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红英
针对廊坊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旅游产品供给质量不高、休闲性不强、主题景观不突出、乡土特色不明显、文化性开发不足等问题,结合产品供给侧改革,构建基于旅游六要素系统的创新模式,提出发展绿色农产品、突出北方特色民宿、规划京津廊慢行系统、建设大尺度地景景观、深化乡土特产开发、加大民俗文化参演力度六大策略,是提升廊坊乡村休闲产品有效供给和竞争力的一条途径。
一、廊坊乡村休闲旅游业的供给现状
廊坊地处京津之间,是一座现代的新兴中等城市,其有利的区位条件决定了廊坊服务京津的近郊型经济结构。京津均为人口上千万的特大城市,客源多,人员流动大,为廊坊发展京津近郊乡村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廊坊乡村休闲旅游已初具规模。目前,全市拥有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5处,市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7家,三星级农家乡村酒店1家,星级农家院30家,发展势头凶猛。主要休闲项目有:蔬果采摘、吃农家饭、农庄文化体验等,主要运营模式有永清的“农户+公司”模式、大厂的“生态园+乡村酒店”模式、“农业园+蔬菜种植”模式等。廊坊拥有田园景观、农耕文化、非遗民俗等多种乡村资源,发展潜力巨大,现有农业生态园近70家,规模效应逐渐显现,见下表1。
二、廊坊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供给数量较多,质量不高,整体处于低水平运作中
京津市民休闲需求的高质量、多元化,为廊坊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目前,廊坊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供给多以各类生态园、观光园为主,多数生态园未摆脱观光、采摘的固有模式,项目设计雷同,产品品种单一,创新不足;其次,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如分布于廊坊各县市的桃园、梨园、枣园等景点,不成体系,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另外,虽然有部分生态园加入亲子游,但对亲子游项目产品的深度开发不足,仅加入摇椅、蹦床等活动设施,对农业生态知识普及、农业原生态绘画、农耕活动深度体验等内容的产品数量较少,有待深度挖潜。
(二)产品的休闲性不强,住宿设施不健全,整体经济效益不高
随着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提速,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正在成为现实。交通的便利使旅游者的驻留时间大大缩短。特别是,当旅游产品没有足够吸引力、住宿设施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游客多选择一日游。一日游对旅游接待地而言,不能获得游客长时间逗留而产生的食、住、行、游、购、娱的消费,也就无法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率。廊坊一方面享有地处京津走廊的区位优势,但也面临游客当天往返而造成的低收益。因此,加强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休闲化设计,为京津和当地市民提供特色化民宿、为企业提供高标准乡村会所等,吸引和留住旅游者,是提升乡村休闲旅游整体效益的关键。
(三)现有旅游交通类型单一,交通设施不完善,交通沿途服务有待提升
随着旅游产品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交通必将成为吸引旅游者观光的重要手段,例如旅游交通观景、欣赏交通、多元化交通工具等。廊坊地处京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目前,廊坊虽有高铁、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等交通设施,但真正能用于和满足京津市民休闲需求的交通设施形式较少。比如,廊坊就缺少绿道、游步道等,多数骑行爱好者不得不得和汽车同行,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几率;且交通绿道、慢行系统、沿途景观、沿线服务产品供给匮乏,使旅游交通仅发挥了交通功能,旅游功能未能充分体现。
(四)主题景观不突出,缺乏核心产品,农耕体验项目潜力不足
目前,廊坊乡村休闲旅游多以生态园为主,主题化、特色化、具有真正视觉冲击效果的地景景观缺乏,除香河万亩荷塘渐成气候外,其他地景景观规模尚小、特色不明显;其次,从廊坊市区及各县市看,现有乡村休闲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文化主题性不强,缺乏叫得响的核心产品,对京津市民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第三,廊坊地处平原,其平原农耕文化是其特色,但现有农耕体验项目仅仅是农事劳作体验或租种农田,对农耕知识和文化传授、农耕工具展示、耕作全程体验、农耕作物介绍、农田夜间观景及住宿等的开发不足,产品品质不高。
(五)农村乡土特产特色不明显,代表性不强,产品销售渠道单一
农村乡土特产具有纯天然、无污染、绿色健康等特点,是乡村休闲旅游者出游的必购之物。发展乡土特产购物,既可就地取材增加村民收入,又能满足旅游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重点方向。廊坊各县市拥有多种乡土特产,如安次金丝小枣、安次区鸭广梨,三河豆腐丝、蒋福山水蜜桃,永清甜瓜、永清胡记烧鸡,大城里坦薛家窝头、大城金丝小枣、大城鸭梨等,但多数乡土特产各县市均有分布,且特色不明显,加之产品包装简易、销售渠道单一、宣传不到位,使这些乡土特产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亟待提高。
(六)民俗节庆活动宣传不到位,产品文化性开发不足,知名度不高
