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难忘的青春偶像

2016-07-26 09:00南都
宁夏画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陈景润张海迪邓丽君

南都

偶像伴随着一代代的人成长,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雷锋、陈景润、邓丽君,80年代的张海迪、老山英雄、北岛、三毛……这些名字已经成为不同时代难以磨灭的记忆。回顾中国社会近半个世纪以来偶像的变迁,我们能够看到其中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的巨大变化。

60年代 英雄辈出的激情岁月

标志偶像:雷锋 保尔·柯察金 王进喜……

20世纪60年代正是共和国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年轻的新中国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决定了这将是一个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号召的偶像年代。艰苦朴素、舍己为人、自力更生、献身国家是这一时期偶像的共同特征,突出反映了共和国早期建设者的共同优秀品质。

雷锋、保尔·柯察金、“铁人”王进喜、焦裕禄、邱少云是这一时期偶像的代表。他们身上无私奉献、为国家牺牲小我、艰苦奋斗的精神感动了几代人,成为几代中国人学习的榜样,并成为那个历史时代的标志。

这个时期也是偶像的“黄金时代”,每一个偶像的出现都会带来全民性的影响,其普及程度是后来的偶像们所不能企及的。它的盛况达到了这样的地步:全国人民都在“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的感召下投身国家建设的洪流,年轻人都以研读《雷锋日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豪。

70年代 精神解放后的饥渴选择

标志偶像:陈景润 邓丽君……

20世纪70年代末期是一个孕育着变化的时期,一些新的气象悄悄出现。一是整个社会萌生了对科学的崇敬。刚经过“文革”浩劫的中国,科学技术、文化教育都处于百业凋敝的可悲境地。在这样的情况下,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陈景润就成为国人民族振兴愿望的一个投射对象。一篇《歌德巴赫猜想》激发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对于科学的无比热情。

另一个新鲜的面孔就是来自台湾的邓丽君。她的歌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斥责为“靡靡之音”,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年轻人对她的喜爱。她的歌曲因为对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赢得了青睐。她差不多是内地第一个完全来自民间的、非官方确立的娱乐偶像。

严格来讲,陈景润和邓丽君的影响都是起自70年代末,但贯穿了整个80年代的。

诗人徐敬亚回忆当年,70年代还有一个备受崇拜的偶像是杨子荣。这个由电影和样板戏塑造出来的高大的英雄人物,在当时是许多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

80年代 从单一走向多元

标志偶像:张海迪 中国女排 朦胧派诗人 港台明星……

20世纪80年代的偶像,可以清晰地分为两种类别:一种是传统的社会道德楷模。他们当中有身残志坚的“中国保尔”张海迪,救火牺牲的少年英雄赖宁,还有为救掉进粪坑的大爷而牺牲的张华。这些偶像,以他们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继续成为大众敬仰和学习的对象。

另一类偶像则是在各行各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人士。在体育界,中国女排以“五连冠”为中国人找回了自信和骄傲,成为万众仰慕的焦点;在文学界,顾城、北岛、舒婷等诗人成为无数文学青年心目中的英雄。同时,来自港台的金庸、三毛、琼瑶也在内地产生了一大批“迷”和跟随者。

港台娱乐明星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涌入内地,使国人形成了早期的明星崇拜:1983年香港无线的《射雕英雄传》让国人记住了那个惟妙惟肖的黄蓉——翁美玲;一部《上海滩》奠定了周润发的天王地位;日本的《血疑》带来山口百惠。这个时期的港台歌星则有BEYOND、张雨生、费翔以及以一曲《我的中国心》传唱大江南北的张明敏等等。

80年代是一个复苏的时代,青年们需要奋斗精神的鼓舞。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张海迪身残志坚的精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很多人就是在她们的鼓舞下完成了自己的奋斗轨迹。

90年代 流行时代的文化符号

标志偶像:罗大佑 崔健 王朔……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早期,在思想解放浪潮下,社会文化的叛逆者成为年轻人崇拜的对象。罗大佑和崔健是早期的叛逆者,他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以“愤怒青年”的形象对现实社会发出了批判的声音,表达对时代的清醒思考,因此很快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同时他们也是整整一代青年人在充满向往与迷惘的成长岁月中难以磨灭的印记。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文化进入了一个颠覆传统与精英主义、消解一切深度和意义的“无厘头”时代。在这个时代,周星驰和王朔成为叛逆的英雄,他们以嘲弄一切正经事物、调侃一切权威和正统的游戏态度成为了青年的新偶像。

另一种趋向则是对“实用型”偶像的崇拜。在今天的青少年中,说自己崇拜比尔·盖茨的人比比皆是。在实用主义泛滥的20世纪90年代,对于成功、财富的向往使一大批知识英雄、企业家成为青年的新偶像。属于同龄人的80后作家也成为年轻人心中新的偶像。韩寒、郭敬明等人成为文学领域的明星。

结语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偶像缺失的年代。在媚俗的大众文化和商业利益的推动下,“消费型”的娱乐偶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不需要反思、不需要追问、不需要价值和意义,仅仅是消费形式本身,如同水面的浮沫,却成为流行文化最重要的特征。

这样的现状,使经历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们感叹今天精神的平庸化和偶像的缺失。那些精神偶像熠熠闪光的日子,那些化崇拜为力量努力进取的日子,那些为寻找思想的答案而苦苦追寻的日子,都随着昔日的偶像一去不复返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今天青少年当中最流行的偶像来看,大都是来自港台的娱乐明星。这些偶像固然有许多过人之处值得学习,但太单一类型的偶像崇拜,无疑会带来深层的精神贫血。一代青年一代偶像,什么样的偶像最终也会影响到什么样的青年。

偶像的命运该何去何从,需要我们自己给出答案。

猜你喜欢
陈景润张海迪邓丽君
华罗庚、陈景润“弄斧”必到“班门”
“最美奋斗者”——陈景润
张海迪:在婚姻里诗意漫步33年
张海迪:在婚姻里诗意漫步33年
邓丽君的男情人与女情人
孤独的中国女儿—邓丽君
邓丽君泰国身亡之谜
陈景润逸事
共青团中央宣传关于深入学习张海迪,开展“当代青年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讨论的通知
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