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士承
石敬塘谋士:舌尖上的演技秀
●孙士承
桑维翰生于唐朝末年的洛阳城,其父是河南尹的部将。不知是遗传基因出了什么问题,他不仅生得矮小,而且面目极为丑陋,脸长得像鞋拔子一般。不过,这一先天不足却激发了他后天的斗志——为求取功名、做到公辅高位,年轻时的他刻苦读书,谙习权谋,曾自铸铁砚以明志,为成语宝库留下了一个“磨穿铁砚”的典故。他若生在当代,绝对堪称励志哥。
凭着“官二代”的身份和年少时的努力,925年,桑维翰终于进士及第。在圆了自己入仕之梦的同时,他“汲汲于名利”的私心也逐渐躁动起来。当时,在后唐明宗的治理下,中原局势稍为平缓,天下出现了渐趋一统的曙光。不过,年纪轻轻的桑维翰却不想安安稳稳地循规升迁,他需要一个能给自己带来利益最大化的人物。
931年,后唐明宗的女婿石敬瑭出任河阳(今河南盂县南)节度使,长于文辞且口齿伶俐的桑维翰被其罗置于帐下,担任掌书记一职。
从此,身矮面阔的桑维翰就成了相貌堂堂的石敬瑭的心腹谋士,一丑一俊的他们为了共同的私利勾结得越来越紧密。
936年5月,后唐末帝下决心削藩,准备用武力解决掉素有叛心的石敬瑭。得到密报后,自知力量不足的石敬瑭连忙召集手下人商议对策。
不知国家、民族为何物的桑维翰见时机已至,便立即向主子献计。他要石敬瑭用侍奉君主和父亲的礼节来对待小其十岁的契丹主耶律德光,并割让有重要军事价值的幽蓟十六州,以此来换取契丹对他们反叛后唐的援助。
石敬瑭的另一位手下对桑维翰的建议颇不以为然,尤其是对割地一事备感忧心。但是,听到如此无耻谰言的石敬瑭,非但不以为耻,反倒认为这是一条通向皇位的捷径。他马上派桑维翰出使契丹,将这一份讨好干爹的厚礼送了过去。
久有吞并华夏之心的耶律德光接见了桑维翰,得知这千载不遇的幸事后,他当然十分爽快地笑纳。
于是,5万契丹铁骑南下,人心不齐的后唐部队被石氏叛军及其外援打垮,唐末帝战败自焚,石敬瑭则一步登天,成了后晋王朝的开国之君。
就在后唐将亡之际,另一名镇守北国要地的节度使也参照石敬瑭的模板,向耶律德光求援以谋皇帝之位。当时尚不清楚形势变化的耶律德光耍起了脚踩两只船的花招,答应了那个节度使的请求。
被此讯惊出一身冷汗的石敬瑭害怕耶律德光改变主意,连忙又将桑维翰派到干爹那里去游说。
这一次,桑维翰把自己的演技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他“跪于帐前,自旦至暮,涕泣争之”,一再向耶律德光表示石敬瑭“将竭以中国之财以奉大国”,终于使耶律德光最终决定支持石敬瑭。
桑维翰不仅为石敬瑭保住了“儿皇帝”的地位,也为自己赢得了契丹主子的欢心,后来升任翰林学士。
于是,耶律德光主动出面,要石敬瑭任命桑维翰为宰相。石敬瑭当然不敢怠慢,将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权知枢密使事的头衔一并赐予桑维翰,使其成为后晋王朝集政、军、文大权于一身的首席宰辅。
但是,后晋大多数臣民对石敬瑭和桑维翰这种丧权辱国的外交政策颇为不满,一些有实力的地方节度使更是抗命不从。一心谋私利的桑维翰刚掌权不久,因与同僚的矛盾激化而被外放。在被外放的岁月里,他念念不忘的仍是一个“利”字。
941年,镇州(今河北正定)节度使上疏朝廷,要求讨伐契丹。朝野群情激奋之际,桑维翰感觉自己作秀的机会又到了,于是立刻给石敬瑭上密奏,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堆废话,大谈特谈对抗契丹的“七不可”。为平息国内民众的愤怒,他在信的结尾处貌似爱国地说道:“臣愿陛下训农习战,养兵息农……国无内忧,民有余力。”
就这样,契丹人在“儿皇帝”及其党羽的孝敬下,不仅每年从后晋百姓手中拿走无数的金帛粮草,更是占据了对中原王朝有重要影响的幽蓟十六州。在后晋的残酷剥削与契丹的欺凌下,中原百业凋敝,百姓的生计极为艰难。
如此丧失民心的王朝,其统治注定不能长久。
942年,石敬瑭一命呜呼,其侄晋出帝即位。外放多时的桑维翰终于被调回中央,担任了有职无权的侍中一职。不过,此时朝廷的实权掌握在主张与契丹背盟的另一位将领手中,此人与契丹一战的雄心虽然可嘉,但后晋当时并无足够的力量横挑强敌。于是,两国开战,契丹在战场上一度获胜之后,晋出帝不得不把该将领调离朝廷,重新让桑维翰任中书令和枢密使,负责与契丹讲和罢兵。
赢得政治生涯第二春的桑维翰掌权后的最大作为就是凭借权势,广收贿赂,很快“积货巨万”。在生民多艰的年代里还敢如此贪腐,桑维翰可谓要将谋财的事业进行到底。这样做不仅导致了晋出帝将他再度贬官,更成为他日后被杀的诱因。
947年初,契丹军攻入开封,收拾了不听话的晋出帝。就在耶律德光想要寻找桑维翰之时,却收到了他已被缢杀的消息。原来,契丹军先锋入城之际,时为开封府尹的桑维翰却狂傲地安坐府中,对前来接收权力的契丹先锋不屑一顾,还说出了“吾晋大臣,自当死国,安得无礼邪”的貌似爱国之语。
桑维翰讲这番话时,难道是真想当忠烈吗?其实,这不过是他的又一次演技秀罢了,他自恃与契丹的关系密切,认为先锋不敢把他怎么着。
但桑维翰万万没有料到,那先锋是个比他更好利的人,此人早就盯住了桑家那无数的金银珠宝,他才不管你效忠是来真的还是作秀,既然你口口声声说要当石氏的忠臣,那我就送你去见你的先帝吧!于是,耍了一辈子嘴皮子的桑维翰栽倒在了自己口舌之中,他那“终朝只恨聚无多”的万贯家财最终也成了他人的囊中之物。
对一位曾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来说,落得如此凄惨的结局,不怨自己,还能怨谁呢?虽说欲望是人生的动力,但忘却了本该承担的国家大义,无休止地对利益孜孜以求而欲得善终,又怎么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