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评论:呼唤真知灼见与价值引领

2016-07-29 11:21蒋慧明
曲艺 2016年6期
关键词:曲艺艺术文章

蒋慧明

提起“曲艺评论”,往往被人们视作“小道”,从报章媒体到专业人士,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些许漠视与偏见。与繁盛热闹的曲艺创演活动相比,曲艺评论的园地明显过于荒芜。曲艺的创演与评论,这二者本应是同步前行,相互促进的积极关系,然而,观照当前曲艺评论之现状,却是滞后的,缺席的,沉寂的,理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和重视。

声音微弱 阵地奇缺

相较于专业曲艺理论文章的学术性与系统性,曲艺评论一般短小易读,言简意赅,特别是对近期创作上演的曲艺作品或演出现象,而及时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评论文章,往往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价值引领作用。

然而,事实却是:曲艺评论的声音极其微弱,发声的渠道极其狭窄。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刊发曲艺作品和理论文章的专业刊物只有《曲艺》月刊,且篇幅有限。而能够见诸平面媒体的曲艺评论跟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数量实在少得可怜。由于缺少阵地,相当一部分曲艺评论者的文章不得不束之高阁;而在学术界,又客观存在着对曲艺评论类文章的长期偏见,久而久之,他们对曲艺实践的关注和热情也就随之慢慢消退了。

随着网络、自媒体等新型传播方式的兴起,进一步拓展了曲艺评论的空间,写作和发表都显得相对简单和便捷,因此,除了专业人士之外,也催生了一大批热爱曲艺的业余评论员。他们大多年轻独立,思维活跃,视域开阔,见解独到,无论是针对曲艺演员个体,还是针对整个曲艺演出现场,都能够各抒己见,呈一家之言。这些率性而发的评论,有的虽只三言两语,但沟通及时,无形中大大拓展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空间,是对演员的一种及时反馈和促进,对演员的二度创作也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不过,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而言,曲艺评论的声音还是显得相当微弱,不仅人数稀少,评论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专业的艺术素养是从事曲艺评论的基础所在,看上去准入的门槛很低,但要真正掌握曲艺评论的关键所在却并非易事。

从业者稀缺 话语权失衡

我们常说“曲艺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但如果细究起来,它“为什么喜闻乐见”,又“怎么喜闻乐见”?这实际上就是曲艺评论的核心内容。

就目前而言,曲艺评论队伍相当落寞,从业者寥寥。一方面,长期以来曲艺界“重表演轻理论”的积习无疑影响了曲艺评论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或自说自话或诘屈聱牙的所谓曲艺评论,不仅与曲艺的创演实践脱节,且毫无益处。

通常,一篇为人称道的曲艺评论,文字表达是活泼通俗,深入浅出的,观点清晰明确,态度客观公正,有的放矢又切中肯綮,既对曲艺的创演实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又能有效提升受众的审美鉴赏水平。遵循曲艺艺术的本体特征,尊重曲艺从业者的艺术创造,不带任何偏见,从实求知,既不“捧杀”亦不“棒杀”,唯此,方能充分体现曲艺评论在整个曲艺艺术领域的价值与意义。

故而,曲艺评论当与曲艺的创演实践相结合,与曲艺的发展现状相结合,真正成为曲艺创作表演实践活动的推动力。

不过,由于曲艺理论体系尚未完全确立,曲艺评论自身的学术表达显得不够自信,往往是感兴趣者众,而真正出成果者少。一些老生常谈式的评论并无多少新意,且有拾人牙慧之嫌;而一些通篇西方理论术语堆砌成的评论,则令人不知所云,避之不及。

普及力度不够 传媒误导严重

曲艺在当代社会的整体生存发展状况不容乐观,集中体现在:缺乏专业阵地,缺少专门人才,缺失机制保障,严重制约了曲艺艺术在当下的传承与发展。而本应推进曲艺艺术健康发展的曲艺评论之所以严重失声,缺乏深度和影响,很大程度上也与曲艺知识的普及力度不够有关。

一方面,曲艺界自身存在着概念混淆不清,一味追求所谓“创新”的创作理念,直接导致了当前的一些曲艺创演实践频繁出现歌舞化、戏剧化和低俗化的弊病;另一方面,在文化传播方面,讹误百出,断章取义的文章频频出现,甚至是在一些关注度极高的主流媒体上,反映出传播领域对于曲艺的文化存在与功能价值,缺乏必要的尊重和敬畏。

以后者为例,当前有关曲艺的文化传播方面,虽然也得到了相关媒体的热切关注,但在相当多的媒体报道中,往往是贬多于褒,且多将焦点集中在人事纠纷上,而很少关注曲艺艺术本身。过多的负面信息很容易误导观众,也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绝大多数曲艺从业者努力的成果。特别是其中经常出现对曲艺的错误认知与含混表述,这些随处可见的讹误与传播乱象恰恰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严重影响到普通民众对于曲艺文化的关注和认知。

譬如《人民日报》于2015年1月15日曾刊登文章《传统曲艺如何觅得“风口”》,赫然将本属于民间舞蹈类别的山西稷山高台花鼓列为传统曲艺之一种而大加评论,不免令人啼笑皆非;另如歌手谭维维在某歌唱类综艺节目中演唱了一段《数人玩》,其中明明运用的是曲艺中单弦的音乐元素,但在随后的媒体报道中,却被说成是“京韵大鼓”,且有将“中国曲艺与西方摇滚乐结合”而称作“戏曲摇滚”的莫名表述,更为令人遗憾的是,这样随意性的报道竟然还被某些曲艺公众号不加辩驳地直接转载。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由此可见,普及曲艺知识,传播曲艺文化,亟需客观公正,专业权威的曲艺评论的及时介入和跟进,从而尽可能地消减媒体平台上频繁出现的张冠李戴,谬种流传的负面现象。

总而言之,呼唤更多具有真知灼见与价值引领的优秀评论不断涌现,期待更多既中肯到位又独立客观的曲艺评论能够及时跟进,以此共同促进曲艺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曲艺艺术文章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纸的艺术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爆笑街头艺术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