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好老师,难否?

2016-07-27 14:01袁静
教师·中 2016年1期

袁静

摘要:好老师,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渴望遇到的,是社会和家长需求的。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本文拟从懂学生、懂专业、懂教育、懂生活以及无私奉献、守住清贫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给予广大教师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懂学生;懂专业;懂教育;懂生活;无私奉献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2-0119-01收稿日期:2015-07-23

作为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怎样做一个多方面满意的好老师?怎样才能体验做老师独特的幸福感呢?让我们试着从以下几点找找看:

1懂学生,更好地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英国小说家、诗人吉卜林曾说,帮助无知的人得到智慧永远是一桩功德。教育是最大或许也是最好的功德之事。读懂学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身价值、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学会读懂学生的表情和语言,教师的眼里要有学生,在以目光与学生交流的同时获得学生的信赖和好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通过学生有意无意的语言,去探究语言表象后的真实信息和想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他们。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学会读懂学生的错误和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读懂学生的错误,错误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学生的信息;同时,也要读懂隐含的“亮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和欣赏。读懂学生的心理,教师才会真正“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表现是“因何而起”,学生的反应“何以如此”。

2懂专业,多元的知识结构让教师更加自信

苏格拉底曾经说,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点燃火焰。那么老师应该就是举起知识火把的那个人。当代社会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依赖于大学毕业时的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终身教育、远程教育已经融入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并且,各个学科的交叉渗透也要求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科教育的整体化是21世纪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教师不能只掌握单一学科的知识,而应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教育功能。

3懂教育,帮助每一个孩子挖掘潜力,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现代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要认识到教师从事的事业是关系到社会发展、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幸福与希望的重要事业,从而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现代教师要做到以素质教育为本,把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个性放在首位;参与教改与教育科研,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使自己成为“专家型”“科研型”教师。

4懂生活,教师正确地对待生活才能更加热爱岗位

陶行知曾经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教书育人是教育的一个永恒话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如何教书育人的问题,需要教育者与时俱进,不断地给教育注入新的内容。教会学生懂得如何生活,在今天这个社会就是主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教师要成为一个会生活、懂生活的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有生活情趣、生活目标和生活质量。一个人热爱生活,才会热爱亲友、热爱学习,才能真正懂生活,从而具有生活的责任心和成就感。这样一个有着生活热情的人,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5无私奉献,不计得失,守住清贫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一直是激励教师的精神力量。教师岗位存在的意义莫过于以自己的力量有益地影响别人的生活和学习。教师,这样一份有着特殊意义的职业,每天面对着看似相同的学生、相同的课本、相同的教室,但其实真的只是看似相同而已,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课本也有不同的建构和教学设计;或许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很容易,但是做一个懂学生、懂专业、懂教育、懂生活的好老师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和心血的。而这些都离不开重要的奉献精神:守住清贫的岗位,愿意以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换得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静候十万栋梁的诞生。成为好老师,难否?不难矣!

参考文献:

〖1〗陈丽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问题与教育对策〖J〗教育导刊,2007,(7).

〖2〗陆士桢,徐莉青年职业生涯管理辅导〖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