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古礼的东国传衍

2016-07-27 13:18蔡艺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朝鲜

蔡艺

摘要:燕射礼为周代射礼之一,东周以后渐为消陨,各代礼典亦鲜有辑录。然而在两千余年后的朝鲜半岛,燕射礼却得以复行。从史料记载来看,朝鲜王朝施行的3次燕射礼并非完全遵循周代礼制,其“燕礼”部分由《仪礼·燕礼》损益而成,射礼环节则是在参照宋代“九射格”基础上,融合朝鲜仪礼制度创制而成。崇儒尚礼的文治主义是燕射礼得以东传的历史背景,朝鲜统治者所推行的燕射礼不仅是其协调君臣关系、确立统治秩序并以此教化民众的工具,亦是明亡清替后,彰显其中华正统,实现“以夷易华”的历史需要。

关键词:体育史;朝鲜;燕射礼

中图分类号:G8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4-0065-05

Abstract:Ritual of Banquet-Archery means that a Ritual of Archery is practiced by emperor or dukes of Zhou Dynasty together with their inferiors, envoys and guests after the Ritual of Banquet.It was deducted to none in the dynasties following the East Zhou Dynasty, and was not included in Ritual Standards of these dynasties.Two thousand years later, however, Ritual of Banquet-Archery was recovered in Korean Peninsula.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ings, Ritual of Banquet-Archery was practiced three times in Korea Era, but not completely following the etiquette of Zhou Dynasty.In Korea, the banquet part was based on Etiquette: Ritual of Banquet with additions and omissions, while the archery part was a combination of Korean etiquette and the "Nine She ge" archery recorded in the works of Sima Guang in Song Dynasty.The civil administration, which upheld Confucianism and etiquette, was a historical reason that Ritual of Banquet-Archery could be spread to the east.The Ritual of Banquet-Archery practiced by Korean administrators played the roles of coordinating the monarch-subject relationship, establishing a ruling order and civilizing people with such order.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Ming Dynasty was replaced by the Qing Dynasty, it was also a historic demand for highlighting the orthodox of Han Nationality and realizing "replacement of Han Nationality by another nationality".

Key words: history of sport; Korean; Ritual of Banquet

燕射礼是中国古代射礼之一,东周以降渐湮史河。然而两千余年后,燕射礼却在朝鲜半岛得以复行。朝鲜①王朝为何施行燕射礼,所行燕射礼是沿袭周制还是另有所辟,对上述问题的释答,可以还原燕射礼东传朝鲜半岛的历史,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朝鲜半岛体育所产生的影响。

1 燕射礼的东国传衍

燕射礼是周天子或诸侯与臣下、使臣、宾客等在燕礼后进行的射礼,包含燕礼和射礼两个部分。“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1]1686”春秋以降,礼崩乐坏,西周盛行的三射礼②中,宾射礼与燕射礼渐为消陨。先秦儒家典籍《仪礼》中只载有“乡射礼”和“大射”两篇。关于燕射礼,仅有“若射,则大射正为司射,如乡射之礼”[2]1016的只言片语。秦以后,并无施行燕射礼的史料记载,各代礼典也未见辑录。然而在销声匿迹两千余年后,燕射礼却在异邦朝鲜得以复行。

关于正祖三年(1779年)朝鲜始行燕射礼的历史,《朝鲜王朝实录》(以下简称《实录》)如是记载:“展拜奉谟堂。御拂云亭,行燕射礼。[3]122”《承政院日记》则记载了此前几日,正祖为确保仪礼顺利而举行的习仪。“己亥九月十六日巳时,上御奎章阁。亲临燕射礼习仪入侍时,……上曰,今日习仪,必为烂商为之,然后可无临时失仪之患矣。[4]20”一国之君亲临督视,足见其对燕射礼之重视。那么,朝鲜为何要复行这一周代古礼呢?

