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
日前美国多家媒体刊文批评称,臭名昭著的“负债者监狱”正在当代美国社会死灰复燃,《大西洋月刊》还专门介绍了圣路易斯市小额欠债黑人居民的悲惨遭遇。那么到底什么是“负债者监狱”呢?
不论东方或西方,拘捕无力负担债务者以强迫偿债,都曾被视作理所当然。古希腊和罗马时代的做法是将欠债者扣押为债务奴隶,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债务奴隶制被认为是不人道的,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实行改革后,债务奴役制趋于消沉。
然而中世纪却掀起“负债者监狱”的热潮。在那个时代,许多封建领主往往把久拖不还的欠债者关入“负债者监狱”,以此迫使其亲属早日还债。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各级领主更被明确赋予权力,可以逮捕拖欠税款者或其家属,以迫使其偿还欠款。然而不少欠债者是小商人、小业主,他们被关押后,其家属往往就此丧失经营能力,反而导致偿债无望。1868年5月29日,《北德意志邦联宪法》宣布关闭“负债者监狱”,成为欧陆“负债者监狱”命运的里程碑。此后除了希腊等少数国家,欧陆各国在一战前都废除了“负债者监狱”。
由于英国实行重商主义,且长期依靠高风险的海外贸易,因此“负债者监狱”要比欧陆更发达。在中世纪和之后很长的时间里,无论是欠领主的税款,还是私人债务,只要债权人控诉,债务人就可能被关入“负债者监狱”。当时伦敦城里和郊区遍布“负债者监狱”,包括高德拜菲尔德监狱、舰队街监狱、吉斯普尔街监狱、伍德街监狱等。一句19世纪的英国谚语形容说,“是个人就可能被关进‘负债者监狱”。事实上,18-19世纪也的确是英国“负债者监狱”的巅峰,一度每年有多达万人被送进去。
进过“负债者监狱”的不乏知名人士,如著名作家、诗人拜罗姆的儿子塞缪尔1725年被控欠债,关入舰队街监狱,不得不写信给昔日同窗多塞特公爵才获得释放,但已被关押了4年;英国大作家狄更斯的父亲1824年因欠债不还被送进马西夏监狱,关押了4个月。关于债务监狱的“黑暗程度”,各方记载天差地别:塞缪尔1729年写给多塞特公爵的信中揭露了“负债者监狱”的种种黑暗,包括负债者被迫与刑事犯关押到一起;狄更斯笔下的“负债者监狱”却是其父逃避债权人的世外桃源,全家可以在监狱中租房,坐牢的父亲每个月还能拿到原工作单位的薪水。1869年英国通过《债权人法案》,将“负债者监狱”的服刑期上限压缩到6周,此后“负债者监狱”又顽强存在了半个世纪,最终才成为历史。
美国曾是英国殖民地,因此也照搬了英国的“负债者监狱”。《独立宣言》签署者詹姆斯·威尔逊和罗伯特·莫里斯,南北战争名将李将军的父亲亨利·李也都蹲过“负债者监狱”。不过美国的“负债者监狱”比英国略微“文明”,威尔逊坐牢时甚至仍担任着最高法院陪审法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负债者监狱”违宪,美国各州相继限制“负债者监狱”的收押权限,1833年美国联邦通过立法,宣布“负债者监狱”为非法。
那么“当代负债者监狱”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并非真正的“负债者监狱”,而是当今美国行政机构越来越喜欢使用司法诉讼的方式追究拖欠小额税费者的责任,法庭也真的将这些欠了政府“一点小钱”的人送进监狱。新奥尔良就多次发生当地贫民因拖欠几十美元停车罚款而被起诉、送进监狱的事。批评者将之比拟为昔日的“负债者监狱”,就顺理成章了。▲