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星++孔令兵++罗洁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2-0017-01收稿日期:2015-12-02
一、案例背景 小杰是个特别有个性的学生,任性、调皮、好动、倔强、不服管教,对老师的话经常置若罔闻,软硬不吃,很少在课上不被特别关注。他的运动能力处在良好状态,有些项目拿优秀也不在话下,当然,这还要看他是否乐意展示出他的能力。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素质测评,当他知道一分钟跳短绳的优秀成绩是150个之后,测试时,他跳到142个就不再继续跳下去。明明能很轻松就能得优秀的学生,却只给我一个及格的成绩。因此当时没有记录他的成绩,我让他重测,我亲自计数。那次,他难得没有顶嘴,笑嘻嘻很配合地拿起绳子等待我的发令。计时开始后,小杰10秒钟跳了40个,之后开始了不断地跳“死绳”,不断地问“好了吧?时间到了吧?”让人无语,就这样他还跳了95个。50米测试前,我找到了小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他谈了10分钟,主要目的是希望他能全力以赴跑出他最好的成绩,看他一副乖宝宝样,我以为没有白谈一场。测试时,我在终点不停地为他加油,可任我喊破嗓子,他仍旧保持着自己的节奏跟在别人后面,以9秒5的成绩跑到终点。而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完全可以跑到7秒8左右,可他就给我跑出了这样一个“奇葩”的成绩。关于他的故事真的是太多太多,我是哄也哄了,骂也骂了,有时会有点成效,但大多的收获是无奈。
二、情景描述 2014年初,班级改革了“三好学生”评比方法,不再集体评定,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语文阅读考级、体育技能考级、参加班级活动等以获得更多的“启航卡”,达到相应数量的“启航卡”便可获得“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我们任课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以“启航卡”进行奖励。这项举措给学生的学练带来了动力,他们在课上锻炼更加积极、主动,对体育项目测评的等更加关心。用“启航卡”的激励方法让我在体育课上成功地“改造”了几个调皮分子,在我们共同的约定下,他们非常开心地收获了由我颁发的“启航卡”。然而这对小杰似乎没什么效果。又到了素质测评时段,每节课上的“课课练”都安排了相关的测评项目练习。在一次仰卧起坐练习中,我和小杰合作,帮他按脚、数数。根据我的判断,小杰只要认真练习,完全可以达到良好。那天,他也挺给我面子的,认真进行了练习,1分钟做了45个,比上一年多做了12个。在那节课下课的小结时,我狠狠地夸了小杰,并奖励了他一张“启航卡”。他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一摇一晃地走了上来,笑嘻嘻地接过我递给他的卡,给大家做了一个鬼脸,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卡收进了口袋,最后用手按了按。看到这个情况,我会心地笑了,趁热打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和小杰重新开始了我们的约定:如果在测试中小杰能将仰卧起坐做到56个,我还会奖励一张“启航卡”给他。
到了仰卧起坐测试的日子,小杰来找我:“老师,你说我的仰卧起坐做到56个就发‘启航卡给我,算话吗?”“算,当然算了!不仅是仰卧起坐,下次课的50米测试你如果能跑到7秒8,我还会奖励一张给你!”测试开始,我特意站在小杰身边,这一次,他做了62个!第二天的50米跑,他跑出了7秒2的优秀成绩。按我们的约定,我将两张“启航卡”奖励给他,并在技能考级卡上盖上了相应数量的“体育星”(三颗“体育星”可以兑换一张“启航卡”)的笑脸。在后面的测试中,我没有再用“启航卡”去激励他,但小杰仍然全力以赴,一分钟跳绳162个,50米×8往返1分32秒,坐位体前屈195。当我告诉他在这些成绩里,如果他的仰卧起坐再多做3个就能得优秀时。在一周后的体育课上他主动要求重新测试,最终以67个的成绩达到了优秀。
三、案例分析与思考每一个人都爱听赞美,包括我们成年人,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美。而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讲更是乐意听赞美的声音,所以我们要多发现学生个体的特长、兴趣以及其他表现良好的地方,用他们喜欢的方式给予赞美和鼓励。教师要结合学生现有的优点,鼓励和督促学生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建立起对体育课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对课程的兴趣以及学习上的成功感。所以要想达到目的就不要吝惜表扬,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们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自我意象,那么学生也就如我们所愿变得优秀起来了。在课堂上我们要及时、正确、正面地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肯定其点滴的成功之处,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那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率就会不断得到提高。借用“启航卡”的显性评价方式,学生乐意接受,渴望得到,“循心来引导、循心来教育”,小杰在测试活动中的态度转变充分体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