野外类似,常藏在叶片的背部或重叠见不到光的地方,触动时具有假死性。约2个月后食量逐渐减少,8月中、下旬栗雪片象的取食量大为减少,已较少发现叶片被啃食的斑块,然而此时雪片象甲不再潜伏在叶上,而是停留在叶柄的顶端,有时2~3只停留在一个叶柄的顶端,较少取食叶肉。这种特性是否是与交配、产卵行为相关,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尚未探明其产生的原因。
与野外观察相比,饲养的栗雪片象虽能够取食、生存,但没有见到交配、产卵行为,这是否与仅取食叶片不能满足其生理条件或生态条件不足,如带果的枝条、果柄等,或雌雄比例等要求相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栗雪片象的人工饲养资料记载较少,仅有齐荣水(1989)等进行过短期的饲养观察,我们这次饲养观察试验从幼虫至成虫死亡共进行了182 d,由于栗雪片象产卵要在生长中的栗苞上,所以进行继代培养难度较大,需进一步探讨。
粟雪片象在信阳的发生规律与赵国荣(2004)等观察的安徽舒城的情况基本接近,但与屈小锋(2013)等观察的陕西柞水等地相比,化蛹、成虫期提前20~30 d。说明栗雪片象的幼虫期在河南信阳、安徽舒城的时间与陕西柞水相比缩短,而成虫期延长。所以信阳在防治时间上应较陕西的时间提前,与安徽舒城的时间接近。
栗雪片象在信阳1年发生1代,其生活习性比较规律,容易掌握。对栗棚危害程度严重的时间为全年出现在6月中旬成虫危害和8月中旬幼虫危害两个高峰期。根据栗雪片象的生物学特性,防治时机上建议:①幼虫期可于冬季采用人工捡拾落地栗苞并烧毁的方法防治。②成虫期防治在成虫初出现的5月中旬开始,建议采用15%氯氰菊酯乳油300倍液;15%吡虫啉微胶囊干浮剂3 000倍液;40%氧化乐果2 000倍液和95%敌百虫1 000倍液等药液每隔20~30 d进行定期喷洒。
由于一些板栗树体高大,且多属于山地栗园,有些害虫接触不到药液,造成防治不能彻底。同时,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也会带来严重的“3R”问题,为长期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危害,减少对其他生物和环境的负面影响,研究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机制及行为调控已成为害虫治理研究的重要方向[5]。通过对栗雪片象的饲养和成虫行为观察,为探讨从行为调控方面治理栗实害虫提供依据。
[1]齐荣水.板栗雪片象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试验初报[J].陕西林业科技, 1989(3):65—67.
[2]屈小锋.栗雪片象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西北园艺,2013(5),04.
[3]河南省新县徒山河公社板栗科研组.板栗栗雪片象的初步研究[J].昆虫知识,1979,11(6):255—256.
[4]赵国荣.栗雪片象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31(4):484—487.
[5]陆宴辉.植食性昆虫的寄主选择机理及行为调控策略[J].生态学报,2008,28(10):7—9.
(责任编辑:王文彬)
S 763.38
B
1003-2630(2016)01-0017-03
2016-01-10
2014年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板栗低产林改造组装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章理运(1964-),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经济林及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