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中午,朋友相约,在曲江一处茶座谈事。到了那里,已届饭时,便说先吃饭吧,边吃边聊。吃什么呢,几个人踌躇再三,照顾了我的想法——吃小吃。恰好有一家商场的三楼,就是陕西有名的小吃城,住在曲江的朋友便做了东道主的角色,欣然带路前往。
没走几步路,就到了目的地。果然名不虚传,环境装饰很有农家韵味,从关中到陕南陕北,三秦大地的小吃琳琅满目,品种齐全,应有尽有。“东道主”显然熟人熟地,把饥饿感放在一边,带领大家先参观了一圈,然后交钱购卡,持卡自选,每人选得自己的偏好,围桌而坐,大快朵颐,边吃边赞,兴味盎然。
我并没有顺从“东道主”的推荐,对这个面那个饼,还有著名的麻花油糕,我是有恐惧感的。按照以往的习惯,那里的所有小吃,对我都有难以抗拒的诱惑力,为什么今天心理如此“变态”呢?为了解除大家的疑惑,我在餐桌上介绍了一些不久前学到的营养知识和北京一位博士对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等代谢类疾病形成机理的研究。因为把这些知识装进了脑袋,所以才知道了哪些东西可以装进肚子,应该各装多少合适,而不该装的,该少装的,则一定要把持住,再不能为了口味而吃饭,要为健康而改变习惯,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那天我只选了菜疙瘩和荞面,其余那些高脂高盐高糖类小吃,虽然香味扑鼻,我也只能敬而远之。
听了我的一番见解,“东道主”朋友感叹道:这些食物,是困难年代咱想吃都吃不到的美味,后来日子好了,可以放开吃了,已经随心所欲吃了几十年了,今天你要是不说,谁知道还有这么多学问,怪不得你最近瘦了,也精神了,看来我以后得注意了。
朋友的话让我想起前一天接待上海黄先生的情景。黄先生是研究能量转化与空气净化的,有独到的发明专利。当时在场的还有西安移动的几位朋友,大家最关心的自然是PM2.5,于是向黄先生请教这方面的问题。谁知黄先生的讲解语出惊人,他说:不是所有的PM2.5都是有害的,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你去喝现磨咖啡,咖啡屋里的PM2.5瞬间就会很高,但并无害处;PM2.5是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被空气中的硫、磷等污染之后,进入人体才会产生危害;PM2.5的测试也存在问题,每立方米中有多少PM2.5,不是数出来的,而是根据光学方法,也就是透明度测算的,并不是很准确的;所以我在研究空气净化的时候,是以消除硫、磷、甲醛等有害物质为主的,降低PM2.5值只是附带作用的效果。
黄先生的一席话,还有小吃城里生意火爆的情景,让我顿生感慨。由于饮食健康知识的缺乏,我们的食欲就会被口味所左右;由于不懂得大气污染知识,我们的呼吸就会被视觉所误导。看着窗外混沌的空气,我不禁浮想联翩。雾霾不仅仅是在空气里,何尝不在我们的脑子里。而脑子的混沌与清新,都可以把复杂事物变得简单,但区别在于前者的简单是黑白思维,非此即彼,感性且情绪;后者的简单是科学思维,讲逻辑,分层次,立体而多元。在日常生活中,大到政治经济,小到吃喝拉撒,混沌可谓无处不在。与空气净化相比,脑子的混沌更难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