正祖二年的一次书讲中,君臣展开了关于礼射的讨论。“射有礼射、武射。治世行礼射,兵争尚武射,而武射者,不常有之射也,礼射者,不可无之射也。故武王克商,散军郊射,而贯革之射息。……我朝则兵革久不用,而武则以武技取人,故贯革之射,人皆学之,而至于礼射,则绝无闻焉。大射礼、乡射礼,即礼射之可以观德者,时平之时,其所学习,反不如贯革之射,升降揖让,体直心正,不专取力,只观其德者,即古之道也,而可以习礼容遵风俗之大者,故敢此仰达矣。[5]15”这段关于礼射的见解若不视出处,难以想象出自朝鲜君臣之口。更为重要的是,朝鲜统治者“治世行礼射”之初衷亦得以呈现。

朝鲜王朝“礼射治世”的认知并非一日所成,而是经过了三百年之浸染。朝鲜建国之初便描绘了以儒治国的政治蓝图,朱子学成为朝鲜立国之准则。“礼”是朱子学的核心,中国礼乐制度也由此渐为朝鲜吸纳。至太宗代时(1400-1418),“朝鲜礼乐,与中朝无异。[6]212”在这一过程中,射礼所彰显的盛世之治及其“射以观德”的教化意义为朝鲜统治者所推崇。成宗八年(1471年)始行大射礼,其后分别于燕山君八年(1502年)、燕山君十一年(1505年)、中宗二十九年(1534年)、英祖十九年(1743年)、英祖四十年(1774年)施行5次。

明亡清替后,朝鲜统治者期望通过对中华思想的继承,实现“以夷易华”的蜕变,成周礼制作为儒学思想之肇源则备受推崇。于是,朝鲜尊习周礼之风无以复加,大有“周礼在夷”之势。正如近代性理学大师崔益铉所言:“况吾东箕子立国,革夷陋而为小中华,后虽中微,而贸贸始之高丽,已阓阓有用夏之渐,所以风俗好见于朱子也。至于本朝则得复小中华,而崇祯以后则天下欲寻中国文物者,舍吾东无可往……[7]1412”正祖施行燕射礼,正是统治者力图确立朝鲜“小中华”身份,实现“以夷易华”的举措之一。

与此同时,正祖还希望通过燕射礼来融洽君臣关系。“朱子曰,君臣之间,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忠告之益,故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致殷勤之厚也。[8]32”对内能融洽君臣关系,对外可彰显中华正统,施行燕射礼对朝鲜而言可谓两全其美。从史料记载来看,朝鲜王朝仅正祖代施行过燕射礼,共计3次,其中2次为习仪(详见表1)。

朝鲜燕射礼虽施行次数不多,但却意义重大。燕射为周代古礼,且久未施行,如若复行,必详考古籍。正祖曾谓大臣曰:“燕射礼,年前一行,而仪文尚多未备,此载仪礼,为文、武、周公修明宪章之一大节目,则不宜草草了当,因陋就简也。[9]14”故命其阁臣“博考《仪礼》及《戴礼》,斟酌损益,一番讲行。[3]414”因此,对朝鲜燕射礼展以研究,能为我们了解燕射礼的发展衍变提供史料参考。

2 朝鲜燕射礼的仪轨构成

关于燕射礼的施行,正祖曾言其仪文“率多因袭,后世未必尽合成周之制……[3]414”故令阁臣予以改撰。正祖七年燕射礼习仪后,奎章阁提学徐命膺呈交了一份“燕射礼仪注”,正祖言其“酌古参今,详略得宜”[3]420。故在分析朝鲜燕射礼仪轨时,以其为主要依据。从后世关于燕射礼的研究来看,多将其仪礼节次分为“谋宾”“迎宾”“献宾”“行射”“送宾”5个部分。本文亦依此标准将朝鲜燕射礼的仪轨构成展呈如下。

