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会 叶纯亮 杨尔飞
摘要:如何引导中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生活、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近年中学德育工作亟须解决和研究的新课题。通过分析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的成因以及促进道德教育发展的对策。探讨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者可以得出结论: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较好的指引和推动作用,为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奠定基础,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时期: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影响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对个体的发展、整个教育活动的实践、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析了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的成因和促进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对策,以探讨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对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的成因
近年,我国各教育部门对中学时期的德育相关工作做了大量研究,各级中学也努力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些努力推动了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发展。但中学德育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现阶段各级中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准、行为习惯、综合素质等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缺漏,分析原因如下:
(一)社会发展和教育形式导致认识偏移
经济的发展、社会大环境的转变、教育形式的变化都导致了大众认识的偏移。有的省份早已取消了中考的政治考试,常规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政治教育课程在慢慢被忽视,同时,受社会和家长的错误引导,学生也只注重考试结果与分数,这给德育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此外,学校面对这种现状,并没有真正重视和研究有效的解决方法,也导致了这种认识现状在慢慢恶化。
(二)缺乏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式
当今各中学的德育工作多表现为重形式、轻效果,还多少遗留着应试教育的影子,学校重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生活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很多学校盲目地沿用陈旧的教育方法,形式化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在教学中,学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方式,不能很好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工作内容滞后
一些学校盲目地套用和借鉴其他学校的德育工作方法,没有根据自己的情况因材施教,无法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再者,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性格特点等研究和改进教育方法,从而导致教育内容滞后,无法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四)中学德育工作相关制度不健全
我国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还没有健全的指导性相关制度和意见,致使中学德育工作无法进行有效的考评和操作,也在思想高度、工作方向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向标,德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
针对中学时期德育工作的现状,当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策略主要有:
(一)从领导抓起,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的根本职责在于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学校领导不能只喊“素质教育”的口号,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只注重学校的“升学率”,而忽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不能只是制订计划,而不抓落实,最终致使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从领导抓起,使其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到轻口号、重落实。
(二)注重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学校在遵循德育工作规律的同时,要结合本校实际,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和思想道德形成规律,制定适合本校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学校要做到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围绕道德品质的培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基础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实施教育,以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加强中学生“三心”的培养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只有积极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恒心,把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放在重要的位置,才能适应高度复杂的人际关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关爱和尊重他人。教师要耐心引导,鼓励但不过分表扬,从生活中的小事培养学生的耐心、恒心,不断培养学生在挫折面前坚强、在荣誉面前戒骄戒躁的良好品格。
(四)教师要以身试教,做好榜样
教育工作向来提倡以身试教,身教是无声的教育,用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是最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教师做好榜样是一种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材,学校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业务素养,以适应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
(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和补充,如果二者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将会促进中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一直以来,我国思想道德教育始终存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大多数学生家长没有或少有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观念,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也不够鲜明。学校作为教育园地,应该和学生家庭增进联系,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只是单纯告知家长学生情况的单调的联系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督促家长共同参与、共同提高,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形成合力,培养并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基础
中学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始逐步形成的时期,也是培养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更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渐趋成熟的重要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中学时期的教育工作者要在日常教学中日积月累,以身试教做好榜样,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加强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逐步明确并践行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信念,为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指引和推动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中学时期的德育工作以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推动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为主要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身思想道德理念的现状,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推动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通过思想政治课以及教师在生活中的思想引导等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从而指引学生理清走进大学后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自我培养思路,找准发展方向。
(三)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性
对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大力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性,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思想道德教育也必然需要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存在的一些争议问题,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或者辩论,以提高自主性。中学阶段也是学生逐渐追求、体现自我价值的时期,学生表现欲比较强,中学教师要重视并利用这一点,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从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出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有利于中学生进入大学后更好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和主动进行自我思想道德教育。
综上所述,研究者通过分析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的成因以及促进中学生道德教育发展的对策,从而探讨中学时期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研究最终得出:中学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较好的指引和推动作用,为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思想道德教育能力。
责编:清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