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台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

2016-07-30 02:17李涛
台州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台州文化产业

李涛

(台州学院 民间文化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浙江 临海 317000)



论台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

李涛

(台州学院 民间文化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浙江 临海 317000)

摘要:台州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仙居、黄岩、天台等三地,文化产业已率先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而玉环、温岭、路桥、三门等4个沿海县(市、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还低于全国的发展水平。这种区域不平衡,直接制约了台州文化产业发展水准的整体提升,导致台州文化产业已经落后于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准。解决区域不平衡问题,重点是强化顶层推动与协调,构建沿海港湾文化产业带,扭转台州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局面。

关键词:文化产业;台州;区域不平衡

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文化资源、经济实力、文化需求、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政策扶持等多种基本要素的合力作用。这些决定性的基本要素,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的变量。因此,从理论上讲,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出现区域不平衡现象,是难以避免的“常态”。但是,承认“常态”并不等于默认“常态”,更不是放任“常态”。一味地默认区域不平衡的存在,放任区域不平衡的扩大,必然会阻碍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必然会削弱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台州文化产业,曾经处于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先地位,近年来又不断创造出一个个产业发展新亮点,但其总体规模与整体发展水平却被省内兄弟城市逐一赶超,以至大大落后于当前全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的原因,并不是台州文化产业发展全面停滞了,而是严重的区域不平衡问题拖累了台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速度,稀释了台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如何从区域不平衡的发展转变为区域之间均衡、协调的发展,是台州文化产业在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台州文化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的现状

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其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08年,浙江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735.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4%;台州文化产业则实现增加值80.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1%,超过全省0.7个百分点。2014年,浙江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187.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45%;台州文化产业则实现增加值14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31%,落后全省1.14个百分点。2008-2014的6年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到297%,其占GDP比重增加了2.05个百分点;而台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只增长到182%,其占GDP比重仅增加了0.21个百分点。6年时间,浙江省文化产业已经跃升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占GDP比重已超过5%),而台州文化产业依然处于接近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的地位。两相比较,台州文化产业从过去处于全省的领先水平,跌落成今天滞后于全省的发展水准。导致台州文化产业发展先快后慢、今昔强烈反差的直接原因,是台州9个县(市、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尤其是东部沿海经济体量较大的几个县(市、区),文化产业发展极其缓慢与滞后,从而稀释了台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规模,拖累了台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速度。这种区域不平衡,可以从下列2014年统计数据得到充分的反映:

表1 2014年台州各县(市、区)文化产业发展统计与比较

表1显示:所谓台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概括起来看,即仙居、黄岩、天台等三个西部县(区),文化产业发展遥遥领先,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占据全市排名前三,且均已超过5%,说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而玉环、温岭、路桥、椒江、临海、三门等6个东部沿海县(市、区),文化产业沦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除临海市以外,其余5个县(市、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未达到全市的发展水平,表明这些地区离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个发展目标,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具体来看,台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还存在以下四个特点:

(一)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极不对称。

2014年,台州市GDP总量为3387.51亿元。三个文化产业发达的西部县(区),经济体量不大,经济发展排名靠后,其GDP总量占全市GDP的比重不足20%。而6个文化产业“短板”的东部沿海县(市、区),GDP总量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80%。除三门县以外,其余5个不仅经济体量庞大,而且经济发展全市排名靠前。从上表来看,全市GDP总量排名前五的县(市、区),除临海市以外的4个县(市、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排名,却显著靠后。尤其是温岭市,经济发展全市排名第一,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列全市倒数第二。

(二)文化产业发展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台州有3个县(区),完全超越全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但也有有6个县(市、区),未能达到全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其中又有5个县(市、区)未能达到台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表1显示,仙居县的文化产业发展一枝独秀,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到11.47%,是全省的两倍,直追省会城市杭州的发展水平(2014年,杭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607.27亿元,占GDP比重为17.47%);但玉环、温岭、三门、路桥等4个县(市、区),文化产业发展却远远低于全国的发展水平(2014年,全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3940亿元,占GDP比重为3.76%),这与浙江省作为全国文化产业发达省份相比,极不相称。

(三)文化产业“短板”形势严峻。玉环县和温岭市,GDP总量之和约占全市的1/3,而文化产业增加值合计为20.4亿元,还不到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7,也不及黄岩一个区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无论是玉环县的1.28%还是温岭市的1.87%,都不足全国3.76%的1/2,说明玉环和温岭的文化产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这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极少有的现象。此外,形势严峻还表现在市内之间的差距。文化产业发展排名最末的玉环,与排名第一的仙居相比,文化产业增加值不到后者的1/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后者的1/9;经济体量排名第一的温岭,GDP总量是仙居县的5倍多,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仙居县的1/6。