2.1 谋宾

谋宾是饮宴前的准备环节,包括准备酒食、悬挂乐器、摆放射具等。相对周代燕礼而言,朝鲜燕射礼仪注的“谋宾”部分增加了射具陈设的内容。其仪文为:设御座于房室之前当中,设宾及卿大夫旅酬席于御座南之左右东西阶内,设工席于阼阶东之堂廉北向。乐正位在其东南,设特钟一架、特磬一架于东阶下之东。设酒豊,一玄酒在豊之北端。两圆壶、两方壶,以次西设,羃、勺、象觯、觚、爵,在壶之前,篚设洗桌及帨巾于西阶下之西。设轩架于射壇东西阶之左右,设官馔位于门外东方。设九侯于射壇之南百五十步,设乏③于侯之左右十步。设皷一、金一于壇右,楅④五于壇左,设鼓二、金二及九侯之旗于侯之左右。

2.2 迎宾

迎宾是君升堂就席,射人请宾的过程。“宾是为行礼需要临时设置的,如与异国使臣举行燕礼,以使臣为宾;如与本国卿大夫举行燕礼,就以大夫为宾。[10]”纳宾、升宾时,宾主之间一再揖拜辞让,尽显虔恭之意。其步骤为:射人⑤告具。殿下出御步辇,壇右皷吹前导,壇左轩架振作。殿下升座乐止,皷吹降复位。小臣跪告:“纳卿大夫。”引卿大夫入闑⑥,东北面东上。士从卿大夫入于西方,东面北上。小臣跪告:“揖卿大夫进位。”卿大夫鞠躬平身,少进其位。射人跪告:“请宾。”殿下曰:“命某为宾。”射人告曰:“殿下固命子为宾。”宾礼辞。射人跪告:“宾礼辞。”殿下曰:“固命其为宾。”射人告曰:“殿下固命子为宾。”宾四拜三稽首,遂出立门外东面。射人跪告:“宾已承命。”小臣跪告:“请卿大夫、士就位。”卿大夫、士趋就位。

2.3 献宾

献宾是燕礼的主要部分,由“一献之礼”“旅酬礼”“无算爵和无算乐”3个环节组成。“一献之礼”也称三爵之礼,由君王任命的“献主”向宾献酒,宾行拜受礼后受觚,“献主”行拜送礼,膳宰荐脯醢,设折俎,以成献礼。“献主”⑦通常由宰夫⑧为之,每献酒前,都要盥手、洗爵。再由宾盥洗,向“献主”进酒,谓之“酢”。接着“主人”再盥手洗觚,向宾酬酒。次行旅酬礼,“旅酬”即主宾的献酬礼完成之后,君王依次为宾、卿、大夫、士等四次举爵劝酒,即所谓“四举旅酬”。“旅酬礼”结束后进入“无算爵”阶段。主宾相互劝酒,不再计算行爵的次数,至醉而休。从徐命膺所呈“燕射礼仪注”来看,除未设“无算爵、无算乐”环节外,其仪礼节次与《仪礼·燕礼》所载“献宾”环节大致相同,具体可参见《实录》正祖16卷7年12月丁卯日“燕射仪注”条相关内容,在此不复赘述。

2.4 行射

2.4.1 御射

司射⑨袒決拾⑩执弓挟乘矢,跪告:“请射。”司射命有司曰:“陈射器。”四耦B11袒決拾,挟乘矢俟于门外。司射命获者执旌立于侯前。殿下将御射位,皷吹振作,至射位则皷吹止。侍臣奉決拾,司弓、司矢奉弓矢。司射跪告:“命获者去侯。”皷人搥皷三声。获者以皷应之,去侯还至乏。作《皇矣》之乐,共七节。第一节,进決拾;第二节,进弓及乘矢之一;第三节,殿下发一矢;第四节,发第二矢;第五节,发第三矢;第六节,发第四矢;第七节,殿下升御座,乐止。每矢行之时,司射跪告:“中侯曰获;矢未及侯曰留;从侯上越过曰扬,左边偏出曰左方,右边偏出曰右方。”中则获者正树龙旜,搥皷三通,下则稍俯,上则高举,左则偃左,右则偃右。虽不中,勿鸣金。获虎、鹿、兔、雉皷二声,举相应之旗。获雁、鱼、雕、猿皷一声,举相应之旗。获熊则九旗尽举,皷三声。凡皷三声者,得三画。皷二声者,得二画。皷一声者,得一画。

