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退内涝的“他城”之石

2016-07-27 01:38刘波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27期
关键词:内涝下水道雨水

刘波

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投入,是东京建设完善下水管网系统的基本保障

一到夏季,大中城市暴雨灾害成为“常态”。城市洪涝造成的损失,逐渐影响到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从全球范围看,一些较发达的城市,在城市防洪排涝方面,已有不少先行的经验。

伦敦修建预计耗资41亿英镑的“超级下水道”,目前项目处于初级阶段

纽约:立法与环保并重

纽约的下水道兴建于1849年,大部分都位于城区的地下30英尺至200英尺的地方,总长约10600多公里。

就城市防洪排涝而言,纽约是制度与环保理念并重。

可以说,健全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为纽约城市防洪排涝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作为最早建立国家强制性洪水保险体制的国家,1968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国家洪水保险法》。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还组织绘制了洪水保险图,规定在城市行洪区内不准建任何建筑,在非行洪区内可以修建建筑物,但修建前必须购买洪水保险。

纽约市在吸收联邦政府保险法的基础上,强制性出台了城市防内涝的地方性法律。纽约地方立法规定,城市新开发区域必须实行强制的“就地滞洪蓄水”,禁止在纽约下水道入海口附近建设大型建筑物。纽约政府还为一些城市低收入者主动购买洪水保险。

同时,环保型的混合下水道可以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在纽约70%的地区,卫浴和工业废水、雨水都被收集到同一个排水道,然后一起被传送到城市污水处理站,再排入河中,这就是混合下水道。

纽约下水道有14座污水处理站,每天能生产1200吨生物肥料,把废物进行处理,变成可以利用的肥料。

在纽约社区街头,经常会发现政府发放的雨水存储罐,帮助市民收集雨水,减少雨水进入下水道,还可以合理高效利用水资源。

纽约市政府会向联邦政府采购最新研发的垃圾清运与处理技术,对城市地下管道垃圾进行高技术清除。

纽约环保局还拥有多功能卡车,可以利用车上配备的高压喷射水枪清洁充满油垢的下水道。多功能卡车还装有一条30英尺长的软吸管,可以吸走下水道的碎石和泥沙。清理后,这些管道可以增加190万加仑的容量,下大雨后污水漫出街道的情况将得到改善。

伦敦:科学规划,完善预警机制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欧洲第一大城市,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与其他一些欧美国家不同的是,作为岛国,英国是受城市内涝等地表水泛滥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伦敦尤为明显。

起初伦敦没有下水道,污水和雨水都通过马路两边的明渠和街沟排放。1810年,伦敦开始修建城市下水道,但城市洪涝和污染依然比较严重。1848年和1853年爆发的霍乱瘟疫,夺走了数万伦敦人的生命。在巨大压力下,伦敦市政当局痛下决心,全面建设和改造城市排水系统。

首先是科学规划,构建城市内涝预防体系。伦敦政府严格把关城市建设规划以控制洪灾风险,特别是禁止在洪灾高危地区搞建设。社区和地方政府部门公布的规划政策要求,地方规划当局在其开发文件中要考虑洪灾风险及管理,规划程序各个层面都要进行洪灾风险评估,其中,开发商要对其开发项目进行相关评估。

为解决突发性的内涝问题,伦敦管道设计了一个“防暴雨安全应急机制”,也就是当降水量过多时,可以允许污水排入泰晤士河,以防城市被淹。

其次是完善暴雨预警机制。伦敦已经建立起广泛的防洪排涝预警体系,在出现洪灾危险时,政府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网站发布警告,几分钟之内就可以迅速传到市民手中。大伦敦政府要求地方区县政府部门和地方当局建立强降雨预警制度,制定应对内涝方案等。

2009年4月11日,英国成立“洪水预报中心”,就强降雨可能引发地表水泛滥风险发布预警。

再次是积极推广可持续的排水系统。英国大力推动采用先进的“可持续排水系统”技术来管理地表和地下水,要求所有新开发和重新开发的地区都要认真考虑建设既能减少排水压力又环保的“可持续排水系统”,并为此专门成立了国家级工作组。

