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经验才是护城河

2016-07-30 03:36受访者王煜全文齐卿
中欧商业评论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态圈入口创业者

受访者 / 王煜全文 / 齐卿



行业经验才是护城河

受访者 / 王煜全
文 / 齐卿

投资的逻辑是撮合一个生态圈,创业者只有一个核心技术也没关系,我们来帮助配对。

《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人工智能在今年呈现爆发式的应用,是哪些因素促进了这个现象的出现?

王煜全:人工智能的技术几年前就已经有所突破了:机器学习、多层次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在2006年的时候就很成熟了。2012年IBM的沃森参加智力挑战赛,战胜人类选手,是一个质的突破,因为它能“听懂”人类的语言,以接近人脑的方式思考,可以说是从0到1的变化。自此之后,有很多人工智能应用都开发出来了,只是过去在to B的领域用得比较多,没有走到大众的视野中。

王煜全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

发现创业切入点

CBR:如何看待人工智能行业目前的格局,初创企业应如何选择创业的切入点?

王煜全:我认为现在大公司还是有优势的。比如国内的BAT,它们在数据上有先发的优势。人工智能一些底层通用平台都开发出来了,并且是开源的,任何人都可以用。现在创业,不要想再做一个平台,IBM、微软、Facebook这些公司都有很强的平台,创业者基本上是没机会的。

但是机会依然非常多。我们身边有那么多行业,创业者能想到如何去改造吗?你对哪个行业最了解?你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解决哪些人的问题?举个例子,大数据方面最牛的公司是Palantir。从技术角度看没有什么独创的东西,数据库、分析软件都是开源技术。但它的行业经验非常了不起,用大数据识别金融诈骗,识别人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它最牛的地方。这些就是创业者需要思考的。

CBR:从智能手机这次创业浪潮来看,具有入口效应的超级APP最为成功。人工智能时代,有没有一些入口级的应用存在?

王煜全:我不觉得有入口级的应用存在,而是“入口”本身就会有很大的变化。这个“入口”要有温度。人工智能除了to B端,在to C端也有大量的应用场景。人工智能需要与人互动,比如识别人的相貌、听懂人的语言等等,这就需要一个入口,这个入口就是互动的界面。语音是一个界面,搜索是一个界面,导航也是一个界面,哪个界面最舒服?这取决于你的设备以及互动的方式。比如从手机设备看,Siri这种语音互动可能是很舒服的,很多公司也都在大力投入。

但我并不认为语音技术会是一个超级入口。亚马逊最近推出了一款智能音箱叫Echo,你能够通过声音指令让它购买商品、查询天气、甚至帮你订机票。但音频界面有个问题,它不能持续。比如你让Echo帮你订票,它把订票的信息朗读出来让你确认,如果这个时候你走神了,就可能会导致你做出错误的行动,这在很多场景里面后果是很严重的。所以从更远的方向看,音频只是交互界面的开始,视觉界面更接近人与人交流的感受。你是愿意对着手机傻傻地说“请帮我订个票”,还是愿意对一个小机器人说“请帮我订个票”?订票之后,小机器人如果可以投影到离你最近的桌面、墙壁上让你确认订票信息,体验是不是更上一层楼?所以未来的界面是越来越整合的,人工智能需要有视觉、听觉和触觉,然后有反馈、有分析、有互动。人和人工智能的互动将来也会整合,不只是一个对话,未来还可以执行你的指令。比如现在你对手机说,“请帮我买个牙膏”,它可能会把淘宝调出来,你还需要自己下单付款。而未来,它可以根据你的指令直接在淘宝上购买你指定的牙膏,通过分析你的语音确认身份后自动付款。我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一个很大不同就是界面整合。我们投资的一些公司也是与界面整合有关的。

行业经验就是护城河

CBR:在互联网时代,大家热捧“互联网思维”。你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商业思维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王煜全:我理解人工智能的思维是“训练思维”,与“互联网+”是很不同的。“互联网+”主要是提高效率,打通线上和线下的商业模式,不用做训练,企业用IT技术把各个方面连接起来就可以了。人工智能不一样,它就像孩子一样,虽然具备了人脑的结构,但如果不学习,还是什么都不懂。人工智能需要用大量原始数据进行训练。这就是我强调行业经验的原因。

