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审计平台下的审计全覆盖

2016-07-26 04:28白雪珺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6期
关键词:审计全覆盖

白雪珺

摘要:大数据时代来临,技术的发展更新也带来了人们思维和工作方式的变革。云技术正在向各个行业渗透,审计行业也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技术变革。云审计的运用必然会为审计行业带来难得的机遇以及全新的挑战。本文从云审计技术入手,研究了新的技术模式和思维方式将对审计全覆盖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云审计;审计全覆盖;审计技术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2

一、引言

在大数据时代,科技打破了传统工作的约束和限制,随着云计算的产生与发展,云计算技术在众多行业得到应用,并逐渐影响会计、审计行业。可以预见云技术的发展将改变审计行业工作方式,颠覆传统模式,变革势在必行。

二、云技术

1.“大数据”

2011年5月由麦肯锡公司在其发布的《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中首次提出“大数据”,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2.云计算

从技术层面看,云计算的核心技术是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海量数据处理技术。从服务层面看,云计算的主要服务模式是基础设施服务(IaaS),平台服务(PaaS)和软件服务(SaaS)。它具有多项优势,可提供动态变化的计算环境,易于减少成本,能提供专业、高效和相对安全的数据存储。

3.云审计

云审计是对未来审计模式的一种猜想,是利用互联网的云计算概念,进行审计资源的整合与协调。这不仅仅是云计算在审计领域的运用,更包括了随着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模式不断创新的一种思考方向。云审计是指通过云端来协调、储存和处理各种数据,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探索更科学的工作方式。

4.云审计平台将是一个基于云计算框架下的系统平台,要求它能归集和管理审计所需的各种资料和数据,对存储的数据进行适时更新和有机集合,智能选择和使用审计模型,通过资料共享、信息沟通、质量控制等功能,实现审计自动化处理和审计智能化管理,从而达到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大数据强调的是数据存储能力,云计算强调的是数据处理能力,而云审计平台则是对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有效集合。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与应用,云计算技术必然能够为审计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支持,从而带动审计技术的革新,云审计将成为未来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审计全覆盖

1.概念和意义

实现国家审计监督全覆盖就是指在审计机关职责权限范围内,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管理都在审计监督下,不留监督盲区和死角,做到对审计对象的全覆盖。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各界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各项审计任务日趋复杂多样,这加剧了审计资源的缺失,对于各级被审计单位的监督力就可能降低。审计全覆盖是我国政府审计全面履行职能的必然要求,新时期的审计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也应当朝着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去努力。

2.审计全覆盖面临的问题

(1)任务量与人力资源的矛盾

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施意味着更全面、更系统的审计工作,这意味着当前审计团队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要加强全面审计工作的推进,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工作量。同时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才缺乏,部分审计人员在审计理论、知识结构、业务技能上有所欠缺,也制约了审计全覆盖的效果。

(2)缺乏行业协同

审计监督体系中的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互之间未做到协调配合,尤其是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内审机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内审工作不够规范化,没有和国家审计机关形成合力和资源共享。

(3)被审计对象配合度不足

目前一些被审计对象接受依法审计意识欠缺,对审计工作抵触,拒绝提供审计必需的资料,这给审计人员取得审计证据的过程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影响审计全覆盖的实施。

四、云审计为审计全覆盖带来的变革

大数据和云审计平台的发展应用,将逐步推动审计人员转变固有的审计思维方式,打破原有的审计组织方式,进一步拓展审计内容与范围,有效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1.审计方式的变化

