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卉
如果生命可以重新来过,你会选择怎样生活?如果可以选择,你怎能确定等待你的下一次生命不是悲苦的深渊?如果身处深渊,你是否能够一跃而起?如果……
英国当代女作家凯特·阿特金森的《生命不息》为我们呈现了许多种“如果”的答案。小说断断续续、重重叠叠地讲述了一位名叫厄苏拉的英国女性不断重生的故事。1910年2月11日,厄苏拉刚出生就窒息而死,时间旋即回到生命的原点。下一次生命中,厄苏拉得以顺利出生,但从光明到黑暗的距离似乎永远无法预知,“一个人在一睁眼、一失足间,就能失去一切”,死神将在每一次生命的某个岔路口等待着厄苏拉。
厄苏拉经历的死亡有:4岁时被大海吞噬,5岁时从屋顶坠落而死,8岁时染上致命的流感,22岁时被丈夫虐打致死,随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将更多的人卷入死亡的深渊,德军的炸弹把厄苏拉埋葬在废墟之下。换一种活法是否能在战争中幸免于难呢?下一次轮回中,35岁的厄苏拉在德国结婚生子,并成为希特勒情人的女伴,然而伴随着苏军的坦克驶进柏林,生命被饥饿、疲惫和绝望操控,厄苏拉最终还是和女儿一起服毒自杀。但被死神逼入死角的厄苏拉即将触底反击,命运的轮盘开始发生改变。
又一次的生命中,厄苏拉加入了伦敦志愿救援队伍。厄苏拉将在炮火和废墟中穿行,为了救助生命而四处奔走。她就这样顽强地挺过了“二战”,战后的大萧条也未能伤害她。在她57岁时,战争在那些空喊“和平”口号的年轻人眼中已经不再真实,但“二战”带来的冲突却仍在继续,厄苏拉即将退休,终身未婚的她似乎已经了无牵挂,她将躺在公园的躺椅上,安静地逝去。
然而,是否还有未竟之事?
《圣经·新约·哥林多前书》里的语句再一次被吟诵:“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在跨越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几十年间,厄苏拉在死神的魔掌间奔走,个体生命在意外、家暴、战争中无可遁逃,同时她还不得不面临着家人、爱人、朋友和更多无辜生命的消逝。“二战”期间,厄苏拉的父亲休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弟弟泰迪在执行飞行任务时身亡,母亲希尔维因无法承受丧子之痛而自杀,数千万人如草芥般被战争蹂躏。厄苏拉在轮回中成长,也在时光中逐渐体会生死轮回的悲痛。在半个多世纪的磨难中,人类命运的悲惨与创痛清晰地呈现在厄苏拉面前。是无数次从死神手中寻求生的可能,还是冒险挺身扼住死神的咽喉,为苍生的命运奋力一搏?在轮回中,厄苏拉最终被爱铸造成了一名勇士。
厄苏拉如同黑夜中的一道闪电,从深渊中一跃而起。那无数次被死神玩弄于股掌的生死轮回,都不过是生命的演习。在这一次的生命中,厄苏拉躲过了大海、流感、流产的死亡威胁,那个虚伪、残暴的男人也没有成为她的丈夫;她选择了学习现代德语而不是古拉丁语,并加入了射击俱乐部;她将推开霍夫曼摄影店的门,认识一个叫伊娃的女孩,这个女孩是希特勒的情人,也将成为她的朋友。她缩起脖子生活,小心翼翼地躲过死神的每一次光顾,只为最后推开咖啡馆的门,来到希特勒面前————那场将夺去无数人生命的战争需要在未开始前将其扼杀。厄苏拉冷静地掏出手枪,四下的手枪纷纷对准了她,她坚定地朝希特勒扣动了扳机。
在看了《大话西游》《土拨鼠之日》《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忽然七日》等诸多电影、小说之后,我们对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时空穿越叙事或许不再感觉新鲜。在这些作品中,传统的时空观被打破,时间如同音符般灵动起来,主人公可以穿越时空,或去赢得爱人,或去挽救生活,情节叙事往往细碎而温暖。但是,《生命不息》这部小说却将视角投向家庭、战争和人类命运。
作为儿童、妻子、母亲、传染病患者、战争难民以及烈士家属,小说的主人公厄苏拉是脆弱人类中的一员,遭受了20世纪人类曾遭受的诸多苦难。她在黑暗与光明的交替中不断练习,在重生中成长,在时间的羊皮书上书写又被擦去,直至命运的轮盘终于圆满的那一刻,她便以爱之名挺身与死神相搏。刺杀希特勒这一情节,表面上看似既天真又荒诞,但作者以之完成了一种告慰死者的祭奠仪式。小说召唤着那些死于家庭暴力和战争的无数生灵,而同时,它又以一种坚韧绵柔的勇气,赐予人们仰望光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