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鹏珍+贾文毓
采用了GIS制图、统计分析法、归纳比较法等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海南省县级行政中心城区与河流位置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河流左岸的行政中心城区多于右岸,干支交汇处也易形成行政中心城市。结论与地理学中河流的流水作用和交通区位相关。
一、引言
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河流密切相关。虽然就河流与城市的关系问题,已有学者研究,如陈乃华探讨了河流在古代城市的产生、发展和变迁中起的作用。刘卫(2015)研究了古代广州城市水系演变,并阐明了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但对于海南省县级行政中心城区与河流的关系,尚未有人系统的分析研究。本文拟对海南省县级行政中心城区与河流的关系进行具体分析,并从地理学角度对分析结果进行阐释与说明。
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端,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大多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区,形成辐射状水系。本文以25个海南省县级以上行政中心城区为例,依据河流与其位置进行分类,从地理学角度分析海南城区与河流的关系。
二、资料来源、选取与研究方法
本文资料源自中国地图出版社的2015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海南省地图册》和卫星数据进行校对而得。海南省现有27个市、县(区),其中4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4个县、6个自治县、8个区,本文将以这25个县级以上行政单位为对象进行统计分析。
主要采取统计分析法和GIS叠加技术。首先,统计海南省县级行政单位的个数加入表格,再把同一行政单位的区位图、水系图和地形图进行叠加,观察并分析城区与河流的关系,将叠加后的统计结果录入表格;最后,以城区在河流的左岸、右岸进行统计及分类,录入表格,进而分析城区与河流关系。
三、县级行政中心城区与河流关系的类型
(一)城区与河流关系的类型
在进行城区与河流关系的分类统计时,以河流的流向为标准,顺着流向走,河流左边河岸为左岸,右边河岸为右岸。由于流水是动态的,受地形及地表起伏的影响,会有曲折流经城区的,所以将关系分为以下几类。
以单流型河流为第一类,河流径直流过核心街区的为侧过,分为侧过直行左右岸、侧过曲行腹抱左右岸、侧过曲行环抱以及侧过曲行背托左右岸。河流蜿蜒曲折流经核心街区的为穿过,分为穿过直行重心在左、居中、在右,穿过曲行腹抱重心在左、右,穿过曲行背托重心在左、右,穿过曲行重心居中。
以双流型或者多流型河流为第二类,这一类主要是干流支流的关系,分为干支夹拥、干支腹抱、两河平夹、三面环抱及合流穿行五大类。
(二)核心街区与河流关系的汇总
在海南省25个县级以上的行政中心,河流左岸的街区多于右岸,河流背托的城市多于河流腹抱的城市,干支交汇处易于形成城市。总计核心街区数量为25个。
四、核心街区与河流关系的地理学分析
(一)核心街区与单流型河流的关系
根据分类与统计,海南省的核心街区与单流型河流的关系以河流左岸的城市多于右岸。首先,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左岸以堆积为主,利于形成沉积物堆积,不断形成冲积平原。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不仅利于聚落的形成,而且推动农业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功能性得以发挥,使政府等行政单位多位于城区中心地区,便于管理且象征意义明显。比如秀英区、琼山区。
北半球河流右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河流右岸以侵蚀为主,海南省右岸形成的城市与交通航运有关。河流的不断侵蚀,右岸河水较深,利于船舶航运,形成交通性城区,行政等单位为方便社会管理,多在靠近河岸附近。如文昌市。
(二)核心街区与双流型河流的关系
河流的交汇处易于形成城市,因为交汇处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还是人流、物流中转占,更利于聚落形成。聚落规模的逐渐扩大,加上交通方式的完善,更加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河流交汇处的交通方式多样化,对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使得城区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完善,形成城区的商业中心和物流中心,行政等单位和商业交通关系密切。比如海棠区、琼海市。
五、结论
海南省县级以上行政中心城区和河流关系中,以左或右岸关系的城区,充分反映了地理学中河流流水作用在凸岸的堆积作用,凹岸的侵蚀作用。行政中心城区分布情况,河流左岸数量要比右岸的数量高出1.83倍,反映出行政中心城区布局考虑到自然环境中的河流作用和经济人口因素。但是右岸的街区后来随着交通影响也发展起来。以干支交汇关系为主的城区,体现了城市兴起的自然基础条件之一,河流的交汇处,水路交通方便,是人流、物流汇聚以及中转的位置,给城区的发展带来便利,使得城区不断发展扩大,城市行政区也形成。
本文通过对海南省统计分析,发现海南省行政中心区基本分布在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经济人口交通便利之地,体现河流作为城市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在河流自然环境基础上,形成以河流为导向的城市空间结构,不仅生态环境优越,兼具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是城区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人口聚集、经济发达和交通物流是行政中心存在管理的基础,因为行政中心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