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军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简要介绍了集团公司的含义和类型,分析了集团化运行的优势,阐述了装备保障企业集团化运行的形势,探讨了海军装备保障企业集团化运行要注意的事项,并提出了实施集团化管理的难点,对有效促进海军装备保障企业集团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健康、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装备保障;集团化;运行;探索
中图分类号:E95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1
一、集团公司的含义和类型
集团公司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契约或协议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的企业法人联合体。根据内部组织机构模式不同划分为如下类型:
1.直线职能制结构
直线职能制机构指母公司实行总部集权控制,按职能划分为若干职能部门,母公司通过职能部门对下属单位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2.事业部制结构
事业部制机构指母公司对相关领域进行相对集中的归口管理,将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结合为一个事业部,通过事业部来管理下属企业的经营活动。
3.控股制结构
控股制结构指母公司通过对子公司的控股或相对控股来控制和管理子公司,从而完成母公司的业务。母公司不设立与经营生产相关的事业部或职能部门,只设立一些职能部门管理和控制子公司。
4.混合型结构
混合型结构指母公司以事业部或直线职能单元的形式直接经营一部分业务,子公司也经营一些业务,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部与子公司处于同一层级,这其实是事业部制和控股制以及直线职能制的混合型结构。
二、集团化运行的优势
集团化模式管理资源集约、文化融合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资源共享 降本增效
统一采购零部件可降低采购成本、集团大制造可利用制造资源、统一技术和研发平台研发高难度课题、统一销售可节约营销费用、统一结算能节省财务费用、解决融资难题等。
2.优势互补 提升产能
集团化运作可用某一单位的“长板”弥补其它单位的“短板”,带动其它成员企业提高运作和管理效率。
3.集中管控 优化管理
通过集约型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各专业条线的管理能力,通过集中整合式管理,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推进流程再造和管理水平上升,提升集团综合管理能力。
4.技术革新 强化能力
技术、营销以及成本费用降低等,提升了企业及集团综合竞争能力,集团化建设稳固的基础为投入新型技术提供了保证,企业将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技术创新致之中。
三、装备保障企业集团化运行的形势
作为海军装备保障企业,在装备保障历程中以“零瑕疵”的保障要求从严抓品质,树品牌,不断提升装备保障能力。
1.海洋强国战略
“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加强海洋领域控制。要继续实施“蓝海战略”,积极主动 “向海洋进军”,打造沿海产业链,以“经济岛链”的思维对抗美国、日本等国的“政治岛链”封锁,实行“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理性思维,缩短实现“中国梦”的时间要求。
2.多元化和专业化
国有企业集团发展将更精干,专业化经营是必然发展趋势,企业发展战略顺应国家发展战略,从 “做大做强”转变为“做强做精”,集团化运作将为“专业化”发展奠定一个稳定且快速增长的摇篮,将企业各项资源优化配置,从而集中精力做大事。
3.发展现状的指引
部分海军装备保障企业虽经2002年海军工厂合并管理改革,具有总分厂之名,但无联合之实。从现状来看,分立模式存在一定不足:不利于装备保障体系的构筑、工厂之间的资源整合和有序协作。
4.相关政策的支撑
2002年,海军装备部下达〔200X〕装厂字第6X号《海军工厂合并管理实施意见》,对海军工厂进行合并管理。2008年前后,总装通保部再次启动装备保障企业改革调研后认为保留军内装备保障企业对完成装备保障任务具有实际意义。2011年底,新一轮体制改革开始,舰队装备部组建,装备保障企业管理改革进入新阶段。2012年,海军装计〔201X〕76X号《关于明确深化装备保障体制改革任务分工事》,明确提出“推进军队企业化装备修理工厂结构调整”。一系列改革信号为组建企业集团提供了政策支撑。
四、海军装备保障企业集团化运行要注意的事项
四八〇五集团组建于2012年12月,是海军第一家按集团化方式运行的试点企业。集团在原上海基地所属四个企业基础上,剥离设置四八〇五工厂上海船厂,并采用集团化方式运行。集团化运行至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要关注如下问题:
1.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集团是企业联合体,从法律意义上看成员单位还是独立法人,因此,集团化运行必然涉及到集权与分权问题。
2.处理好集团与机关的关系
集团化运行除了集团总部要对成员单位授权外,自身也要获得上级机关的支持和授权。集团化运行要真正发挥作用,上级机关应赋予集团足够的资源,树立权威,使成员单位在接受装备保障的决策控制和组织协调上更为高效。
3.注意消除成员单位的思想顾虑
海军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条条框框较多,遗留问题复杂,历史包袱较重,发展压力很大,加上思想观念陈旧,实行集团化运作,必须营造有利的内外部环境和氛围。
4.注意组织模式的选择
集团化组织形式和运行模式在理论上有多种类型可以选择。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选择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适合实际操作的组织模式。集团化运行的组织模式一定要构建强有力的集团总部机关。
五、实施集团化管理的难点
1.随着集团建立和资产业务重组,可能产生部分富余人员,如何妥善安置这部分人员是改革的难点,处置不当可能对稳定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2.任何改革必然发生一定的成本,为完善集团配置、优化系统资源、安置富余人员,要对可能发生的成本及资金来源做好充分准备。
3.集团成员单位原本就是兄弟工厂,但由于各自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需要进行企业文化的整合,避免出现“集而不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