2.4.2 耦射

司射跪告:“请耦射。”作大夫之乐,凡五节。第一节,射者就位;第二节,发第一矢;第三节,发第二矢;第四节,发第三矢;第五节,发第四矢。四耦以次射毕,退立壇下左右,重行北上。司射跪告:“拾箭擂鼓。”皷人擂皷三通,获者应皷三通,拾箭置于楅。司射由西阶降立于楅前。考其中、不中,跪告:“某也中,某也不中。”司射命获者执旌负侯,至拾箭擂皷,并如初射仪。司射命获者执旌负侯,至拾箭擂皷,并如初射仪。

2.4.3 赏罚

司射升自西阶进当御座前跪告:“中者赏以物,不中者罚以饮。”唱中者立于东阶下,不中者立于西阶下,以次颁赏罚饮。射耦等皆四拜。

2.5 送宾

“送宾”是燕射礼的结束部分,周礼此环节奏乐曲《陔》。与周礼相比,朝鲜燕射礼的“送宾”环节不仅用乐相异,还增设了“君王宣命”与“阁臣献祝”环节。具体仪节为:右轩架奏《洛阳春》,拜讫乃退。殿下还御堂上之位,命祝史升西阶。祝史进当御座前,殿下命引宾及卿大夫士,进至阶下北向跪。祝史升阶进前受命。殿下令祝史宣君命。宾及卿大夫士俯伏兴平身,四拜三稽首。右轩架奏《洛阳春》,宾及卿大夫士皆北向跪。宾献祝辞。宾及卿大夫士俯伏兴平身,四拜三稽首。右轩架奏《洛阳春》,司射跪告礼毕,宾及卿大夫士出,殿下还內。

3 朝鲜燕射礼的仪轨分析

从朝鲜燕射礼的仪轨构成来看,其燕礼部分与周代燕礼大同小异,去除了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较周礼而言更加直观易行。射礼部分则与周礼存异颇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侯的规制不同

周代燕射礼用一侯,“燕射之礼,自天子至士皆一侯,上下其射之,无三侯二侯……又曰:‘乡侯中十尺,侯道五十弓,弓二寸以为侯中。如此则天子燕射,唯射一侯耳。[11]226”朝鲜燕射礼则用“九侯”。关于“九侯”之制,正祖在即位初年曾谓大臣曰:“宋臣司马光文集有九侯法,随其方位,画鱼雁熊虎之属,获旌亦分五色,射中某方,则各以方色举旌,侯制大略如是。两将臣考见原书,新造侯布,以备内苑试射之用。[12]654”正祖所言“九侯法”与北宋兴起的“九射格”非常相似。“九射格”据传为欧阳修所创。宋代赵与时《退宾录》载:“本朝欧阳文忠公作九射格,独不别胜负,饮酒者皆出於适。然其说九射之格,其物九为一大侯,而寓以八侯,熊当中,虎居上,鹿居下,雕、雉、猿居右,雁、兔、鱼居左。而物各有筹,射中其物,则视筹所在而饮之。[13]”(见图1)“九侯法”和“九射格”箭靶上所绘动物种类完全一致,故可推断正祖燕射礼所用“九侯”是参照了北宋“九射格”B12。

