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军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3例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 均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 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为(18.9±7.6)min、术中出血量为(32.5±11.05)ml、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3.30±0.65)d、术后住院时间为(7.76±0.82)d。术后48 h出现轻度疼痛者占9.59%(7/73), 中度疼痛者占6.85%(5/73)。所有患者术后4周经胸部X线片检查可见患侧肺复张良好, 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术后随访, 2例患者气胸复发, 未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气胸自行吸收。结论 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疗效显著, 术中出血量少, 住院时间较短, 且术后并发症少, 安全可靠, 有助于促进早日恢复。
【关键词】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原发自发性气胸;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7.081
原发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肺部疾病, 患者通常没有潜在肺部疾病而产生肺胸膜下肺大疱破裂现象[1], 患者过往通常采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 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2]。而随着医学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发展,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被广泛运用于临床, 其可有效避免传统手术方式的缺点。在本研究中对本院收治的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给予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 取得显著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73例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 其中男47例, 女26例;年龄18~52岁, 平均年龄(24.5±4.3)岁;其中有吸烟史者53例、无吸烟史者20例;左侧原发自发性气胸32例、右侧原发自发性气胸41例;初次发作原发自发性气胸40例、复发性原发自发性气胸33例;肺压缩程度:<30%者35例、30%~60%者23例、>60%者15例。
1. 2 方法 患者取健侧卧位, 在腋中线第7或第8肋间作腔镜观察孔, 观察孔长度为1.0 cm左右。在第4或第5肋间作操作孔, 操作孔长度在1.5~2.0 cm。在作切口时需使用电凝刀切开肋间肌和壁层胸膜, 并且需注意尽可能避免肋间组织发生出血。对于入院时未给予胸腔闭式引流管或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者,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通常不给予闭式引流管。手术中在操作孔内使用电凝钩分离粘连, 如果粘连部位与操作孔距离短, 则可使用手指分离。通过观察孔观察患者肺部情况, 寻找肺大疱, 需重点观察肺尖。在找出后使用卵圆钳提起肺大疱, 并且置入直角钳钳夹其基底部, 采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切除肺大疱, 然后使用缝线缝扎、结扎。对于处于肺底部的肺大疱, 需将观察孔和操作孔的手术操作交换, 操作方法一致。如果未发现肺大疱则需向患者胸腔内加水, 麻醉师膨肺后仔细观察患者各肺叶是否出现表面漏气现象。如果肺表面存在裂口, 需使用带线无创伤针缝合裂口;对于肺表面裂口较大者可采用腔内直线切割缝合器进行切除。然后用卵圆钳钳夹砂纸轻轻摩擦胸膜使其充血, 使其产生胸膜炎性粘连进而降低气胸的复发率。在手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 最后缝合各切口。在手术后需嘱咐患者进行主动咳嗽和吹气球, 进而促进气液引流, 帮助自身肺组织复张。对于患侧肺组织复张效果较差者需在引流管外接低负压吸引, 压力在5~10 cm H2O
(1 cm H2O=0.098 kPa), 患者胸腔引流液需<150 ml/24 h, 在无漏气48 h后给予胸部X线检查, 在肺复张满意后拔出胸腔引流管。观察两组术中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 并随访记录统计两组复发情况。
2 结果
2. 1 手术效果 7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1~83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8.9±7.6)min;术中出血量为12~55 ml、平均出血量为(32.5±11.05)ml;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2~6 d、平均时间为(3.30±0.65)d;术后住院时间为4~10 d、平均住院时间为(7.76±0.82)d。7例患者在术后48 h出现轻度疼痛, 占9.59%(7/73), 5例患者出现中度疼痛, 占6.85%(5/73)。所有患者术后4周经胸部X线片检查可见患侧肺复张良好, 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2. 2 术后随访 经术后5~19个月随访, 2例患者气胸复发, 术后复发率为2.74%, 未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气胸自行吸收。
3 讨论
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通常并无潜在肺部疾病, 体型高瘦的青少年是此类疾病的高发人群。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刺激性咳嗽以及心悸等[3]。过往对此类患者通常采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 此方法可将腔镜器械由主操作孔和副操作孔进出, 相互之间干扰较少, 并且手术操作简单, 术野清晰, 手术效果较好。但因为此方法需作三个切口, 因而对患者肋间神经和肌肉损伤较多, 造成创伤更大, 患者术后疼痛较大, 并且会对运动功能造成影响。此外, 副操作孔通常处于胸后壁, 此部位肌肉层次多, 血管丰富, 因此术中出血量较大。而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手术治疗可有效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在洪祎纯[4]等研究中, 采用单操作孔治疗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肢体、关节恢复正常时间和手术费用均优于行传统三孔组患者。说明相比三孔手术治疗, 单操作孔更具显著优势, 可有效降低出血量, 加快术后肢体功能恢复[5]。
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以及直线切割吻合器的不断改进, 胸腔镜技术由原先临床中最为常用的三孔转变为两孔或单孔技术[6]。这一技术的改进经临床实践后表明单孔操作更具优势, 首先, 患者行手术时, 手术的切口选择在腋间4、5肋之间。此部位的肌肉群主要为肋间肌, 比其他部位肌肉群薄且宽, 手术操作较为方便。并且对该部位进行手术患者手术后疼痛感轻, 对患者的感觉及运动行为影响较小;并且在单孔进行同一操作面进行, 较传统开胸手术更为贴近, 更加有利于日常的学习与操作[7]。本次研究中的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中考虑患者的肺切割残缘漏气及胸膜固定不够充分, 需经过持续负压胸腔吸引等较为保守的治疗后出院。
在本研究中,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8.9±7.6)min, 术中出血量(32.5±11.05)ml, 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为(3.30±
0.65)d, 住院时间为(7.76±0.82)d。且术后经胸部X线片检查患侧肺复张良好, 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说明单操作孔手术避免手术对机体造成的过多损伤, 加快机体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其原因与单操作孔所选切口部位胸壁肌肉较薄, 对神经和组织的损伤较小相关。此外, 患者术后48 h出现轻度疼痛者占9.59%(7/73), 中度疼痛者占6.85%(5/73)。可见单操作孔手术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 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74%, 可见手术效果好, 复发率低。
综上所述, 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疗效显著, 术中出血量少, 住院时间较短, 且术后并发症少, 安全可靠, 有助于促进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恒, 赵松. 单孔胸腔镜下应用切割缝合器与缝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比较.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5, 32(2):411-413.
[2] 李强, 李晓斌.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首次发作原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 微创医学, 2015, 10(5):574-576.
[3] 杨世疆, 平伟, 付向宁. 两孔与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析. 临床外科杂志, 2013, 21(5):366-368.
[4] 洪祎纯, 张志锋, 吴伟彬, 等. 单操作孔与三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比较. 当代医学, 2013, 19(16):38-39.
[5] 王军岐, 仝瑞锋, 张保平.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62例. 中国综合临床, 2016, 32(1):80-82.
[6] 陈焕文, 杜铭, 吴庆琛, 等.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42例临床分析. 重庆医学, 2010, 15:2047-2048。
[7] 朱乾坤, 吴小波, 郑明峰, 等.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78例临床研究.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194-196.
[收稿日期:2016-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