(四)三区文化产业发展极不平衡。以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路桥区和椒江区,均不及黄岩区的1/2。黄岩区文化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同时远远超越了全省的发展水平,率先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十强县(市、区);而路桥区的文化产业,还不及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椒江区也才达到全国的发展水平,两区离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存在着极大的差距,三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发展差距。

二、台州文化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的形成原因

文化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可以分为两大类:在地性因素与非在地性因素。所谓在地性因素,是指以各种文化资源为根基,扩展到与之相应的经济生产、文化生活等特有方式,导致各地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各自面目的因素。在地性因素,主要是在文化产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就造成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所谓非在地性因素,是指以文化市场需求发展为根基,扩展到政府和社会创造性地推动文化供给繁荣文化消费的各种政策与措施。这种人为性较强的因素,既可以让文化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继续恶化,也可以让文化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得到扭转。就台州来讲,在地性因素主要形成9个县(市、区)之间的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非在地性因素又让这种区域不平衡在继续扩大,并使之成为困扰台州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的主要问题。具体来看,还有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一)文化资源分布的差异。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基础性要素,决定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一般而言,一个地区如果拥有文化含量高、数量丰富的文化资源,那它发展文化产业就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台州的9个县(市、区),文化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导致文化产业发展参差不齐,造成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总体上看,高质量的文化资源,呈东贫西富、东疏西密的分布态势。以2014年每万人拥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来看:仙居、天台分列全市的前二,分别为15.77、13.40,而温岭仅为6.59,不足前者的1/2;三区中黄岩、路桥、椒江分别为9.93、4.43、3.81,路桥与椒江也不及黄岩的1/2。以2014年每万人拥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来看:仙居全市最高为0.30,天台也较高为0.22,而玉环较低为0.12,温岭最低仅为0.08,是全市0.16 的1/2。台州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仙居占3项,天台和黄岩则各占2项(按在地性原则,“台州乱弹”本属于黄岩)。台州9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天台、仙居和黄岩三地,则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不难看出,上述文化资源分布的差异,与当下台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总体上是一致的。

(二)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文化产业尽管是新兴的产业,但一个地区文化产业的生成与发展,究其实还是该地区经济生产活动的再度延伸,世界上不存在孤零零的脱离整个经济生产活动的文化产业。当下台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根底在于台州各地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特定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在一定时期中才能得到型塑,而一旦被型塑就难以再发生自主性改变。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包含这个道理。温岭、玉环、路桥等几个东部沿海县(市、区),生产资源贫乏但海洋运输便捷,必然崛起以商业贸易、出口加工为主的发达工商业体系,进而形成以制造业为经、以商贸业为纬的现代经济发展主导方式。2013年,温岭规模以上企业877家,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15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51家,年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99家,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64个,年交易额近700亿元。这种特有的经济发展惯习,无论从哪种经济活动要素看,都很难主动地给文化产业腾出一定的发展空间。再看仙居、天台、黄岩等地,由于山地资源丰富,很早就形成了发达的工艺美术品生产业,奠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仙居县至今还有800多家工艺品企业,生产竹、木、塑、玻、铁等各类工艺品1万多种,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文化发展观念的差异。什么样的文化生活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文化发展观念。受千百年来文化生活惯习的影响,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事业这种新惯习,让文化与市场相割裂的观念根深蒂固。社会普遍相信唯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才是不断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最正当途径。地方政府也认为,只有先把经济发展搞上去,才有多余的财力去发展文化。尤其是在经济率先发达的地方,如果不是先知先觉的话,很少有人会相信文化产业不仅能够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且能够直接反哺经济生产的发展。与之相反,在经济不甚发达的地方,迫于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压力,财政捉襟见肘的政府才有可能采取变革,尝试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来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重发展功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究竟是优先发展文化事业还是优先发展文化产业,台州各地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仙居、黄岩、天台三地,文化产业发展在台州遥遥领先,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较为滞后;而玉环、路桥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县(市、区),文化产业虽然发展缓慢,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发展在全市领先。以2014年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来看:路桥、椒江、玉环、三门占据前四,分别为2415.80、2083.40、1802.74、1395.31平方米,大大超过全市1292.76平方米的水平;而仙居、黄岩、天台分别为919.33、706.98、675.86平方米,与全市的水平差距较大。再以农村文化礼堂建成率来看:到2014年末,椒江、路桥、玉环的建成率均已超过10%,分别达到17.82%、16.71%、10.14%,而仙居、天台仅为8.44%、6.70%,黄岩也只有11.82%,与椒江、路桥的差距明显。