3.2 行射方式相异

周代燕射礼君臣共耦,行“三番射”B13。“第一节为预备,不计胜负;第二节为正射,除主宾三耦,还有众耦参加;第三节为乐射,要用《诗》乐伴奏,要求射箭合于《诗》乐节拍。[14]”朝鲜燕射礼遵从了此前施行的大射礼行射方式,先行御射再行耦射。“耦射”环节虽行“三番射”,但要求按乐节发矢,亦不同于周代燕射礼的“三番射”,只相当于“三番射”的“乐射”环节。与此不同的是,正祖七年燕射礼习仪时为“君臣共耦”。“司射进前请射,上出御射位。第一耦分东西就侍射位,获者执龙旜,负侯而退。上发乘矢,侍射者从射如礼。获者正树龙旜,告御矢中者三,侍射者或中或不中。上还御座,第二耦以下,以次进射毕。上再就射位,发乘矢,告御矢中者又三,侍射及从射如上仪。上三就射位,发乘矢告御矢中者四,侍射及从射如初仪。[3]414”这段记载中的行射方式并非先御射再耦射,而是“君与耦同射”,虽与“三番射”仍有差异,但与周代燕射礼已较为相似。

3.3 用乐节次新创

朝鲜燕射礼御射时“第一节,进决拾;第二节,进弓及乘矢之一;第三节,殿下发一矢;第四节,发第二矢;第五节,发第三矢;第六节,发第四矢;第七节,殿下升御座,乐止”[3]451。耦射时“第一节,射者就位;第二节,发第一矢;第三节,发第二矢;第四节,发第三矢;第五节,发第四矢”[3]451。这种用乐行射方法不同于周代射礼,亦不同于朝鲜时代的大射礼。朝鲜时代大射礼虽是御射七节,侍射五节,但施行步骤不同。“御射时乐章先奏三节,第一矢与第四节相应,次次相应,至第四矢与第七节相应而止矣。……侍射时先奏第一节,后第一矢与第二节相应,至第四矢与第五节相应而止”[15]。比较而言,朝鲜燕射礼的用乐节次更为简化,将佩戴决拾等程序全部纳入乐节之中。

4 燕射礼东国传衍的历史意义

自周以后销声匿迹的燕射礼在异邦朝鲜得以复行,其意义自是不言而喻。从历史层面来看,朝鲜燕射礼是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朝鲜所行燕射礼虽未尽尊周制,但其融入的“九射格”等元素仍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构成部分。且中国历代礼典仅《仪礼》言及燕射礼“若射,则大射正为司射,如乡射之礼”[2]1016。朝鲜王朝详考历代礼典,以一己之力编制燕射礼仪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中国仪礼制度的历史超越。因此,还原燕射礼东传朝鲜半岛的历史,不仅呈现了朝鲜燕射礼的基本样相,亦能为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朝鲜半岛体育生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供帮助。

从文化层面来看,没于史河两千余年的燕射礼复行朝鲜,是中华古礼的异域绽放,其文化意味尤为深远。正祖七年燕射礼习仪后,其大臣感言:“圣人所训,其争也君子,寻常未晓其义,不谓今日,真践斯境,而方知其有味也。[3]414”燕射礼的文化意蕴与教化价值由此可见一斑。“燕射礼仪注”中有这样一段仪节:“祝史皆降阶立于宾左,命之曰:‘凡与是燕是射者,孝于亲、忠于君,视官政如家事,视小民如族婣,毋淫于朋比,毋犯于贪[FJF]黩[FJJ],保有令名,与国匹休,永为邦家之光。……宾使下士前立,高声祝曰:‘穀朝于差,讲行盛礼,既醉以酒,又饱以德,又申以诲谕之敦敦。德则必报,言则必酬。愿殿下如天之覆帱,如地之厚载,如日月之光明,悠久于千万年,享有百福,丕新东土文明之化。[3]422”在朝鲜统治者看来,燕射礼不仅是宣扬礼德、教化臣民的工具,更是彰显其中华正统的鲜明旗帜。