现在的人工智能,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能够自学习,从资料中发现逻辑关系从而形成“知识”。但是,这个知识是对还是错?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还不能判断,需要专家来辅助判断。所以IBM的沃森、谷歌的AlphaGo,都有一批行业专家团队在帮助系统进行训练。专家从哪来?显然还是行业经验、行业资源积累的结果。所以,我要再次强调做人工智能一定要有行业经验。

CBR:是否可以认为,行业经验是人工智能企业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

王煜全:非常正确。行业经验还包括你公司拥有的行业人才。“一万小时”理论是说你积累了一万小时的知识就会有突破。作为创业者,你的任何一个突破可能只比别人领先一千小时,只有几个月或者一年的领先期。想创业,就立即开始找团队,找投资人,否则一年半载之后,这个市场的格局就基本稳定了。我们在海外投了一个人工智能的项目,CEO是波士顿大学的教授,是认知科学的神经科学博士,同时也是编程的专家。这种优势就会使他有一定的领先期,现在这样的人才还不多,在全世界也就一百多人。但一年之后,这些领域的人才在全世界就会数以千计。

撮合生态圈是我们的投资逻辑

CBR:从训练思维这个角度说,人工智能的创业企业在获得投资后,是否应该将资金优先运用到训练中?互联网创业关注快速获得用户,是否不那么重要了?

王煜全:人工智能的训练,一方面是以你积累的行业知识为基础。另一方面,客户的反馈也是训练的一种方式。不过,在你的解决方案还不成熟的时候,不能过早地用客户反馈来训练,以免信用、口碑受很大的影响。什么时候去客户那里接受训练?这个临界点的判断很重要。过早不成熟,过晚则意味着你慢了,学习机会就少了。这和互联网创业的逻辑是有些不同的,前者是拼命烧钱,后者更多的是要沉着。

人工智能的投资越来越掐尖,那些“尖”上的企业会得到很大的投资,后面的就没有机会了。我们现在投资的逻辑,就是撮合一个生态圈,创业者只有一个核心技术也没关系,我们来帮助配对,建立这个生态圈。

CBR:有些创业企业比较强调软硬结合。作为创业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应该怎样选择商业模式?

王煜全:做虚拟现实创业的创业者希望软硬结合,因为算法和设备一定要结合才能保证体验的一致性。当体验不是核心要素,能力是核心的时候,企业就应该横向联合。因为最优的能力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更优。人工智能的核心能力还是要回到我所说的行业经验上。人工智能的硬件通用性很强,创业企业没有必要耗费大量资金投入硬件,选择伙伴实现产业链的协作才是更有前景的模式。比如说做自动驾驶,不意味着要做车,只要把相应的设备装到车上就好了。比如说自动导航仪器里的激光雷达,不意味着我要做激光雷达,只要采集数据做算法就可以了。所以人工智能是可分的,以能力为核心的。反过来讲,你为什么能找到这个伙伴?这就需要你是最好的,才有资格和优秀的企业合作。现在,人工智能的投资越来越掐尖,那些“尖”上的企业会得到很大的投资,后面的就没有机会了。我们现在投资的逻辑,就是撮合一个生态圈,创业者只有一个核心技术也没关系,我们来帮助配对,建立这个生态圈。

CBR:现阶段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有哪些误区?

王煜全:现在人工智能谈得太多了,很多被科幻化了。比如一窝蜂地去做深度学习,去做图像识别。还是要把目光集中在现实中的应用上。我认为人工智能对日常职业的替代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不要总是关注律师、会计师这些相对高级的职业,其实很多普通职业有更大的空间。比如客服,移动营业厅配那么多的客服人员去讲产品,要花多长时间培训?成本是非常高的。如果用机器人,手机的各种信息只要插一个存储卡就可以学会了。即便这个机器人很昂贵,我想企业家也会愿意部署。像这种人机之间越来越多的替代反倒是讨论比较少的。创业者应该更踏实一些,多关注这些领域的机会。

猜你喜欢
生态圈入口创业者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秘密入口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新区制造生态圈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构筑创新2.0时代中国特色的创新生态圈
找准入口,打开思路的闸门
跑步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