(四)政府引导推动的差异。像所有新兴产业一样,文化产业能否发展、发展得快慢与否,都与政府的引领与助推有着直接的关联。政府引导推动的决心大、意志坚、措施到位,文化产业就会发展得很快;如果政府没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识,或者是“雷声大雨点小”,那么,文化产业就难免会遇到发展的阻碍。仙居、黄岩、天台三地,文化产业之所以突飞猛进,与地方政府近年来真抓实干地推动具有直接关系。黄岩区自2012年开始,每年安排财政资金1000万元,集中扶持工业设计业的发展,利用旧厂房顺利建成黄岩模塑工业设计基地。截至2014年末,基地已累计投资2亿元,入驻工业设计企业26家,服务平台企业9家。2014年,基地实现营业总收入6780万元,设计成果转化产值18.2亿元。仙居与天台,利用工艺品产业基础和旅游资源,政府大力推动文化创意、文化旅游和生态养生,均已获得很好的发展效果。2015年,天台山和神仙居,成功升格为国家5A级景区。反观路桥区,拥有全市最好的会展业硬件——台州市国际会展中心,拥有全市最集中的印刷包装业基地——横街,由于缺乏得力的政策与措施,政府所规划的台州会展业、印刷包装业、创意设计业等产业集聚区,至今还停留在文件里。“满街文化人”的临海也是如此,作为台州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资源和文化人才,不可谓不丰富,经济实力也较为雄厚,但文化产业一直发展得平铺直叙,缺乏质的跃升,主要原因是政府近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工业立市的发展思路,集中精力发展医药化工、汽车机械、休闲用品等制造业,文化产业在“千年古城新崛起”中未被赋予重要的地位。

三、扭转台州文化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的主要对策

2015年,中共台州市四届四次党代会提出,通过实施“国际智造名城”、“海上丝路港城”和“山海宜居美城”的发展战略,而将台州建设成为“现代化港湾都市区”。“一都三城”的发展定位与战略构想,意味着文化产业要在台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切实担当起推动经济与文化双重“涅”的重要使命。如果没有发达的文化产业作为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文化引领,所谓“现代化港湾都市区”,不太可能在台州真正落地。要把落后于全省发展水平的文化产业,推进为“一都三城”战略的重要支撑与引领,必须下决心解决台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克服畏难心理;二是不能搞平均发展。就像区域不平衡的形成一样,扭转台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也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对症下药”,敢于出重拳下狠手,方可止住区域不平衡的继续扩大。实现了这个目标,才可以把区域之间的不平衡逐渐转向协调、均衡的发展。当然,强调均衡不是搞平均,不是按住发展快的而等候慢的赶上来;强调协调,也不是通过削弱强的而去补弱的。解决台州文化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问题,不是在9个县(市、区)之间搞平均主义,搞平衡主义,搞区域之间的同质化分配。止住台州文化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继续扩大与恶化的势头,关键是把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6个县(市、区),尤其是把落后于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4个县(市、区)的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提起来。也就是说,补台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短板”,是解决台州文化产业发展区域不平衡的首要任务。就近期而言,可以采取以下四项对策:

(一)强化顶层推动与协调。台州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与台州市在统筹谋划与全面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上的责权弱化,是有一定关系的。要把东部沿海几个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快速提起来,依赖各个县(市、区)的自我觉醒与主动提速,是不现实的。没有外来力量的干预,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重大的转变。这种来自外部的力量,除了市场以外,最直接的莫过于自上而下的行政干预。台州市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充分发挥顶层推动与全面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均衡发展的作用,要确保市里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与措施,在全市范围内畅通无阻。要在发展文化产业上,给各个县(市、区)建构一条自上而下的“紧箍咒”,切实发挥行政引导经济发展、协调经济发展的功能,从而带动东部沿海几个县(市、区)奋力发展文化产业。2012年,黄岩区决定每年财政出资1000万元扶持工业设计业的发展,当年区财政的总收入为41.69亿元。同年,温岭市也决定成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市财政每年出资100万元扶持文艺创作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温岭当年的财政总收入为72.20亿元。可见,只有强化台州市的顶层推动与协调,才能防止各个县(市、区)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强化顶层推动与协调,市里可以采取两项措施:一是与路桥、温岭、玉环、三门等四地签订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与责任,限期达到乃至超越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二是建立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联动机制,把2014年台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的四十二条意见,不打折扣地全面落实到各个县(市、区)。

