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行业中,移动教育方式使教学打破了时间、地点与教学方式的束缚,在创新教学理念的同时,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为教育行业带来了突破性的创举。本文在阐述移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移动教育系统的框架构建,然后研究了开展移动教育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为实现移动教育方式的推广性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移动教育;理念;关键技术;研究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2-0126-02收稿日期:2015-07-20
作者简介:黄超(1979—),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
一、移动教育理念概述1移动教育的诞生以及所具备的优势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以及数字化教育都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实际需求,其原因为:首先,远程教育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打破了空间上的束缚,使教师能够实现由点到面的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依旧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这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且很难实现良好的教学互动,进而使教学的有效性受阻。其次,数字化教学。此种教学方法是在远程教学的基础上实现的进一步创新,不仅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利用,还能够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进而实现良好的交互性。但是,以计算机为媒介所开展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约束性,教师与学生需要在有计算机这一媒介的环境中来开展教学与学习活动,无法满足教与学的实际需求。而移动教育方式的产生从根本上打破了教与学在时间、空间以及学习环境上的束缚,随时随地学习的方式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符合当前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
2移动教育的概念、构成以及实现
移动教育主要是由以下两部分构成的,分别是移动教育环境和在此环境下的教学行为。面授教育、电子教育以及移动教育这三者各自强调的重点是: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发生的不同环节的行为。所谓的移动教育就是在教学上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非固定场所的环境,进而在教学时间与空间创造了新的学习机会。而对于移动教育来讲,其和网络教学一样,需要创造出相应的教学环境才能够实现教学行为的开展,进而才能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在开展移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结合教学目标来实现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生成,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上传到服务器,以实现最终交互内容的开展,而这些内容的展开在理论上将移动教育的需要给予完全的支持,但是,事实上,要想实现这一支撑条件,就需要相应的技术作支撑。
二、移动教育系统框架的构成 基于前文的分析,要想实现移动教育环境的构建,就需要相应的技术作支撑,而落实技术的前提就是掌握移动教育系统框架的基本结构。这就要求建立统一的教学平台,这一平台要具备如下特点:能够为开展教学所需的环节给予支撑,以确保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实现移动教学的优势,与此同时,要实现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进一步完善。在构建教学平台的基本框架的过程中,首先要构建网络无关交互与设备无关的课件,然后通过设备无关平台形成设备自适应模板,进而生成相应的内容与形式,再通过交互界面传输到相应的移动设备上。在构建移动教育下教学平台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如下的原理,首先,需要将这一教学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为:与设备无关的部分、设备自适应部分。与设备无关的这一部分所指的是教学系统的逻辑组成,这一部分不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实现上都无需设备的支持。而设备的自适应部分需要满足如下的功能需求:用户在使用具体设备来实现对相应教学平台的访问时,需要将两部分与具体的设备相结合,进而生成相匹配的格式与内容,以确保系统能够支持不同设备的访问需求。
三、移动教育的关键技术分析1设备自适应平台构建的关键技术
建立设备自适应平台的目的是实现对不同访问设备的支持,进而确保移动教学方法的实现。而这一设备所提供的支持并不是无限制地接受任何一种设备,而是针对常用到的设备类型,所以其所能够提供的便利性是有范围的。在实现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设计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即可重用度。当前,商用网站常用的设计方案是针对不同的设备来实现不同的设计,在用户进行访问时,其设备的不同所访问的网址也是不同,这种设计方式虽然简单方便,但是需要用户在使用不同访问设备的时候能够记住相应的网络地址,所以对于用户来讲是十分不便的。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以及所选择的设备特点来实现相应界面的开发,而为了实现开发成本的降低,
需要实现与设备无关部分的复用,也就是缩小使用设备的范围,进而实现成本的节约。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实现对用户使用设备的返回系统界面,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为不同的设计系统提供不同的URI地址,第二种方式是使用统一的URI网址,其中第二种设计方案是对之前设计的进一步优化。
2消息传递系统的设计
由于不同的移动设备所自带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网络协议不同,所以要想实现移动教育方式下的交互功能,就需要设计出统一的消息传递系统。构建出合理的消息传递系统能够实现教学过程中对交互功能的实际需求。
3课件的设计
基于移动教育理念的移动教学方法所使用的设备通常都是便携式的设备,比如手机等。而要想实现对所使用移动设备的支持,就需要设计并开发出相应的课件,并实现对相应设备的支持,进而才能实现移动教学。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所设计的课件满足如下的需求:第一,要根据所使用的设备来明确每一页面之中需要包含的学习对象;第二,要根据具体的设备来实现媒体类型的明确。而要想实现第一个条件的满足,就要结合页面以及学习对象的实际大小来确定,而这一计算过程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很难得出精准的结果,所以通常都是通过粗略计算来实现的。而对于第二个条件的设计来讲,基于用户所使用设备自身的特点,需要解决流媒体以及格式等问题。
4关键技术的更深一步探讨
要想确保移动教育理念下教学方法的有效开展,就需要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即要实现对用户使用不同设备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访问,进而实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从当前现有的电子化教育系统与资源的设置上看,一般都是针对PC机以及计算机互联网设计的,无法满足其他设备的访问需求。因此,要想实现移动教学方法的顺利开展,就需要解决教育系统与资源这一重点问题。而最为理想的解决方法便是实现自动化生产的方式,也就是说在设计这一系统时,只需要完成与设备不相关的一部分,而相关部分都是自动生成,但是当前这一技术尚未发展成熟,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移动教育理念的诞生与发展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改革与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结合移动教育所具备的优势特点,其能够打破传统教与学的局限,为教育者与学习者带来方便的同时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移动教学方法的实践,就需要在构建相应系统框架的基础上,以相应的技术手段为支撑,实现与设备相关与无关部分的构建,进而搭建出相应的系统平台,为移动教育理念的实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光佐,陈虎,李树芳移动虚拟校园(MVC)的构思与实践〖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2,(4).
〖2〗董爱琴,岳玮宁,崔光佐一个基于手持移动设备的现代教育信息平台〖J〗计算机应用,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