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媒体评论对曲艺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2016-07-29 11:21史艳芳
曲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曲艺辽宁栏目

史艳芳

曲艺是我国民间文艺的一大门类,是源于民间的说唱艺术形式,品种繁多,历史悠久。由于深受百姓的欢迎和喜爱,生命力非常顽强,从古至今,就像北方的车轱辘菜,风风雨雨不怕踩,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曲艺的身影。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支持下,这种民间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说新唱新、与时俱进,是曲艺的主要特点和艺术特征。需要提及和重视的是,曲艺的普及与发展,跟媒体的传播、评论是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媒体评论对曲艺的传播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除了在小剧场舞台、茶社进行的曲艺演出外,通过广播电台传播与评论的曲艺内容同样繁荣多样。于是在曲艺界曾涌现了一大批知名的艺术家,如袁阔成、马三立、侯宝林、马季等,他们的作品被街谈巷议,广为传播,家喻户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在以广播电台为主要媒体和新兴电视媒体的介入与宣传下,加之国家级的《曲艺》杂志评论平台的参与,便又出现了关注马季、杨振华、姜昆、冯巩、刘兰芳、田连元、单田芳等曲艺名家的热潮,他们的艺术开始得到广大百姓的认可和喜爱。如“十大笑星”评选,广受社会舆论认可的“评书四大家”出现等等,与媒体力量的介入与推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极大扩展了曲艺艺术普及和发展的途径,使年轻人更容易看到曲艺艺术光明的前途。仅以辽宁电视台为例,1985年3月,辽宁电视台在全国率先开办了电视评书栏目,当时《评书连播》在卫视播出,随着电视栏目的播出与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的节目交流,再加上《辽宁广播电视报》的宣传(当时我是辽宁电视台的曲艺编导。凡是在辽宁电视台录制节目的评书演员,我都会在《辽宁广播电视报》上刊登对演员、书目的介绍。同时,与之相关的艺术评论也必不可少),社会影响很大。应该说,曲艺演员的成功,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和艺术魅力外,全国自上而下的各种媒体的宣传和评论也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使得他们逐渐被千家万户所熟知。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机几乎家家都有了,不仅辽宁电视台有曲艺栏目,就连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也开办了电视书场,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更是离不开曲艺节目,尤其是曲艺小品。每年的小品节目和小品演员都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赵本山现象”就是这样产生的。一时间学习曲艺艺术的年轻人开始增多,出现了一大批模仿赵本山、单田芳、宋丹丹等人的模仿者,向曲艺名家拜师学艺的年轻人更是与日俱增。各地方的曲艺评论和颇具曲艺评论性质的栏目异常活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影响力。仅以辽宁省地方台为例,就有《说说笑笑》《曲艺天地》《说说唱唱》《说演弹唱》《难得一笑》《曲艺俱乐部》等栏目,推出的各种艺术专题、人物专题、时尚信息、艺术评论专题等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由此,媒体介入曲艺评论与宣传的必要性可见一斑,只有媒体的相关机制发展了,曲艺评论才能得到发展,换句话说,只有媒体宣传的平台扩大了,曲艺评论的平台才能得以进一步扩大。

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近些年,曲艺的相声、评书等形式开始越来越多地被媒体的主持人所借鉴,亲切自然、风趣幽默的主持风格受到观众欢迎,很有收视率。通过媒体发挥传播效应,使得《小品大观》《组团上春晚》《喜剧力量》等深具曲艺元素和特色的电视栏目应运而生,呈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喜人景象。与此同时,媒体的力量反过来影响了一大批曲艺人,形成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走向,其中较突出的趋势之一就是曲艺小剧场的复兴。辽宁地区的营口老街就有三家茶社,大连、鞍山曲艺社团也都形成了常态化的演出。以沈阳的民间曲艺团队为例,由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振华命名的鼎泰乐和艺术团和鼎泰茶社不仅在大剧院小剧场演出,也经常参加沈阳及其他地区的文艺惠民演出。他们与社会力量合作在沈城开办了世茂五里河大茶馆,一时间迎来辽宁卫视的《第一时间》、都市频道的《新闻早早报》、交通广播FM98.6和《辽宁日报》等媒体的连续报道与肯定。

在看到媒体评论对曲艺正面引导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媒体评论的传播作用及其对曲艺的影响,曾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和思考。曲艺播出平台和曲艺评论阵地少得可怜,一些曲艺评论人才纷纷改行外流,可以说这严重影响了曲艺事业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有曲艺自身的原因,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曲艺自身发展的问题是导致曲艺评论不景气的一个重要原因,即评论形成不了热点,难以吸引关注;其次,曲艺评论人才匮乏,鲜有有影响力的曲艺评论文章,难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电视节目制作不仅具备传统的宣传属性,更多了一层商品属性和交易属性。“先生存,后发展”的现实使得不少创优栏目不得不给创收栏目让路,从黄金时间挪到非黄金时间播出,从主频道挪到非主频道播出。更有甚者,有的类型栏目以种种名义被砍掉。曲艺类栏目多生存艰难,更何谈与之相关的曲艺评论的发展?这是大数据时代不可抗拒也不可回避的事实,那么试问曲艺评论向何处去?笔者认为,首先,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投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掘专业人才,适时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媒体上开设曲艺评论阵地,使之真正成为曲艺发展的及时雨、领航员和加油站。其次,行业协会等有关组织应当经常组织专家适时地对曲艺现象进行研讨、座谈,通过推介、解读等手段引领其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每当推出一档定位独特、样式新颖的电视节目时,媒体评论总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分析其卖点特色所在,分析它的优劣利弊和市场走向,帮助该节目进一步完善。具有曲艺元素和曲艺特色的节目也须遵循这一规律。

可以说,曲艺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媒体评论的影响与作用,它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对于传承曲艺文化经典,繁荣和发展曲艺创作,媒体评论责无旁贷,亟需履职尽责,发挥其应有作用。这也是身为媒体人应有的艺术良知。

猜你喜欢
曲艺辽宁栏目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读辽宁 爱辽宁
Baa, Baa, Black Sheep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人生哲理等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辽宁出版集团
征 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