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露
血液分析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分析
李露
目的研究并探讨血液分析检验在急慢性白血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急慢性白血病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方法于2012-01—2015-06在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40例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设置为急性组、慢性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研究,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这三组受检者进行血液分析检验,对比三组受检者血液分析检验的各项指标及其异常率。结果急性组患者、慢性组患者以及对照组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C反应蛋白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急性组和慢性组在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C反应蛋白方面的异常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诊断中,对患者进行血液分析检验,能够有效检出白血病,同时,还可通过血液分析检验中的部分指标对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进行有效鉴别诊断。
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血液分析检验;诊断
白血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主要是指患者的造血功能出现障碍,具有遗传性,其死亡率较高,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因此,临床上应对白血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早期诊断是给予白血病患者及时有效治疗的关键,而对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进行鉴别区分,也有利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和慢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血液生化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的各种物质的浓度、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由于白血病主要表现为造血功能障碍,故血液生化检验可为其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为此,本次研究特于2012-01—2015-06选取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40例慢性白血病患者和5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对其进行血液分析检验,以探讨血液分析检验在急慢性白血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急慢性白血病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现整理分析如下。
1.1 临床资料于2012-01—2015-06在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40例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设置为急性组、慢性组。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白血病,造血功能出现障碍,经患者知情同意,将其纳入此次研究。急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为(41.52±10.37)岁;慢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为(41.69±10.32)岁。
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研究,将其设置为对照组,该组受检者的机体均处于健康状态,血液系统未出现病变,造血功能正常,其中男性受检者有25例,女性受检者有25例,受检者的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为(41.37±14.62)岁。经受检者同意,将其纳入此次研究。
对这三组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研究方法于受检者清晨空腹状态时,采集受检者的2 mL肘静脉血,将血液放置于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真空抗凝管中,轻轻摇晃,使其混匀,2 h后,使用血液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对比三组受检者的血液分析检验各项指标,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C反应蛋白。正常值[2-3]:红细胞计数为(3.5~5.5)×1012/L;血小板计数为(100~300)×109/L;红细胞平均体积为80~94 fL;白细胞计数为(4~10)×109/L;血红蛋白浓度为110~175 g/L;C反应蛋白水平为0.8~8 mg/L。
1.4 统计学方法在SPSS 17.0软件中录入数据,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n(%)],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进行t检验,三组计量资料进行F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受检者的血液分析检验各项指标对比急性组患者、慢性组患者以及对照组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C反应蛋白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1)。
表1 三组受检者的血液分析检验各项指标对比(±s)
表1 三组受检者的血液分析检验各项指标对比(±s)
指标急性组(n=40)慢性组(n=40)对照组(n=50)F值P红细胞计数(×1012/L)2.17±0.352.92±0.434.12±0.579.863<0.05血小板计数(×109/L)76.58±17.26107.84±25.32178.65±31.2521.579<0.05红细胞平均体积(fL)61.89±7.5578.12±8.3688.42±9.278.425<0.05白细胞计数(×109/L)97.23±14.5676.54±12.877.54±1.7940.527<0.05血红蛋白浓度(g/L)82.35±8.44107.56±10.56149.34±15.2310.294<0.05 C反应蛋白(mg/L)29.25±5.3115.23±3.654.51±1.2916.730<0.05
2.2 急性组和慢性组的血液检验各指标异常率对比急性组和慢性组在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C反应蛋白方面的异常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表2)。
表2 急性组和慢性组的血液检验各指标异常率对比[n(%)]
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骨髓白血病细胞出现克隆性增生引发的造血功能障碍,其治疗难度大,死亡率较高[4]。白血病通常可分为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的早期细胞分化阶段较为滞缓,但之后其病情发展迅速,而慢性白血病的细胞分化阶段相对较为成熟,病情发展缓慢,病程时间长[5]。目前,临床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方法主要有化疗、异基因骨髓移植,能够有效缓解病情,但还是存在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等情况[6]。早期诊断白血病是提高白血病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此,临床上应对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诊断进行深入研究。
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的病情发展速度不一致,细胞分化程度也不同,因此,这两种白血病的治疗方案也就不同[7]。临床上应针对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进行有效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通常情况下,白血病的临床诊断方法以血液检验为主,通过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等进行检测,可有效检出白血病[8],但临床关于血液检验对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的鉴别诊断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本次研究特选取急性白血病患者、慢性白血病患者和正常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对其进行血液分析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急性组患者、慢性组患者以及对照组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C反应蛋白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血液检验可有效检出白血病。而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和慢性白血病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后发现,急性组和慢性组在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C反应蛋白方面的异常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血液检验可有效鉴别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这主要是因为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以及血红蛋白浓度均为反映机体造血功能的指标,白血病患者的机体造血功能出现障碍,表现为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发展较快,其降低幅度也就更加显著;而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是反映机体免疫机制功能的主要指标,通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C反应蛋白含量较少,当机体组织受损或出现炎症感染时,血浆中的白细胞数量会出现增多,C反应蛋白含量也会显著增多,与慢性白血病相比,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机体内环境改变幅度较大,对其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结果往往会显示异常增高,且增高幅度显著。
综上所述,在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诊断中,对患者进行血液分析检验,能够有效检出白血病,同时,还可通过血液分析检验中的部分指标对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进行有效鉴别诊断。
[1]马茜.急慢性白血病行血液分析检验的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7):126,128.
[2]刘浩.白血病的临床血液生化学检验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61-62.
[3]陈进良.血液分析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1):125-126.
[4]鲍玲,杨小月,屈家祥,等.血液分析仪对急性与慢性白血病的检验应用效果探讨[J].医药前沿,2014,4(17):223.
[5]王新玲.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0):140-141.
[6]马茜.血液分析仪在检验急慢性白血病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40):349-350.
[7]秦凤,陈艳春.血液分析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分析[J].医药前沿,2014,4(21):235.
[8]石耿利.急慢性白血病46例的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9):109,111.
2016-02-08)
1005-619X(2016)06-0624-03
10.13517/j.cnki.ccm.2016.06.027
112700铁法煤业集团总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