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需接“地气”

2016-07-27 13:57康琳
教师·中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育理论导向性

摘要:2014年11月1日湖北幼儿教师资格笔试在全省展开。从考试内容来看与以往相比有不少亮点:强调知识的宽度,弱化深度;突出理论的运用,避免死记硬背;贴近当下社会现实,具有导向性;不仅考查运用能力,更考查知识融通与综合能力等;启发老师对教学方法、教育思想以及专业要求上的改变。笔者就此谈一点感想,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宽度;教育理论;导向性;学前教学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2-0113-02收稿日期:2015-08-14

作者简介:康琳(1970—),女,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学前美术教学、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教玩具设计与制作等课程教学与研究。

国务院规定幼儿教师资格不再由幼儿教育专业毕业自然获取,改为必须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后方可获得;此规定先在湖北、江苏两省试点,随后将在全国铺开并正式实施。考试由两部分构成,首先是笔试两门:一门是幼儿园综合素质,一门是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两门笔试均合格者才有资格参加面试;面试通过后方可获得幼儿教师资格。湖北幼儿教师资格笔试内容上传递了一些新信息,或许对目前学前教育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在学生培养方式上产生一定影响。

一、从考试的形式与内容上看1强调知识的宽度,弱化深度

两项笔试中,综合素质的考试内容涉及历史、政治、艺术、文学、数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涵盖面较宽,题量适中,但难度并不大,对大专以上学历者不具难度,但想得高分也不容易;而对学历层次较低的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却又在适度的范围以内。所以说题目出得相当有水平,的确能考查出学生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以及课外阅读量和知识的积累。这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备的条件,也是其未来事业发展的基础。显然教育行政部门用考试这种特别的形式,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要求,将对今后幼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2突出理论知识的运用,避免死记硬背

笔试每门的总分为150分,两门合计300分;无论是综合素质还是保教知识与能力,综合题与运用题占三分之二的分值;题目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出现,是本次考试的一个突出特点。题目内容联系幼儿园的工作实际,以教师在幼儿园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为考题,考查了学生用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对教育事件阐述个人意见和看法;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深度,体现出教育界对教育理论重视的回归,框正了流行于学前教育界的两种倾向。其中一是将学前教育片面理解成艺术技能培训,以艺术等同于幼儿教育技能,忽视学前教育理论,致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二是过分强调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运用能力的培养,致使所培养的学生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缺乏。两种学前教育倾向中,第一种倾向显然是错误的,而第二种则较难把握尺度,考试高水平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重视理论,重在理论知识的运用,重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核方式,也启发了作为教师的我们,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这种对教育理论重视的回归成为本次考试的一大亮点。

考题方向上的改变,具有导向性,它从根本上逼停了学生突击式学习,靠死记硬背就想过关的念想;且考试题目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往往没有固定答案,这就终结了平日不下功夫,靠小聪明,做小动作就想通过考试的不负责任行为,无论是对正在就读学前教育的学生,还是对非学前教育的考生都是一个很好的警醒;更将那些原本就不热爱幼教,没有真正拥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不合格者拦在了行业门外,用政策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的社会理想。

3贴近当下社会现实,具有导向性

目前由于幼儿教师入职门槛过低,一些学历低、专业素质差、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的不良行为,对幼儿教育行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严重损害了幼儿教师的声誉。让从业教师和即将成为教师的学生们明白这些行为为什么不对,到底错在哪里,有利于从根本上避免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可喜的是我们在考试题目中感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在这方面的思量与意图。题目中有近年来社会热点问题,如对“幼儿园喂药事件”的分析,不仅及时而且极具导向性。

4不仅考查运用能力,更考验学生的知识融通与综合能力

试题所涉及内容较广,往往不是哪一门功课的内容,而是几门课程的综合。如试题中有一题是“如何避免户外活动中幼儿的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题目看起来并不难,每位考生基本都能说出一二来,但想拿满分却是不易。它至少涵盖了三门课程的内容:一是幼儿园环境创设,如何创设安全的户外活动环境的内容;二是幼儿园管理,幼儿户外活动的规范与要求;三是幼儿园体育活动课程,如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强度、运动方式等。该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融通,更考验学生知识的综合能力。学生必须综合这三门课程所学的内容,才能完整地回答好这一题目。

二、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对学前教学的影响1教学方法

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对我们老师来说,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教学方式应该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变。教给学生理论而不教他们如何去运用,理论就是死理论,是不具教育价值的理论,只有被学生掌握并运用的理论才能最终转化成为学生个人的能力。考试以一种发人深省的方式提示我们教学应从源头起注重理论与实际运用的结合,要求我们多从幼儿园实际工作中找到理论运用的结合点,发掘出鲜活的案例,使自己所讲授的知识牢牢地与幼儿园工作结合,让学生觉得理论确实是有用的、是重要的,它时时存在于我们身边,应该主动学好。

课堂教学如果只是老师单打独斗,不足以吸引学生,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才会有生气,教学才会有效果。因此,教师在讲授的同时,应多给予学生有价值问题的讨论,由讲授式向讨论式方向发展,用具有不确定因素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习惯,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他们自己的讨论、争辩,理清思路,去伪存真,最后得出结论,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远比老师从头到尾的灌输来得好。

2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反思能力

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更应该具有分析与反思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纳入教师素质培养之中,并应获得足够重视。因为学生终究是要离开学校的,在没有老师教的环境中自我学习,在实践中自主成长。学习成长的基础,就是对面临问题的分析能力、对经历的实践操作不断地反思与总结的能力,这些将是学生今后发展的根本。考题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有关学前的热点问题带入考试,就是出于这方面的目的。

3专业要求

考试带给学生挑战,对老师又何尝不是?考试的确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老师站在学前大学科背景上看待自己所教的专业,在强调专业的学前特色的同时,突出综合。这迫切地要求老师既要熟悉本专业,还要了解相关专业,能同时承担几门课程,能上几门课,只有这样才能 “站在专业之上看专业”。打通专业间的壁垒,实现各专业的融会贯通,为学生构建学前教育的整体框架,老师应该走在前沿。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王小英综合素质〖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陈虹,杭梅保教知识与能力〖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教育理论导向性
任务导向性训练与冰、酸剌激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的研究进展
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瘫患儿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论新闻记者如何把握好新闻导向性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关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校级课题立项导向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