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教育作为一门专业的课程承担着美化环境、净化心灵的功能。本文阐述了美术教学的现状,试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开放式的美术教学课堂,探求美术教学课上的不等式教学。
关键词:美术教学;想象力;创造力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2-0077-01收稿日期:2015-09-24
作者简介:王丽娜(1978—),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本科。
还没等我们上小学,爸爸妈妈们就开始教我们“1+12”的算术题,很多人都有算错题被老师、家长责骂的时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事和物不再是这种简单等式了。我们的美术教学课上更是如此,它就像魔术师手中的魔杖,变幻无穷,因此在美术课上更需要探求这不等式教学。
一、当代美术教学呈现的弊端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束缚,课堂上没有生气,学生的思路都只围绕老师在转,教师的思维和想法牵制了学生开放式思维。如当老师提问月亮像什么,90%以上的学生都会异口同声地说像小船,“小船”这个词眼已清晰地印在了大家的脑中。这清晰的答案都是哪里来的? 为什么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就越是创作不出色彩丰富、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是我们考虑得过于周全?还是我们的思维已经程式化了?还是我们的美术课堂出现了问题?使得我们的作品越来越缺少生动活泼、耐人寻味的东西。
二、导致美术教学定式教育和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原因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很多学生只会在老师的指引下认识美、发现美。久而久之,全班学生都是一种欣赏观念、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欣赏乃至创作时,都不再关注个人的人生阅历、人生态度、欣赏时的心情等各方面原因。就会出现月亮都像“小船”“镰刀”,星星都像“眼睛”,天空都是蓝的,草原都是青的……儿时的五彩世界都去哪了?
三、尊重、培养孩子在美术课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是当代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 美术教学和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师除了对新知识的传授之外,最关键是开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其想象力和认知能力,特别是对美术作品、对世界的感知力。只用这样,才会有万紫千红、百花齐放之势,才会有梵高的惊世之作《星月夜》。因此我们的美术教学要提倡不等式教学,在课堂上、生活中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要轻易偷走孩子们的想象力。
(1)珍惜儿时美好的回忆。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不同颜色的天空和大海,心有多大,我们的世界就可以多大。走进儿童绘画的世界,就像是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天空是五彩的,大地是五彩的,在孩子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五彩的。在孩子们的童话世界,人们可以插上翅膀在空中自由地飞翔,鱼儿能离开大海在陆地上自由地行走,火车能带着我们游玩海底世界,睡觉时枕边有星星和月亮做伴,多么美好的童话世界。
(2)教师的及时肯定有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美术课堂上,老师对学生一个点头认可,是对学生莫大的鼓励和帮助。当碰到对美术作品情感分析和投入时,教师更应该抓住机会,多多启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角度、多情感地去剖析问题,发现学生分析问题中的闪光点。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更丰富,我们的教学才更生动,从而体现美术课堂教学的不等式教学。
(3)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利用艺术之间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美术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方面感受、全身心去体会事物,充分调动其视觉、听觉、触觉以丰富想象力。在美术活动中,我经常采用美术活动与多种领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例如让学生听音作画,把绘画与音乐、散文、故事、诗歌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听觉,并根据听到的展开联想和想象,启动孩子想象的翅膀。
美术课堂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需要为我们的学生开启想象创造之门。而美术课上的不等式教学正是开启学生想象力的有力保证,老师只是开启这扇门的一盏指示灯,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己走进这座艺术的宝库,尽情领略里面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杨同淑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个性的培养浅议〖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5) .
〖2〗付晓枝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个性的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