乡村休闲旅游产品要想吸引旅游者,仅依靠大尺度地景景观带给旅游者视觉冲击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依靠触动旅游者内心深处的文化感动,引发其共鸣。廊坊尽管没有名山大川,但却拥有二百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廊坊乡村休闲旅游深入发展的文化基础。但从目前非遗项目的旅游开发看,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首先,廊坊本地人对廊坊非遗了解很少,因此口碑宣传更少;其次廊坊现有民俗节庆活动种类多样,如胜芳元宵灯会、安次第什里风筝节等,但知名度高、参与性强的民俗节庆活动不多;第三,由于缺乏深度开发,民俗节庆活动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未充分发挥出来。
三、廊坊乡村休闲旅游业产品供给创新模式与策略建议
当前我国旅游需求进入爆炸式增长阶段,而旅游景区、餐饮住宿、线上线下旅行服务、旅游演艺、旅游购物、旅游交通等供给要素与旅游需求不相匹配,各要素组合形成的旅游产品结构不能适应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从廊坊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看,亦存在产品体系、产业结构、运行方式等方面与旅游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因此亟待从供给端入手,了解产品供给现状、发现问题、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的供给水平与效率。
(一)产品创新模式
廊坊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创新模式以旅游系统六要素为基础,从食、住、行、游、购、娱六方面提出廊坊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重点,既关注各要素的自身发展,又强调系统的整体功能,为廊坊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指明方向。产品创新模式见图1。
(二)策略建议
根据廊坊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创新模式,提出六大策略建议:
1、发展生态绿色健康农产品,延伸绿色产品加工链条。针对廊坊乡村休闲旅游产品,首先要加大绿色有机健康农产品种植,加强农产品种植过程的监管、监控,建立全程农产品安全追溯制度,让京津旅游者吃上放心农产品;其次,针对廊坊桃树、梨树、枣树种植面积大,品种多的特点,延伸产品加工链条,将果实进行酿酒、饮料制作等深加工,实现产品附加值增值,;第三,注重产品种植、加工过程进行旅游包装,将旅游与修学结合起来,使旅游者亲自体验果树种植、修剪、采摘、果实酿酒等全过程,以此吸引旅游者消费。
2、强化乡村民宿的北方特色,提升乡村会所的服务功能。开发具有北方特色的乡村民宿与中高端乡村会所,满足京津市民及企业需求,将成为廊坊乡村休闲游的新亮点。但是,乡村民宿开发要突出北方农家环境特色,如成串的玉米、磨面的磨盘、长长的火炕、宽敞的庭院、个性化的剪纸等,将北方乡村民俗融入乡村民宿,突出文化个性;乡村会所以服务京津企业年会、研讨会及员工休闲度假为主,注重安全卫生、康体健身等设施的建设,提升乡村整体服务功能。
3、规划京津廊慢行系统,发展完善沿途服务。借鉴贵州赤水到仁怀168KM自行车道、游步道的建设经验,规划建设贯穿京、津、廊三地的慢行系统,完善沿途绿带、绿楔、水系建设,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为京津廊市民休闲骑行、徒步提供条件,还可以借鉴法国、德国公共自行车道建设经验,在沿途设置游客休息站,提供休息、用餐、维修等便民服务,既能满足骑行、徒步者需求,又能为沿途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可谓一举多得,更好地满足京津旅游者的需要。
4、建设大尺度自然生态景观,丰富平原农耕文化体验。首先,对部分小的生态园进行规划整合,每个县市区规划一到两个规模较大的生态园,不同生态园之间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使之实现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其次,构建大尺度地景景观,要注重规模效应和深度开发。例如,对旧州镇百年梨园、葛渔城千亩桃园、文安县森林湿地、永定河故道观光等自然生态景观统一规划,进行功能整合,如桃园的文化功能、湿地的教育功能等;第三,深度开发农耕体验项目,如对农耕知识传授、农耕工具展示、耕作全程体验、农耕作物介绍、农田夜间观景及住宿等,加深农耕体验,延长停留时间,吸引旅游消费。
5、廊坊乡土特产开发,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议各县市重点培育一到两个知名特产,文安苏桥靳记熏鱼、大城里坦薛家窝头虽等,可在产品质量、产品系列、包装、宣传上下功夫,提升产品质量与特色。二是在宣传上,可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发农村电商平台,。三是在各县市区建设实体店,以方便市民及旅游者购买,加大可重复购买的食用特产的网络宣传,如永清有机蔬菜、大城窝头杂粮等,培养京津市民的网购习惯,使廊坊乡土特产真正走进京津的千家万户。
6、加大廊坊非遗开发保护力度,通过民俗参演聚集人气,扩大影响。廊坊非遗旅游开发,应当采取深度开发原有民俗节庆和开发新型民俗节庆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对于原有民俗节庆,通过增加活动项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者参与程度等方式加大开发,如针对霸州胜芳古镇,可开发完善胜芳三元节(上元、中元、下元),在已有上元赏花灯、中元放河灯基础上,增加下元挂提灯的项目,增设下元祈福节。其次,在新型民俗节庆开发方面,要针对特色非遗项目,增设新型民俗节庆活动,如在中国武术之乡—文安县,借助八卦掌、太极拳等非遗项目,开设文安太极八卦武术节,以武会友,以中国特色武术节庆吸引京津市民及旅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