例如,位于伦敦北部的卡姆登区人口稠密,当局评估后认为,它更适合屋顶绿化、建设可渗水步道等可持续排水方式。当地居民的院子里要么植树种草,要么用细沙、石子或砖头铺地,很少见到硬邦邦的水泥地面,街道两边的人行道也大多是方砖铺地,这也有利于雨水渗透,减少地面水流量。

此外,伦敦通过“超级工程”的实施,有望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2005年,伦敦政府授权成立一个独立委员会研究解决城市内涝的终极方案。该委员会调研后,提议建造名为“泰晤士河隧道”的超级工程。

这个巨大的地下隧道宽比三辆公共汽车,沿着泰晤士河,跨越伦敦东西,长约15到25公里,埋在地下67米处。隧道连通34个污染最重的下水管道,把本来将排到泰晤士河中的污水收集处理。

经过多年讨论后,伦敦市政府终于决定,启动这个造价约达170亿英镑的工程,这个工程预计在2020年完工。该工程完成后,伦敦将一劳永逸地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

日本东京“首都圈外围排水路”系统巨大储水池--“调压水槽”

东京:推动全民蓄水

东京经常遭遇台风带来的强降雨。除地震外,对东京影响最大的就是台风与大雨带来的大洪水。

基于岛国的危机意识,自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东京的首都范围向外扩大,其城市排水系统也不断健全。

拥有世界知名排水系统的东京,城市污水管、雨水管和合流管的总长度超过1.5万公里,用于管道清扫和维护管理的检查井超过47万个,平均每33米就有一个。

东京的做法,首先是疏浚城市河网,修建储水立坑。东京除城区周围有江户川、荒川等较大河流外,城区内还有目黑川、涩谷川等小型河流。为防止暴雨引起的内涝,东京充分利用这些河道的防洪功能,让大量降雨归流河道。

考虑到小河流在大暴雨时储蓄量有限,政府在当地中小河流的适当位置修建储水立坑。立坑之间由地下管道相连,管道最终通向位于东京附近江户川旁边的地下水库。这样,在出现强降雨天气时,城市内部的下水道系统将雨水排入附近中小河流,中小河流水位上涨后溢出的洪水则进入立坑和管道,最终流入江户川。如此,很好地完成了排水功能。

在相关制度安排上,东京制定了相关政策,推动全民修建、安装蓄水设施。

比如,东京的墨田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雨水利用补助金制度,对于在区内设置利用雨水储存装置的单位和居民(不包括国家单位、地方机关和其他公共团体)进行补助。补助金分为三类,分别是地下储雨装置补助金、中型储雨装置补助金和小型储雨装置补助金。

为保证排水道的畅通,东京下水道局从污水排放阶段就开始介入。东京政府规定,一些不溶于水的洗手间垃圾不允许直接排到下水道,要先通过垃圾分类系统进行处理。烹饪产生的油污也不允许直接排入下水道,因为油污除了会造成邻近的下水道口恶臭外,还会腐蚀排水管道。

此外,东京投入巨额资金,整合资源,建立了统一的“下水道局”,东京都的城市下水、排水设施均由其负责。下水道局是东京都政府仅有的三家主要公营企业之一,另外两家分别是运营部分地铁线路的交通局和负责自来水供应的水道局。

东京都下水道局注册资金达4.16万亿日元(约合3120亿元人民币),拥有约3500名员工,每年财政支出约合人民币520亿元,其中设施建设费用约合人民币100亿元,设施维护费用约合人民币120亿元。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投入,是东京建设完善下水管网系统的基本保障。

政府立法规定,道路等市政设施的建筑材料要有一定的透水性。在停车场、人行道等处铺设透水性路面或碎石路面,并建有渗水井,遇到降雨可以迅速将雨水渗透到地下。

近年来,东京政府还把路面逐渐改变为环保的透水沥青。在一些公园的小广场、水池等处,还建有小型的蓄水池,容积通常为数千立方米,用于雨季存水。(作者系北京市社科院外国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猜你喜欢
内涝下水道雨水
和雨天的亲密接触
雨水
马桶水也可以喝
雨水总带来更多雨水
这条路上的下水道井盖都被我承包了
雨水
13号要塞(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