(二)构建沿海港湾文化产业带。台州的发展,是以民营经济的腾飞为起点,民营经济构成了台州经济发展的主导性质。民营经济具有很多发展优势,但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尤其是它的低散小和同质竞争现象,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自我纠正。文化产业与民营经济并不矛盾,但低散小和同质竞争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天敌”。一个地方发展文化产业,虽然离不开广大的中小文化企业,但扁平化、同质化的中小文化企业,即使数量再多也无法真正形成文化产业竞争力。以玉环、温岭、路桥、椒江、三门等为主体,构建台州沿海港湾文化产业带,可以实现两个主要目的:一是整合各地文化资源和现有发展基础,形成“主导特色+个性化竞争”的文化产业市场结构,扭转区域内低散小式的同质化竞争,实现沿海各个县(市、区)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与共同提升;二是强调与文化产业率先发达起来的西部三地形成差异,防止在台州出现东、西地区之间的同质化竞争,避免出现东部沿海文化产业上来了而西部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则慢下去的局面。从数据上看,台州东部沿海6个县(市、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很低,但就事实而言,这些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并不是碌碌无为,而是创下了一定的基础,甚至在个别行业里还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譬如:三门县的民营剧团、启明博物馆和蛇蟠岛文化旅游,椒江区的两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路桥区的会展、印刷包装和“南官天地”的创意设计,温岭市的石塘文化旅游、影视动漫和九龙湖文化集聚区,玉环县的漩门湾生态文化园,等等。这些基础,就好比撒在各地的一粒粒珍珠,只有沿海港湾文化产业带把它们串起来,才能发挥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三)助推制造企业向文化产业转型。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没有一流的企业就不会出现一流的产业。台州要把东部沿海6个县(市、区)文化产业“短板”补起来,关键是要培育一批既有文化创造能力又有市场经营能力的规模性文化企业。培育一流文化企业,可以通过扶持中小文化企业成长的途径而实现,但对于台州这样的三线城市,中小文化企业的成长既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又需要漫长的等待,因为文化企业的成长不是简单的资本扩张和规模扩大。就台州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发达的现状来看,培育一流文化企业可以走一条捷径:借助于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助推一批制造业企业向文化产业转型,跨越式培育出骨干性文化企业。大型的制造业企业进入文化产业,可以借助于它先进的经营团队和管理能力,开发高质量的文化产业项目,创造文化产业的发展商机,进而形成资本和人才的双重聚集,这是中小文化企业难望其项背的。制造业企业能否向文化产业转型,取决于两点:一是企业自身是否有转型的需求;二是有转型需求的企业能否顺利转型,那就要看政府与社会的助推。2014年,温岭以研发、生产水泵为主的上市企业利欧集团,注资1.5亿元成功控股上海漫酷广告有限公司,正式涉足互联网广告和数字营销业务。

(四)打通文化产业跨界发展的多样化途径。文化产业的实质,是创造、生产、销售一系列精神性产品,从而满足社会日益发达与丰富的文化需求。但对于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来讲,能不能给文化产业腾出一定的空间,文化产业又能不能立住自己的根,还要看文化产业是否能够与其他产业形成互利互惠、相互促进的成长关系。所谓文化产业的跨界发展,就是指文化产业不能孤芳自赏,不能局限于狭义的文化,要到其他产业中发现自己的市场,通过提升其他产业活动的文化含量和创造性品质,而彰显自身的精神存在价值。黄岩区的模塑工业设计基地,就是通过发展工业设计,而服务于黄岩主导产业之一模具与塑料制造业的整体升级。同样,温岭、玉环、路桥等经济发达地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需要政府引导,企业主动,打通文化产业与农业、工业、服务业乃至城市化建设的跨界融合。

参考文献:

[1](美)大卫·赫斯蒙德夫.文化产业[M].张菲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美)艾伦·J·斯科特.城市文化经济学[M].张宁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奥)戴维·思罗斯比.经济学与文化[M].王志标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胡惠林,单世联.文化产业研究读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胡惠林.文化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6]向勇,喻文益.区域文化产业研究[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

[7]叶朗.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5[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8]李涛,吴世永.台州文化产业发展案例分析[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DOI: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6.02.002

收稿日期:2016-02-06

作者简介:李涛(1969-),男,安徽六安人,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与文化产业。

On Regional Imbalance of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aizhou

Li Tao
(Research Center of Folk Culture and Regional Society Development,Taizhou University,Linhai 317000,China)

Abstract:There is an imbalance of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 in Taizhou. While in Xianjv,Huangyan and Tiantai,the cultural industry already become a mainstay industry i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in Yuhuan,Wenling,Luqiao and Sanmen,the proportion of added value of cultural industry accounts for GDP is inferior to the nationalwide development.The imbalance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directly restricts integral lifting of Taizhou’s cultural industry,leading to lagging behind overall level of provincial development.To solve this problem,it should emphasize top-level promotion and coordination,construct coastal cultural industry belt,and transform slow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coastal economically developed regions.

Key words:cultural industry;Taizhou;regional imbalance

猜你喜欢
台州文化产业
《台州深观察》“舆论监督+”策略探析
点赞首届丝绸之路玉石文化产业博览会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台州远洲墅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台州-电镀厂老板涉嫌环境污染罪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