利用云审计技术,可以达到将传统审计工作从一门极其依赖个人素养的审查艺术转变成为一种可推广复制的快捷高效的批量数据筛查模型。现阶段,审计团队对于被审计单位的舞弊和错报判断,更多的依赖于富有经验的审计师的职业判断和职业怀疑,这种专业审计素养需要经历工作时间的沉淀和工作经验的累积,一名审计从业人员由新人成长为一名慧眼独到经验丰富的审计师所需要的时间成本过高,同时审计师的个人成长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其工作过程中所接受的各种信息以及经历的各项审计,都会对他职业判断的形成造成或号或坏的影响。大数据和云审计平台的出现,将提供一种全面的审查方式,转变目前的审计思维模式。云审计技术搭建了一个平台,一方面将被审单位的数据整体打包分析。一方面可以将审计师对于关联数据的判断经验形成判定模式,借助云计算技术筛查所获得的财务数据。这一模式,可以突破审计师个人职业生涯有限工作经验的限制,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快速有效的筛查出财务数据内的不正常变动,不对等关系等问题,为审计队伍发现问题提供了快捷有效的帮助。

2.审计内容的拓展

大数据和云审计平台的出现,将解决信息孤立、数据分散的问题,以综合分析视角挖掘以往缺乏关注的审计内容。传统的审计方式是从被审单位已完成的经济活动中采集财务数据开展审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延迟性。在大数据和云审计平台的支撑下,审计机关将可以对被审计对象进行适时评价、持续监督和及时反馈。不仅能够审查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数据,而且能关联其他部门行业的相关数据,有利于高层次、多维度地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各项信息,从而规避审计抽样带来的审计风险。

3.提升审计效率

传统的审计模式一对一开展现场审计,使得审计成本居高不下,审计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审计效率难以提高。利用云计算的虚拟性、协同性、高扩展性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更富有效率,更科学的审计过程。大数据和云审计平台的应用将会改变这一状态,能够实施快速动态分析,及时在审计中发现违规问题疑点,大幅提高审计效率。

4.提升审计质量。目前的审计成果包含的信息数据量较少,难以形成行业性、前沿性的审计建议。在大数据和云审计平台的应用下,审计人员可以从大规模的数据信息中挖掘共性问题,形成宏观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审计成果,提出切实可行、权威性较高的审计建议,有效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经营、管理和决策水平。

五、云审计面临的技术问题与实施困难

1.会计凭证可信度问题

云审计依赖于云端储存的财务数据,信息庞杂,从云端采集的财务数据和会计凭证均为电子证据,是否有足够的可信度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考量。

2.技术平台建设缓慢

云审计的全面推进依赖于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被审计单位数据与审计人员数据的传输都依赖于网络进行上传。现阶段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现有的网络环境和软件技术还无法支撑庞大的审计计算量。

3.来自云供应商的风险

云审计平台建设依赖于第三方云端服务器供应商的支持,目前这方面法律尚不完善,对服务器运营商的监管也尚未建立,将庞大的数据储存和分析系统安全的托付在云端需要规范云审计平台的操作使用、后台维护、安全保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处罚等事项,保障云审计平台安全高效运行。

4.综合人才

实现传统审计与云审计顺利接口对于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都是一次大的转变,如何让审计人员更快地熟悉云审计以及如何让被审计单位理解这一转变是云审计平台建设必须解决的。

总之,目前云审计所带来的思维更新和工作便捷,抵不过技术方面的风险,所以还无法广泛应用。但云商业模式日渐普及,渗透在各行各业,随之而来的云审计必然要跟随产业模式的更新,这个需求会促使技术进步,加速云审计平台突破行业限制、技术限制,从而建立起无缝隙的审计全覆盖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剑,陈剑锋,王强.云计算安全审计服务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3(06).

[2]王会金,戚振东,剧杰.基于协同效应的企业管理协同审计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3(02).

[3]秦荣生.云计算的发展及其对会计、审计的挑战[J].当代财经.2013(01).

猜你喜欢
审计全覆盖
审计全覆盖理念下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管理模式创新对策研究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决策研究
政府审计全覆盖中人力资源困境及措施
审计监督全覆盖下的探讨
审计全覆盖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
浅议大数据时代下医院审计全覆盖实现路径
“云审计”实现审计全覆盖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