从政治层面来看,燕射礼所宣扬的“君臣有别、上下有序”正是其确立统治秩序、维护国家安定的需要。对君民关系而言,燕射礼等仪礼制度表达了君王对祖先圣贤的达孝之心。统治者以身为范尊奉先祖,可以达到感化庶民,使其忠于王权的功效。对君臣关系而言,燕射礼不仅能够让宗亲大臣熟悉礼乐制度,在“揖让而升”的氛围中确认身份秩序,还能促成习射之风,实现文武百官的自我修养与外在防御。对宗藩关系而言,事大对象明朝灭亡后,朝鲜视清为蛮夷,以强化尊周论的中华思想继承者自居。通过燕射礼来确认尊周思想,不仅是对明朝皇恩的缅怀,更是对中国传统王朝“事大”的具体表现。

注释:

①由于“朝鲜”作为国号在朝鲜半岛上曾出现过(檀君朝鲜),又因朝鲜王朝君主姓李,所以中国、日本、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学界习惯称呼该朝代为“李氏朝鲜”(简称李朝)。韩国学术界通常将这一时期称为“朝鲜”时代,因本文所引文献多源自韩国,所以沿用其表述方式。

②三射礼即大射、燕射、宾射。

③乏为避矢之物,行射时获者避于乏后。

④楅为置矢之器,两端龙首,中央蛇身,赤黑漆。

⑤射人为官名,其官职有大有小,大者为大射正,其次为射正,又其次为司正,悉监射事。

⑥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

⑦“献主“是饮酒时古称酒席上的主人因燕礼是融洽君臣关系之礼,若君王为主人则显严谨,故以臣属为主人,达君臣畅饮而又不失礼节之效。

⑧周礼官名,主朝堂仪式及百官治绩考核。

⑨射礼环节的监礼者。

⑩袒露系戴决拾的手臂。决即扳指,用以钩弦;拾为套袖,用以护臂。

B11“耦”是竞射的对手。射礼时每耦人数不尽相同,多为两人一耦。正祖七年燕射礼习仪时也有四人为耦、五人为耦的记录。

B12九射格的具体行射方法参见谷世权:《试论欧阳修之九射格》,体育文史,1995年1期,第13页。

B13“三番射”的仪礼节次可参见赵红红:《先秦三番射考论》,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5期,80-86页。

参考文献:

[1]阮元.十三经注释·礼记正义·射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阮元.十三经注释·仪礼·燕礼[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朝鲜王朝实录·正祖实录·卷四十五[M].首尔:国史编纂委员会,1986.

[4]承政院日记·卷八十[M].首尔:民族文化促进会,2007.

[5]承政院日记·卷七十八[M].首尔:民族文化促进会,2007.

[6]朝鲜王朝实录·太宗实录·卷一[M].首尔:国史编纂委员会,1986.

[7]崔益铉.宋元华东史合编纲目[M].堤川:大由文化社,1998.

[8]承政院日记·卷九十六[M].首尔:民族文化促进会,2007.

[9]承政院日记·卷八十三[M].首尔:民族文化促进会,2007.

[10]刘国芳.《诗经》宴饮诗中的“燕礼”仪节探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27(6):72-74.

[1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2]朝鲜王朝实录·正祖实录·卷四十四[M].首尔:国史编纂委员会,1986.

[13]赵与时.退宾录[J].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65.

[14]朱金发.论周代燕、射礼仪用乐用《诗》[J].江汉论坛,2006(9):100-103.

[15]大射礼仪轨[M].首尔:首尔大学奎章阁,2001:41-42.

猜你喜欢
朝鲜
提议与美磋商后,朝鲜射了导弹
朝鲜迎接韩总统展现“最大诚意”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英媒:大部分美国人根本不知道朝鲜在哪里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朝鲜4月发卫星令韩日美紧张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美日韩碰头商讨对付朝鲜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